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芳 李水鳳

【摘要】2010年,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這對東盟對中國的國際直接投資(FDI)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在分析了東盟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現狀和影響其投資總量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 FDI 市場規模 貿易自由化 產業結構
一、引言
現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是在這樣的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產生的。
從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簽署《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開始,雙方不斷深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當今世界區域經濟發展中,國際直接投資(FDI)的主導力量不可忽視。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中國和東盟國家在不斷提高本國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開始將眼光投向世界,積極拓展國外直接投資。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而且中國經濟迅速崛起,雙邊經貿飛速發展,東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不斷增加。但由于東盟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不是很高,大多是吸收外商投資的國家,所以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投資領域的各項限制條件不斷放寬,而且2003年在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聯合宣言強調要深化雙方互相投資。[1]所以,東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日益增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東盟對外直接投資(FDI)的非常重要的地區。
二、國際直接投資概念及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特點
(一)國際直接投資概念
國際直接投資(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又叫外商直接投資是指一國的投資者(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出資在其他國家的境內創立新企業,或增加資本擴展原有企業,或收購現有企業,來獲取企業控制權、經營利潤等跨國境投資行為。[2]大多數學者認為,國際直接投資大約是在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達國家資本主義在海外謀求利潤時產生的,當時規模很小。在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以后,國際直接投資才有了比較快速的發展。
(二)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國際分工不斷發展,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也有所改變。在當代國際直接投資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二是,國際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發達歸家,但發展中國家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三是第三產業在國際投資中比重不斷上升。
三、東盟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東盟國家對中國就開始了直接投資。開始時規模比較小,80年代后期投資數額逐漸增長,1993~1995年增速比較快,1991~1996平均年投資額為203億美元左右。受金融危機影響,1997以后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增長速度開始下降,在以后幾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速。2001~2006年,基本徘徊在30億美元左右,從2007年起增長有所明顯,超過40億美元,2012年達到7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33%。如表1,圖1所示:
表1 東盟對中國實際直接投資總額及占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率
圖1 東盟對中國實際直接投資總額與中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直方圖
表2 東盟各個國家對中國實際直接投資
單位:萬美元
數據來源: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網站數據整理。
從表2可以看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東盟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國家,其他幾個國家對中國直接投資比較少。其中,新加坡長期以來都是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較多的國家。2013年新加坡對中國直接投資達73.27億美元,在對華實際直接投資國家(地區)中占第二位。近年來,文萊和柬埔寨對華直接投資總額有上升勢頭。雖然,東盟對華直接投資不斷上升,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投資總額在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還是很小的,而且沒有很大增長。所以,整體來看,東盟對華國際直接投資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四、影響東盟國家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因素
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后,東盟各國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總量較以前有了明顯的增加,就影響東盟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一)中國與東盟貿易自由化程度
一般來說,投資國在東道國資金進出相對自由以及可以進入的程度越深,范圍面越廣,就越能吸引國際直接投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與東盟各國不僅逐漸減輕關稅,放開非關稅壁壘,而且2009年8月,在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上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該協議力爭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進一步促進兩國投資便利化和自由化,這無疑會促進東盟各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所以中國與東盟貿易自由化程度對東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二)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很重要。經濟發展水平不僅體現在一國經濟實力上,還表現在該國家的經濟發展處于那個階段。首先,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實力越雄厚就越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反之,如果東道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很難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再次,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該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該國的產業結構是不同的,這將直接影響投資國直接投資的戰略和總量。投資國即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國際直接投資也至關重要,只有投資國經濟實力雄厚才有資本進行投資。[3]
(三)中國的市場規模
一般來說,東道國的市場規模與國際直接投資流入量成正相關的關系。我國市場廣闊、人口眾多,市場規模相當大。因為市場規模越大需求就越大,盈利的機會就越大,這樣就越能吸引外資進入。尤其是在較大的市場規模中都存在規模經濟,這樣生產成本便會降低,產品價格低廉,進而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投資者可以取得更大的利潤,外商更愿意向該國增加直接投資。[4]
(四)中國的勞動力成本
勞動力成本越低越可以降低廠商的生產成本,進而提高生產利潤。尤其當國際直接投資投向勞動密集型產業時,這種優勢會更加凸顯。中國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這是吸引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的優勢。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勞動力成本差距逐漸減小,這一優勢有弱化趨勢。[5]
(五)中國的政治環境
政治環境包括政治體制和政治穩定性等。東道國的政治環境直接關系到國際直接投資的安全性,對投資者非常重要。一國的政治制度不同對國際直接投資進入態度以及進入難度都會不同。如果東道國政治動蕩,戰亂頻繁,對國際直接投資就沒有保障。近年來,中國政治一直很穩定,經濟快速發展,政治環境良好也是中國吸引東盟國家直接投資的重要優勢。
五、促進東盟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深中國對東盟的貿易自由化程度,實現更加深入、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投資合作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首先,中國要進一步加深對東盟的市場開放程度,逐漸擴大投資范圍,為直接投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比如,一般來說東盟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投向于制造業的比重比較大,中國可以開放其他產業,像金融業,通信業等。再次,優化東盟國際直接投資進入中國的機制,使在手續辦理上更加簡便、快捷,在資金進出上更加自由。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東盟的直接投資。[6]
(二)將東盟對中國的國際直接投資與中國的產業結構相聯系
將吸收的東盟的直接投資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相聯系,會大大提高國際直接投資的經濟效益,也會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從而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比如,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產業部門,要積極引導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進入該產業;對于我國產業政策大力扶植的產業也要引導它的流入。當然,中國應該根據東盟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特點,合理的引導投資流向。東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比較大,在吸收他們的直接投資時要制定不同的策略,實現最大限度的互惠互利。[7]
(三)中國企業要尋求良好的與東盟國家投資合作的方式
我國企業要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吸引外資的能力。另外努力尋求良好的吸引外資的方式。比如,與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新加坡在我國的公司開展研發合作與技術交流,這樣可以吸收先進的技術、經營管理理念等,進而推動企業快速發展。充分利用國際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可以促進企業和國內經濟的發展,企業和國內經濟的發展又會吸收更多的國際直接投資,這樣便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8]
(四)完善國際直接投資的監管,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我國要完善國際直接投資的法律體系,確保國際直接投資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具體來講,建立健全東盟國家對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相關法律,明確權責關系,使其在進行投資時有法可依,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有效的解決。另外,我國可以和東盟建立一個針對直接投資的監管部門,監督和協調直接投資情況。也可以協商鑒定更加細化的關于直接投資的協議等,做到切實維護東盟國際直接投資在華的正當權益,當出現爭議時對其要做到公平公正,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保障國際直接投資順利有序的進行。
六、結語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中國逐漸放寬了對東盟向中國國際直接投資的限制,而且中國具有大約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政治穩定,經濟增長勢頭良好,這些都是中國吸收東盟在華直接投資的有利條件。即便在短時間內東盟對中國直接投資增速不太大,但長期來看其潛力是很大的。
參考文獻
[1]宮占奎,孟夏等.中國與東盟經濟一體化[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117—120.
[2]吳定玉.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市場結構的影響[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0.
[3]桑百川,李玉梅.國際直接投資[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86.
[4]巫俊飛.區域經濟一體化構架下中國一東盟FDI效應探究[J].商場現代化,2008(23):10.
[5]韋倩青,蘇宣云.中國—東盟自貿區直接投資效應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4(13):21-22.
[6]周瑾瑜.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相互投資的影響分析[碩士學位論文][D].上海:復旦大學,2006.
[7]陳繼勇等.國際直接投資的新發展與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54—556.
[8]李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投資效應分析[碩士學位論文][D].北京:對外經貿大學,2011.
[9]朱壯.區域經濟一體化對FDI的影響效應分析—以CAFTA為例[碩士學位論文][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作者簡介:姜麗芳(1986-),女,漢族,河北邢臺人,云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經濟;李水鳳(1965-),女,漢族,云南昆明人,云南財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