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自2013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就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目前,上海自貿區的各項制度創新和優惠政策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影響還在不斷擴大。本文將分析探討上海自由貿易區建立后的各項政策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影響及其背后的動因。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對外貿易 自由模式 金融改革
一、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定義及發展現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經濟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并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而設立的經濟特區。與傳統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不同,上海自貿區是指在上海市劃出一部分區域作為市場對外做貿易。我國政府對該區域的經濟貿易活動不做過多的干預并努力為其營造良好便利的經濟貿易環境,而且還對其中進出口的貨物給予關稅優惠或免收關稅。其區內的經濟交往活動屬于我國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這種境內關外的模式相對于境內關內的貿易模式將會更有利于自貿園區內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圖1 境內關外與境內關內模式示意圖
資料來源:寬帶山論壇。
目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由原先的4大區域擴展到7大區域,下表一中的后三個區域(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即為新增加的區域。園區總面積也已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不僅園區的面積和范圍在擴大,自由貿易區內經濟體制的改革與創新也在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表1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范圍及其規劃面積(截止至2015年1月)
二、上海自由貿易區我國國際貿易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措施
(一)以“自由模式”吸引外資并促進對外投資
上海自由貿易區內所有企業都可以只專注生產,獲取利潤,而把其他所有問題都交給政府,因為政府無處不在。這并不是說政府管得嚴,管得寬,而是說政府把該管的都管了,不該管得都不管,從而為企業發展營造出一種“自由”的環境。這將使上海自貿區能夠更充分地運用自由貿易的激勵,以更高效的貿易程序,更靈活的投資選擇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并促進我國企業的對外投資。目前,在“引進來”戰略方面,很多跨國公司都愿意把上海自貿區作為其亞太總部的所在地。截止至2014年11月,上海自貿區內新設外資企業已達兩千多家。在“走出去”戰略方面,上海自貿區內的中方企業和個人共同創造了38億美元的對外投資額。
(二)關稅優惠措施。關稅向來是影響國際貿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一國限制或促進產品進出口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關稅,關稅壁壘的消除對于國際貿易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上海自貿區自成立以來就出臺了一系列會促進我國進出口商品貿易發展的關稅措施。例如,為促進商品進口和吸引外資,其采取對在區內注冊成立的部分外國企業給予關稅優惠或關稅減免等一系列措施。另外,上海自貿區也通過采用出口退稅,稅收補貼和允許我國企業對其對外直接投資所獲利潤的所得稅采取分期繳納的方法等方式,鼓勵區內部分企業產品的出口和區內企業的對外投資。這些關稅措施都將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三)上海自貿區金融制度方面的改革對區內國際貿易的發展具有巨大意義
自貿區金融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金融業對外開放。上海自貿區允許符合規定的外資銀行在區內設立,如東亞銀行,星展銀行等。同時,其鼓勵符合規定的企業或個人在國際市場上對金融債券等金融產品進行雙向投資。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金融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也為外資進入和對外投資提供了便利。第二、金融產品創新。金融產品的創新可以以一定的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并通過對投資風險的重新分配來降低風險,從而提高市場交易的參與量。因此,國際投資將會更為方便,國際貿易活動的開展也更為便利。第三,離岸業務的發展。一方面,由于當地政府對離岸公司不征收稅賦或只收取少量稅賦以及其無外匯管制的優點,很多國內外機構都愿意在上海自貿區開展離岸業務。另一方面,上海自貿區極大地促進了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上海自貿區允許資金在自貿區和海外賬戶間的自由劃轉,也就是說未來在自貿區內,在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都可以采用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資金的流進流出得以放開。這種人民幣跨境業務的發展和自由兌換結算的大力推行都將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極大發展。第四、匯率自由兌換。匯率自由兌換能夠加速國際資本自由流動,有利于對外投資和外資流入。此外,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的登記手續,允許區內外商直接投資項下的外匯資金意愿結匯等措施都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促進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四)簡化的企業設立審批程序和進出口報關等程序使得企業出口和外資進入變得更為便利
上海自貿區通過簡化進出口貿易的通關手續和先入區,后報關等措施大幅度地提高了貿易便利化水平。便捷的出入境報關手續使得自貿區內平均進出口通關時間比區外減少百分之四十左右。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內年進出口貿易額高達7623.8億元,同比增長8.3%,遠遠高于中國進出口增速。由此可見,簡化進出口手續會對我國國際間的經濟貿易活動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五)投資領域的極大開放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建立以來就不斷提高自己的開放領域。一方面,自貿區不斷開放外資進入領域,允許符合規定的外資進入金融、航運,服務業等領域、大幅縮減外商投資限制并努力減少各種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例如,其取消部分行業對外資進入的股權比例要求,取消外資投資額限制等。另一方面,上海自由貿易區通過建立境外投資服務平臺等方法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將會有利于促進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國跨國公司便可在這種環境中逐漸形成。
三、總結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自建立以來就不斷地提高了我國對外經濟開放水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如今在其自由模式,關稅優惠或減免,金融創新和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響下,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對外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在上海自貿區的先行改革試點成功的條件下,今年1月份,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復制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通知指出,上海自貿區自建立以來,就不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些改革試點經驗是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目前,蘭州自貿區,廣州自貿區等自貿區的設立正在籌劃當中,未來這些舉措的施行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對外經濟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莊起善.世界經濟新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袁志剛.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戰略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
[3]周漢民.上海自貿區解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王鵬玉(1994-),女,漢族,安徽宿州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