摘要:會展業具有影響面廣和拉動相關產業發展的特點,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對城市會展業發展中政府行為進行了理論綜述,探討了國內外在會展業對城市影響和城市發展會展業政府行為方面的相關理論。
關鍵詞:會展業;政府行為;理論綜述
基金項目:本文章是廣東青年職業學院課題《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及對策研究》的成果之一(課題編號:YB201201)
近年來,中國會展業發展迅速,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0%,全國展會數量超過5000個,展會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會展產值超過1500億元。同時,會展業對于我國城市發展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環境,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發展機會。城市通過舉辦會議、展覽、節事活動等會展形式實現其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等方面的聚集和交流。發展會展業有利于推動城市建設,發展城市經濟,展示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提高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也有利于帶動城市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在我國已有超過40個城市的政府把會展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城市政府如何發揮能動性來發展好會展業成為城市能否提升其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城市政府通過其對會展事務的計劃、組織、管理和控制等行為對會展業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和支持。因此,對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的理論進行了解與研究具有理論與現實的意義。
一、會展業對城市影響的相關理論
1.國外的相關研究
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國外學者對會展業對城市發展的作用進行了研究。RuckhersG(1951)專門撰寫著作研究會展業,認為會展是能夠促進國家和城市生產和發展貿易的經濟模式,同時能對其他方面及相關產業產生持久的影響。Klaus(1961)研究了展覽的意義以及展覽的客戶關系管理和績效評估等內容,從經濟學和管理方面系統地研究了展覽和展覽對城市等的影響力。HughChris(1991)通過決策技術方法研究了如奧運會和世博會等大型展會如何抓住各個時間點的機會提高其對產業鏈上各個方面的影響。
隨著會展業的迅速發展,近年來有更多的國外學者對會展業對城市的影響進行了研究。Kim等(2003) 采用了投入—產出模型來研究會展業對經濟的收入、產出、進口、稅收和就業等方面的影響,結果顯示會展業是一個高產出的行業,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進意義。Gursoy(2004)通過大量訪談研究了會展業對城市凝聚力的影響,發展舉辦會展有助于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Lee 等(2005)分析了奧運會和世界杯等大型事件的案例,發現會展業對城市經濟能產生強力的推動作用,同時對主辦方城市能產生直接的國際影響和提高國際知名度,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Paul (2012)也研究了大型會展活動和事件對城市的影響,認為會展業不僅對城市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同時還能帶動主辦方城市包括交通、住宿、餐飲、零售、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KimaWalker (2012)通過研究發現大型會展活動能增強城市居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等。除了積極影響,有些學者認為會展也會對城市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如Prayag (2012)等學者研究了倫敦奧運會,認為奧運會對國家和主辦城市的經濟和環境等方面都同時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影響。
2.國內的相關研究
我國會展業發展相較于國外而言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許多國內學者開始研究會展,其中會展業對城市發展及相關產業的影響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內容。如戴光全(2005)研究了發展會展業對城市旅游業的影響。涂成林等(2011)研究了會展業與城市之間的相互關系,認為發展會展業對城市的經濟和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對高要求的配套,但反過來會展業又給城市的經濟和產業等方面的發展提供推動力。吳開軍(2013)則從產業鏈視角對會展業與旅游業的戰略聯盟關系進行了研究。
二、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
1.國外的相關研究
國外的學者把管理學、經濟學的許多理論運用到會展管理和會展業的相關研究中,來探討會展業的發展和對策。其中如區位選擇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區位選擇理論主要研究活動在空間方面的分布、組織與優化,如德國的經濟地理學家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城市區位的中心地學說,研究了城市商業的空間布局與經濟的關系,許多學者運用了該理論來研究城府在規劃會展業時如何進行區位選擇和空間布局,特別是會展場館的區位選擇。經濟增長理論的觀點是經濟的增長一般是從“增長中心”逐漸傳導到其他產業或部門,許多學者運用該理論來研究會展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力,認為要把會展業作為一個增長中心,政府必須采取行為不斷優化會展業的發展環境和加大對會展業的扶持力度。
國外許多學者對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的行為進行了分類,國外學術界根據政府在國家和城市會展業發展中所起到的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力度的強弱,將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分為政府推動型、市場主導型、協會推動型和政府與市場結合型。
2.國內的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的研究根據其側重點主要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進行研究:
(1)理論方面研究
許多國內學者對城市發展會展業過程中的政府行為進行理論上的研究與探討。如胡斌(2004)對城市會展業發展的動力進行了分析,探討政府如何促進會展業發展。劉春濟(2004)從政府和企業等角度研究了政府如何發揮產業集群的作用來促進會展業發展。胥會云(2005)對政府主導會展業發展的利與弊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馬媛等(2006)對我國會展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地方政府應采取的行為和措施。徐瑛等(2007)從會展行業的產業特征和發展要求及條件等方面思考,研究了政府發展會展業時的角色定位及相應的管理操作職能。 徐愛萍等(2008)對我國政府管理部門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失衡現象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根據我國會展業的發展狀況,從政府管理的制度、戰略、定位和范圍等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行為對策。楊國川等(2009)對政府對會展業的支持進行了國際比較,分析了發達國家及地區成熟的經驗,提出我國政府如何支持會展業發展的理論框架。趙伯艷(2011)對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城府角色進行了探討。周長春(2013)通過對政府主導的會展活動的特點等進行理論分析,提出了大型會展活動中的政府行為過程模型。陳鋒儀(2008)研究了政府主導型的會展模式,分析了政府在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作用及發展政府主導型會展模式的特點和意義。
(2)實證研究方面
國內學者的實證研究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以某一品牌展會為對象來研究政府行為
隨著我國會展業的迅速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的品牌展會,許多學者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實證研究,以期從這些品牌展會中提煉出政府行為的經驗或教訓,為運營其他展會提供借鑒和參考。如古小松(2009)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對象,研究了政府如何建立有效機制及在環境等方面如何投入,從而使品牌展會保持其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張志剛(2009)研究了廣交會作為中國對外窗口之一的特殊使命,從廣交會發展的角度研究了政府展會的功效。劉民坤(2013)同樣以廣交會為例,對會展活動對主辦方城市的社會影響力進行了實證研究。林卉等(2010)以北京奧運會等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為例,發現若政府能采用先進的規制手段運用在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環境改善、交通引導、食品安全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則可以有效保障活動的開展。陳振達(2012)研究了在福建省石獅市舉辦的基于海峽兩岸經貿合作的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分析了展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基于海西戰略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上海金融學院城市財政與公共管理研究所(2012)以上海世博會為對象,研究了政府促進會展業發展的財政政策。
第二,以某一城市為對象來研究政府行為
由于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在區域和城市之間的差異性,不同地域和城市的會展業發展具有各自較為鮮明的特點,因此國內學者較常于研究某一具體城市在發展會展業時的政府行為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其中對我國會展業發展較為繁榮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的城市研究較多。
對長三角城市主要以上海市、浙江省的杭州和義烏等城市,以及江蘇省的南京和無錫等城市為常見研究對象。如郭牧(2008)研究了義烏市在發展小商品會展經濟時的政府行為,分析了以義烏為例的我國中小城市發展會展經濟的模式及政府在其中的主導行為與方式;(陳蔚,2012)研究了杭州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辜應康等(2011)通過把新加坡與杭州進行對比,分析了兩座城市在政府主導型會展業發展中的異同,張麗(2012)從優化產業結構、扶持知名展覽、培養專業會展人才、引入競爭機制等方面研究了政府在發展無錫會展業的行為對策,李莉(2014)則著眼于上海市青浦區,青浦區政府在辦展過程中的政府行為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優化政府行為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對珠三角城市的研究常見于廣州、東莞、深圳等城市。如趙苑等(2001)年以深圳會展中心選址的變遷為例,研究了政府在城市大型公共設施的決策行為對會展業發展的影響。顏愛妮(2009)對廣州政府在會展管理行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廣州政府發展會展業的對策。靳文敏等(2012)則以廣州、深圳、東莞為例研究了城市會展業的資金類政策的傳播原因及政府采用資金類政策的影響因素。
對環渤海城市的研究以京津冀和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城市為主。如王春才等(2014)從北京在新的五年規劃中提出打造“亞洲會展之都”的目標出發,分析北京政府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構建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的行為途徑。張雨宜(2014)以天津市為例,研究政府在推動會展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優化其路徑。劉嬪(2009)和王冬梅(2013)這兩位學者分別研究了遼東半島的大連和沈陽會展業發展及政府行為;王瑛等(2009)年通過對山東青島這一城市會展業發展現狀的調研,發現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青島政府在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行為對策。
隨著中國中西部地區的許多城市大力發展會展業,其政府行為也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因此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如詹曉麗(2010)以武漢為對象研究了會展業發展及政府行為,徐茜(2010)則同樣研究的是華中城市鄭州,通過對香港這座會展業相對發達的城市為借鑒來研究鄭州如何發揮政府作用引導會展業的發展。劉飛躍(2010)和徐金燕(2010)則都研究了長沙的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及相關對策。謝先娥(2012)研究了廣西南寧這座城市的政府在發展會展業中所采取的產業政策及相關行為,提出政府應加大對會展業發展的調控力度。宋然(2013)則研究了西南地區的會展城市成都在公益類展會運作模式上成都政府的行為與主導模式。
研究述評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城市會展業發展中政府行為的研究來看,相對于其他產業而言,因為會展業屬于較為新興的行業,對其研究時間相對較短。國外學者首先把經濟學、管理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理論應用于會展業和政府行為的相關理論研究中,同時也做了大量實證研究,但國外的研究在空間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地區和城市,對發展中國家城市的研究不足。國內會展業相對國外而言起步較晚,國內學者在國外學者研究基礎上開始對我國會展業及政府行為進行了探討,并對許多品牌展會和會展城市進行了案例研究。但整體而言,對城市會展業政府行為的研究仍有一些可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地方:一是現在的實證研究還是以某一展會或城市的案例為主,較為缺乏對不同城市政府行為的比較分析;二是實證研究較為缺乏基于對大量會展城市政府行為進行調研的實證數據與統計分析;三是較為缺乏對某一區域如長江三角洲等同一區域內不同城市之間政府行為的相關研究,以期探討區域發展會展業時不同城市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博弈。總之,對城市會展業政府行為的研究仍可不斷深入與探討。
參考文獻:
[1]劉民坤.會展活動對主辦城市的社會影響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3.
[2]陳靖.我國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 :69-74.
[3]李莉.上海市青浦區會展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行為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
作者簡介:
戴黎燕(1979.10- ),女,漢族,湖南省汩羅市,廣東青年職業學院管理系,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跨國公司、知識管理、會展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