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起源于現代企業的兩權分離現象,隨著資本市場的建立健全,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重視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本文先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從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缺陷分析其披露質量不高的原因,并以此對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計信息 披露 治理結構
一、會計信息披露概述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會計信息是信息的一個分支,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其主要載體是財務報表,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一家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變動等情況。會計信息披露起源于現代公司的兩權分離,自英國工業革命起,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出現了以兩權分離為特點的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所有者為了監督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便由此產生了會計信息披露。
會計信息披露有強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兩者方式,前者是指根據證券法、會計準則等法律條款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信息;后者是指除按國家法律法規必須披露的信息外,上市公司出于維護、提高公司形象、市場知名度等自愿披露的信息,比如公司的社會責任、對生產環境的維護。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動因
從所有者的角度來說,由于現代企業存在兩權分離的現象,經營者實際控制著企業的經營管理,經營者需要向所有者反映自己的受托履行情況,所有者也需要評價經營者的受托履行情況,產生的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
從債權人的角度來說,債權人為了能夠了解企業的負債情況,償債能力,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也需要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同樣,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需要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來做出股票買進還是賣出等決策。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為了能夠更好的制定宏觀經濟決策,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定期了解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的員工、供應商、客戶等,也需要了解其所在公司的經營情況、盈利水平、市場地位及風險情況。這些信息需求的存在亦構成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動力。
三、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
雖然,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上市公司應披露全面完整的財務報告以便讓投資者能夠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結果,從而做出合理正確的投資決策。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上市公司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從自身利益出發,對會計信息進行篩選,披露對本公司有利的信息,對本公司不利的信息則一筆帶過,甚至選擇不披露。比如,公司關聯交易的披露、公司對外擔保、提供債務的披露,董事高管持股變動的披露都存在披露不充分的現象。例如,2012 年財政部將納入實施范圍的853家上市公司進行調查,其中僅有28.72%(245家)披露了內部控制缺陷,占比28.72%;608家未披露內部控制缺陷。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能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在規定的時間里披露年度或中期財務報告,但有可能延遲對重大事項的披露,從而延誤或者刻意誘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影響市場的有效運行。
(三)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已經成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一個“重災區”,不可靠的會計信息已經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歪曲、粉飾財務報表數據來虛增收入、調節利潤、誤導投資者。還有些上市公司為了確立籌資優勢,更好地募集資本,發布虛假盈利預測,從而抬高股票預期價格,嚴重誤導投資者的決策。綠大地涉嫌IPO欺詐、恒大地產財務作假、康美藥業涉嫌假賬等會計信息失真案例屢屢出現,這不僅使這些上市公司的利益受損,而且嚴重破壞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成因
(一)股權結構不合理
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股權高度集中,二是股權過于分散。
從8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為了將國有企業由“政府的附屬物”改變成“產權明晰、政企分開”的現代企業,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國有企業改革,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因此,我們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是脫胎于國有企業。雖然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國有企業改變原來是“政府附屬物”的地位,但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造成了國有上市公司股權高度集中、“一股獨大”的局面。雖然2005年,為了改變“一股獨大”的局面,我國實行股權分置改革,但其效果不是很明確。根據2012年我國百強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調查顯示,國有股為控股股東的情況占到8成以上。“一股獨大”表明了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表決權,可以通過控制股東大會對公司的董事會產生影響,進而使董事會為自己服務,從另一個層面講,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相當于大股東全權負責公司會計政策的選擇、財務報表的編制以及會計信息的披露。
所謂的股權不集中,也稱為是指各個股東所持有的股份份額都比較少,沒有一個或幾個股東掌握著絕對的控制權,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由于股東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的身份,兩者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管理者能夠盡心盡力為公司服務,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而管理者卻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在職消費、更多的休閑時間,故此股東必須對管理者進行監督,但是在股份分散的情況下,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不高,為了能夠扮演監督者的角色,小股東們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來收集信息,但從中獲取的收益可能遠遠低于為此付出的成本,并且其他小股東可以不花費一分一毫利用他搜集的信息獲利,產生“搭便車”現象,這種現象對搜集信息的股東是非常不公平的,降低了股東收集信息,監督管理者的積極性。并且由于存在“搭便車”的情況,小股東紛紛寄希望于其他的股東花費時間、財力、物力來進行監督,自己從中獲利,從而導致小股東們就會對管理層、董事會的監督以及重大事項的表決持旁觀的態度,降低了對會計信息進行收集、分析的積極性,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從而導致了會計信息質量的下降。
(二)董事會結構不合理
1.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現象明顯。董事會制度的引入是為了解決股東與經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董事會接受股東的委托對經理層的日常經營行為進行監督。董事長作為董事會的領導者,在董事會決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董事長如果與總經理兩職合一,將會導致董事會的獨立性及監督力度降低,使經理層權力膨脹,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而進行盈余操作,導致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降低。
2.董事會結構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較少。獨立董事制度的產生是希望獨立董事能夠利于自身的獨立性,對經理層的行為、決策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在董事會決策中始終保持客觀公正,有效履行董事會的監督職能,從而避免董事會被大股東所控制,或是和大股東合謀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但是,在我國上市公司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較少,而且很多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都“徒有其表”,大部分只是為了應付證監會的檢查,沒有真正發揮制衡作用。
(三)監事會功能弱化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為了能夠保證公司董事會、經理層的經營管理決策、行為沒有違反法律法規、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的決議,以及為了更好的檢查公司的財務狀況,上市公司必須設立監事會,并直接對股東大會負責。但是,按照法律規定,監事會與董事會屬于同一法律地位,并且法律只賦予了監事會有限的監督權,沒有經營決策權和任免權,從而使得監事會無法有效制約董事會,淪為董事會的“附屬物”。加之,受到專業的限制,監事會成員不是都可以從上市公司復雜的會計信息中發現疑點和問題,導致無法向股東大會匯報不實信息,使監事會成了一種擺設,無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管理層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
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公司的管理層以受托者的身份替股東管理公司,享有公司的經營控制權,在信息不對稱和自利主義的情況下,管理層有可能做出不符合股東預期的行為,從而,有可能損害公司的利益,為此,建立合理的管理層激勵措施就相當重要,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單一的薪酬激勵方式使管理層重視短期回報,忽略長期利益,甚至為了達到高報酬粉飾會計信息,制造虛假會計信息,嚴重擾亂了資本市場的秩序。可見,設計不合理、形式不靈活的股權激勵機制,不僅不利于約束管理者的行為,而且造成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五、優化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由于公司的治理結構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應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出發點來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一)改善股權結構,建立合理的股權制衡機制
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導致公司的董事會由控股股東控制,使得股東大會的決議、公司章程成為“一紙空文”;而股權分散,又會產生“搭便車”現象,使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降低。兩種情況都會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必須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建立相對均衡的股權結構。
(二)改善董事會結構,強化董事責任
首先,董事長與總經理應兩職分離;其次,強制性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權利和地位;第三,設立獨立董事準入市場及聲譽機制。
(三)明確監事會職能,提高監事會工作的有效性
針對該項措施,可以按照歐美企業的做法,對監事的任職年齡、知識水平、專業背景、工作經驗等方面做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鑒于監事會工作的一個重點是對公司財務進行監督,因此成員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以提高監事會的工作能力。
(四)推進管理層股權激勵,協調激勵機制
在現代公司制下,上市公司的兩權分離現象日趨嚴重,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利益的沖突日益嚴重,解決這種利益沖突,除了完善高管薪酬制度,還可以建立股權激勵機制。并且,激勵評價體系應引入一些非財務指標,這不僅可以引導管理者改變僅注重盈利狀況的短期行為,還可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使企業的管理者兼顧企業的長短期營運發展能力,不斷完善信息披露體系。
參考文獻
[1]李艷.董事會特征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研究.西南大學,2014.
[2]田巧娣,解恒慧.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的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13(10).
[3]韓道琴.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關系研究[J].經濟縱橫.2011(9).
[4]白憲生.上市公司治理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財務與金融.2010(1).
[5]潘士楷.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影響分析[J].財會審計.2011(2).
作者簡介:湯佳音(1987-),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學歷.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老師。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專業,會計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