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國家“走出去”戰略指引下,我國的對外承包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對外承包工程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如何健康、持續的發展對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我國對外承包工程現狀
(一)境外承包工程項目集中在亞、非等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對外承包及勞務合作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承包商承攬、簽約的項目多數集中在亞洲、非洲等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占據對外承包全部項目的80%,尤其是非洲,隨著中非合作的加強,非洲儼然已成為我國承包商的主戰場。
(二)經營周期長,工期多數為3至5年
長期以來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和電力等領域。這樣的行業特點決定了其經營周期長,受內、外經營環境因素影響大,工期的不確定性也較多。如中鐵二十局集團承建的羅安達鐵路大修工程于2004年簽約,2010年底開通運營,歷時6年,截至目前,該項目的后續手續仍未完成。
(三)施工過程復雜,風險源多,不確定因素多
因我國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多集中在亞洲、非洲等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境外形勢尤為復雜,地區矛盾沖突較多。如中鐵二十局境外主要項目集中在安哥拉共和國,該國是戰后重建國家,相對落后、貧窮,也沒有完善、健全的重建項目管理體系,其內部政治形勢也極為復雜,因此施工過程中風險因素較多。
(四)對外承包工程物資采購來源多為國內
對外承包工程項目的海外市場情況,決定了其工程所需物資采購來源。我國國內工程物資、設備價格相對便宜,且國內采購具有靈活性和便利性,能量身定做工程所需物資設備,因此我國承包商所承接的境外工程所需材料、設備基本上均在國內采購。
二、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中存在的風險
(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存在
就全球范圍來看,國際建筑市場并非是完全開放型的市場,開放程度僅為30%左右,而且大部分國家對建筑等領域的開放都有一些附加的限制措施以保護本土企業,再加上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的增長依然是粗放性,部分企業還存在管理水平較低,盈利能力較差,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較弱,因此,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依然困難重重。
(二)匯率波動風險
目前,匯率波動已成為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對外業務中面臨的一項主要風險。對外承包工程中,企業所承接的工程項目大多以外幣形式計價,多數工程項目采用以一定比例的美元、加一定比例的當地幣形式計價,有的工程項目合同價采用100%的當地幣形式計量。因對外承包工程的主要特點就是金額大、工期長、收付款周期長,在現行外匯兌換體制下,以外幣作為結算貨幣勢必會對承包工程企業造成巨大影響,匯兌風險已成為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
(三)企業融資成本高,渠道單一
我國大部分承包商主要是依靠銀行保函進行項目融資,由于國外工程項目規模大、工期長、合同價高,也決定了工程保函金額大、有效期長。特別是履約保函和預付款保函的有效期,都是基于工期和工程進度而定的,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難以避免。同時,國外業主為了有效規避保函風險,通常會在標書中明確規定,各類保函需由工程所在國銀行出具,或由工程所在國以外的其他銀行出具,但必須經工程所在國的另一家銀行轉開,方可有效,由此進一步加大了企業資金成本。
(四)駐外人員面臨的境外形勢復雜
目前世界形勢較為復雜,矛盾沖突不斷,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外匯業務主要集中在亞、非矛盾沖突多發地區。因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時間跨度長,項目執行人員執行期也相應較長,且所前往國家多為金融體系不發達國家,因而常常需要攜帶大量現鈔,而目前所規定的出國攜匯最高限額5000美金有時無法滿足日常費用開支,境外攜帶現金的財產安全也無法保障。
三、政策建議
(一)針對對外承包工程建立一套獨立完整的政策措施
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實施,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蓬勃發展,項目總額不斷增長,其復雜性、綜合性也在日益增強。同時承包工程涉及的國家、地區、結算方式、合作方式、融資渠道等變化快速,原有的外匯管理辦法不足以支撐整個承包工程行業的外匯管理需求。因此急需出臺一部相對獨立、可操作性強的對外承包工程外匯管理辦法及操作細則,來規范指導銀行、企業的行為,為對外承包工程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發揮銀行海外網絡優勢,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銀行應充分發揮海外網點眾多的優勢,為企業開辟新的保函開立途徑,降低企業資金成本。同時,應積極開辟新業務研發新產品,為海外項目執行人員辦理可在當地使用的銀行卡或辦理其他的保障資金安全的業務,切實保障境外項目執行人員的資金安全。
(三)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增長方式的轉型
在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提升項目質量,優化行業結構,將業務逐漸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同時,進一步深化產業分工體系,提升我國對外承包企業在技術專利、融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爭取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利潤”領域發展。
作者簡介:梁婷(1983-),女,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