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的混業經營已經日漸成熟,而金融監管的發展也隨之提升了一個高度,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金融發展的新態勢對我國的金融發展也造成了巨大影響,帶來了巨大挑戰。發展中國家也有必要提高其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以保證其質量,這樣才能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全球化;金融監管;監管體制
1.我國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
1.1監管理念滯后
在金融監管方面我國的監管理念及行為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主要表現在由行政主導市場的準入、對風險性監管的忽視、對金融創新的認識不足幾個方面:一是行政主導市場的準入,目前我國新金融機構的設立以及金融新業務的拓展均需經過行政部門的審批。這些執政部門在維護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壟斷地位的同時又擔心機構的過度準入會導致無序和失控,所以金融機構的準入限制把控嚴格;二是對風險性監管的忽視,我國金融監管對象主要是銀行審批和經營的合規性,對于銀行日常經營的風險監管尚不完善。具體表現對銀行風險監管的內容不全面,傳統的銀行監管比較重視存貸業務,相對輕視表外業務及其他的一些金融創新業務,在銀行風險監管中重視信用風險,而對于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重視則遠遠不夠。金融監管當局強調從資產流動性、資產充足性兩方面進行監管。
1.2監管的法制建設落后
現行法律中尚不規范,目前我國金融立法在金融監管條例、銀行業稽核法等仍然是空白,金融監管的法律框架的搭建尚不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有的缺乏科學定量管理,可操作性不強。
1.3監管缺乏國際間合作
在金融國際化發展的大趨勢之下,信息實現了通過國際化的信息平臺進行共享,我國金融監管機構缺乏與國際相應監管機構的合作,沒有與國際金融市場建立起協調機制,搭建有效的金融信息溝通渠道;缺乏與國際監管人才的交流與培訓,缺乏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學習,沒有防范國際金融風險與危機的意識。
1.4金融監管中過度行政干預依然存在
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之下,尋租現象的突出表現是對已有金融法律法規的突破,也可能在政策的漏洞中尋找機會,這些都會使得我國的經濟發展遇到阻礙,加大成本,給整個社會也帶來了不少不利的影響,此外,這些尋租現象還會使得我國金融監管有效率低下。另外我國的金融監管目前仍然是權力監管,而不是像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實現權威監管。金融監管只注重政府賦予其的監管權力,而忽視了監管的技術合理性。
2.加強我國金融監管的對策
2.1強化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
2.1.1明確立法思路,完善法律框架
新的金融監管法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借鑒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監管規則,全面地涵蓋金融監管的各個方面,均衡法律所保護群體的利益,另外,金融法律法規不僅要明確受監督者違規操作的懲罰,還需要制定出監管部門內部人員違規操作等投機行為應得到的懲罰。
2.1.2完善現有法律,補充制定新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
在金融監管領域,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核心,輔以《商業銀行法》《信托法》等業務和機構管理法規的法律體系仍存在尚不完善之處。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的經營范圍不斷突破原有業務,成立相應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國目前卻沒有監管該方面的法律,為了做到有法可依,應盡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相關法律。
2.1.3完善金融法律的實施機制,加大執法力度
為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法律的實施機制,首先,司法部門必須樹立其權威性,贏得公眾的信任;其次,在金融監管部門建立健全的執法監督機制。金融監管部門對各金融經營機構適時地進行不定期地檢查,對于那些不嚴格執行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企業及問題進行及時的懲處。最后,作為執法機構的法院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金融犯罪,加快建立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反洗錢制度等,以維護國家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及金融秩序的穩定發展。
2.2加強我國銀行監管的國際合作
第一,更新我國的金融監管理念,完善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體系,盡快加入國際金融監管組織。第二,加強我國政府在國際金融監管組織中的參與度,提升其國際地位。第三,加快我國電子信息網絡與監管軟件系統開發與運用。
2.3放松行政管制,加強審慎監管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行業日益朝著市場化經濟的方向發展,政府的行政管制對于金融市場的公平、穩定發展都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對于我國的金融監管來說,金融監管部門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權利,在市場經濟體制當中,根據自己的自主權利進行監管,推動金融行業健康有序、良性發展。審慎的金融監管并不是否認政府的作用,而是堅決否認那種以政治動向為目標維護某一特殊團體利益而進行的金融管制,客觀上要求廣大市場參與者以自由選擇行為來表現出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約束作用。
2.4金融監管內容創新
一是構建風險管理機制,要有監管的理念與意識,還要有科學的方法,重視風險管控,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強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并且制定出臺相應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同時金融監管部門需要對金融機構加強指導和溝通,為其風險管理提供監管服務。二是構建金融大監管格局:即“四位一體”監管體系,以銀監會為主體,基于各大商業銀行的符合標準建設,再加上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督,以及銀監會的控制。構建該格局需要將社會、非政府組織、被監督者、監督者以及監督者的上級部門的共同參與。三是完善金融監管方式和手段:完善金融監督方式和手段,即借助專業中介機構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督、采用先進的監管技術、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
參考文獻:
[1]常健.“后危機”時代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以中央銀行為核心的思考[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2]楊青芬.新環境再談金融監管[J].現代商貿工業,2009(01)
[3]季參平.從美國次貸危機的角度看對中國金融監管的啟示[J].經濟師,2009(07)
[4]張健華.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監管理念創新[J].中國新時代,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