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資產的分類動機,是上市公司選擇不同分類方式和方法的直接原因。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金融資產分類動因,是保障我國上市公司有效利用金融資產的重要途徑和舉措。如果我國上市公司對于金融資產的分類缺乏科學依據、任意實施,將會造成金融資產的不合理分類及利用,不僅不利于金融資產的高效利用,也將會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將會造成重大的沖擊。
關鍵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動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不斷深化以及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目前,我國在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建設中還不夠完善,很多內容還不夠細化,對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為了改善這一不利的金融發展局面,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新的準則,主要內容包括金融資產分類、金融資產的計量、金融資產的管理等。在眾多內容當中,金融資產問題首當其沖,可見其對于金融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金融資產的科學、合理分類,往往是金融管理的基礎性內容和前提條件,只有現將金融資產進行有效的分類,進而才能實施與之相匹配的管理策略和手段。
一、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現狀
2006年財政部頒布實施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對于企業所進行的會計業務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要求所有上市公司自下一年起必須嚴格遵照實施。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包含較多的內容,其中對于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問題也做出了一定的規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對其擁有的金融資產要嚴格遵照新會計準則中關于金融資產分類、使用等相關要求,這將有利于對我國上市公司擁有的金融資產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促進我國上市公司在金融資產上的管理水平。
雖然,上市公司在金融資產分類上有了新的參照和依據,在對金融資產的管理上也更加簡單易行。但是,金融資產分類是一項涵蓋內容較多,管理措施復雜的事情,任何上市公司都很難保證在金融資產分類問題上能夠做的比較出色,每一個上市公司都遇到過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上市公司運用新金融資產準則進行資產分類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金融資產分類相對復雜,會計實務操作難度比較大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是上市公司運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所無法克服的普遍問題,也給上市公司進行金融資產分類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尤其是在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分類問題上,分類不明確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對于這兩類資產的界定非常模糊,比較隨意,沒有充分結合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意愿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而是依賴個人的主觀意志進行隨意劃分,導致財務人員在做報表的時候不能客觀的抓住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的分類現狀,報告中反映出來的數據也就缺乏客觀性和現實性,虛構現象嚴重。同時,這種現象的存在也為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這兩類金融資產劃分不明確粉飾利潤創造了有利條件。
基于這樣的現狀,本文以滬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間的財務報表數據為例,分析和研究了其金融資產的相關問題,探索了影響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主要因素,主要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金融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情況
為了深刻認識金融類上市公司在金融資產分類中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滬深A股金融企業的金融資產的持有情況進行了數據采集,主要數據如下表所示:
金融資產的持有者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金融企業中,不僅持有數量多,持有的種類也比較全。目前,在眾多金融企業中,他們所持有的金融資產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通過對滬深A股金融企業在2008年-2011年中持有金融資產種類和數量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其存在一定的變化規律:金融企業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數額要小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數額。
2.非金融類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情況
為了增強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我們不僅選取了滬深A股金融企業作為調查對象,同時還對滬深A股非金融企業在2008年-2011年間的金融資產持有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主要數據如下:
數據來源:新浪財經報道(2011年)。
從以上圖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對于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來講,其金融資產的總額呈現逐年增長的變化趨勢,其中,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數額都在增加。同時,持有金融資產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數量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發展趨勢,更多的公司持有了金融資產。
相比可出售金融資產,雖然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多于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數量,但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總額及在總資產中的比例遠遠小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新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對其所持有的金融資產擁有分類處理的權利,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能夠借助一定的會計處理實現盈余管理,為上市公司進行利潤的粉飾提供機會,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都傾向于將金融資產較多的歸類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部分,這也就導致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所占比例較高的現狀。
二、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影響因素
1.資產規模影響
通常來講,如果一個上市公司他的金融資產占據企業總資產的比例越高,受到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的金額就越大,這時上市公司在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往往傾向于將更多的比例放倒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上。因為,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講,它一方面不會體現在公司損益中,降低了納稅支出;另一方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大大提高上市公司對金融資產的調控能力。
2.負債程度影響
除了資產規模之外,上市公司的負債程度也會對其金融資產分類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上面也提到過,如果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較高,即負債程度較嚴重,公司就會想方設法來降低違約成本,選擇將金融資產中更多的部分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此問題。對于負債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來講,其財務管理的風險也就更大,這時上市公司會十分注重風險控制和防范工作。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具有更多的盈余操控空間,可以使其利潤能夠維持在一個比較平衡的狀態,不至于對公司帶來太大的管理問題,所以上市公司在金融資產分類中會有所傾向,而資產負債率也會對分類造成一定的影響。
3.投資回報影響
投資回報是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環節。當上市公司投資回報比較低時,公司為了增加收入一般都會將大部分金融資產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通過公允價值的變動為公司增加盈利。而當上市公司的投資回報較高時,公司就不太急于增加盈利收入,因此多會將金融資產中的大部分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三、優化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對策
1.加大公允價值計量理論研究力度,加快國際趨同步伐
目前,我國對于公允價值理論的研究和應用還不夠深入和成熟,與國際研究成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國際上當前比較流行的兩分法,攤余成本和公允價值分別是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的主要計量方式和有力依據。而公允價值對上市公司的產權交易進行和商譽價值確定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加大理論研究十分必要。加大公允價值理論研究,要緊密結合上市公司對目前金融資產分類劃分的工作改進過程以及后續計量工作的改善進程,解決好潛在的盈余操縱問題。只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更好的確保公允價值理論的先進性。在理論研究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成果,結合國內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改進,使之能夠適應我國上市公司的發展現狀,促使我國會計準則發展方向與國際發展的大趨勢相匹配,趨同性更高。
2.明確金融資產分類的準則標準,加強對金融資產分類的監管
為了確保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工作更加科學、規范,制定明確的分類標準以及加強監管極為關鍵。準則標準的制定,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眾多上市公司的金融資產分類提供統一的參考依據和遵守規則。實際分類過程中,由于缺乏統一的準則標準,很多公司在分類中都比較隨意,分類后的實施結果也難以得到充分保證。明確金融資產分類的準則標準,就要徹底廢除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中相對模糊、隨意的分類標準,結合眾多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的實際現狀擬定初步的分類方案和標準,然后進行小范圍的試點,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尋找準則標準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改善和彌補。當該準則標準比較成熟時,便可以進行大范圍的推廣實施。然而,擁有明確的準則標準,并不意味著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增加中間環節的監管力度同樣重要。監管部門應該對上市公司隨意劃分金融資產的行為進行大力的查處,要求公司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做好源頭治理工作。事中監督具有顯著的作用,如果發揮到位,將會對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效果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3.提高審計質量,增強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和職業道德
審計工作完成的好壞,對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中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而審計工作由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參與,因此,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和職業道德,對提升審計質量,促進金融資產分類的合理進行十分有效。如果審計工作的開展得不到有效保障,那么將會造成審計結果容易出現紕漏,不準確的結果自然難以為上市公司的金融資產分類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最終也就會導致整個分類工作的混亂無序進行。提高審計質量,關鍵在于注冊會計師。首先,應該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能力建設,提高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的準入門檻,確保公司聘用的注冊會計師都具有高水平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其次,要努力確保審計工作獨立進行。只有獨立性得到保障,才能保證審計數據的客觀、公正,免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最后,要在工作中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再教育。在工作中為其提供的學習和鍛煉機會,提升他們對于審計工作的認識程度,自覺遵守相關規章制度,保質保量完成好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丁雨.金融資產分類的契約動因研究——基于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D].河北經貿大學,2012.
[2]趙敏.我國企業金融資產分類影響因素的研究——基于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的分類數據[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3]馬貴蘭.我國上市公司金融資產分類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4(6):11-12.
作者簡介:趙亮(1984- ),男,河北石家莊人,博士,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經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