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是其必然要求,這就需要進一步做好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和監督的各項基礎工作,進行管理體制改革。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改革思路。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管理改革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是我國各部門正常履行職能的基本物質保障,離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各項工作就無法開展,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資產嚴重流失
(1)資產購置環節流失。在資產購置的過程中,因為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加上部分單位決策失誤和經驗不足等原因,直接導致單位資產嚴重流失。
(2)資產使用環節流失。在資產使用過程中,一些單位沒能妥善管理,經常出現資產損壞和丟失現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此沒有制定嚴格的追責和索賠制度,往往通過不合法的方式私自處理。
(3)資產處置環節流失。由于在資產處置過程中存在大量不規范因素,加上很多行政單位沒有嚴格執行國有資產處置管理的相關規定,導致資產流失現象更為嚴重。
2.資產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企業中存在大量閑置資產,這主要是企業中資產配置不公、缺乏規范化管理而造成的,這使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率過低。
3.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相脫離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分散管理、分散使用和各自為政的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使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相脫離,也沒有同一的規范,造成單位資產管理職責不明確。
4.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賬實不符現象
由于會計核算制度不規范,也沒有相關的管理規定和標準,導致單位資產管理中出現賬實不符現象。首先,一部分本該入賬的沒有及時入賬,有的單位甚至很少記賬,一年一次或者幾年一次,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置之不理,任其發展。其次,一些本該銷賬的沒有及時進行銷賬處理,使賬目一片混亂。另外,部分單位將購置資產的費用不記入資產賬,固定資產明細賬不完整,賬外資產大量存在。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管理職責和管理主體不明確
行政事業單位中國有資產的管理沒有明確國有資產到底該由誰管理、怎樣管理以及管理應遵照的原則等問題,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中的問題更加突出。國家和財政部在管理體制和政策制定方面,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和管理體制,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與財務都沒有得到統一有效的宏觀管理。
2.管理制度不精細,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和財政部門的部分資產和財務管理制度相對比較陳舊,對資產管理職責不清或是劃分不詳細,在其操作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和財政部門在遇到具體問題時無人負責,相互推諉,這就使得資產和財務管理的主體職能模糊不清,管理實效作用不大,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與財務管理沒能實現完美的有機結合。
3.資產和財務管理沒有統一結合起來,缺少有效的約束機制
多年來,許多部門單位之間資產實物和財產管理嚴重脫節,資產的借用、調用頻繁,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普遍擁有賬外資產,這種資產流動性強,其使用權與占有權分離,這就給行政事業單位正常的會計核算帶來了麻煩。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中,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相互脫節,一些基層財政部門在制定預算的過程中沒有細化到項目,還有部分財政部門對非稅收入不進行“收支脫鉤”管理,這導致很多部門單位只求擁有資產、不思資產和財務管理,不求資產使用效率等現象頻發。
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思路
1.構建新的資產管理模式
改革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體制應該結合財政和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建立新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構建國家所有、政府分級監管、財政管理資產、部門獨立占有和使用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新模式。探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相結合有效途徑,逐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國有資產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效率更高。
2.完善政府資產采購制度
建立了集中統一的政府采購管理體制,將政府采購作為公共支出的主要方式,是我國現階段的政府采購體系應該好好借鑒的。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國有資產政府采購制度,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注意:完善相關實施細則,指導財政支出、資產政府采購行為;強化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實現貨幣與實物分離,支出預算與資金分離;提高國有資產配置的合理性,使其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倡廉政建設,增強政府采購的透明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在合理的預算范圍內編制合適的采購計劃,上報審批,堅持先預算后支出,確保政府采購按照批準的預算嚴格執行。
3.建立規范化的資產臺賬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臺賬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實物資產的總量、分布以及資產的變動情況,記錄資產形成、占用主體轉換、處置或報廢的全過程。操作分為三個層次進行:(1)在各級財政部門宏觀管理的處室內,設立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總臺賬;(2)在行政事業單位負責資產管理的有關處室內,設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分臺賬;(3)在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設立國有資產使用的臺賬。
4.建立規范化的資產績效評價程序
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制定行政事業單位業績目標,按實際估算資產需求數額及預期結果;第二,記錄資產管理全過程。追蹤資產運作、實施情況,詳細記錄,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5.建立健全資產監管機制
(1)強化內部監管機制。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資產管理內部監管制度,讓單位資產預算管理、財務管理、實物管理、產權管理等工作逐步進入規范化軌道,全面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運用效率。
(2)建立外部監督機制。對資產管理和使用不當造成的資產浪費與不合理損失,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督促各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占有、使用及管理情況定期向社會公開,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管作用。
參考文獻:
[1]鄭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研究[J].商業會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