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標++馮崗++王順清++姚監


摘 要 室內測定了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殺蟲活性。結果顯示,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具有很強的毒殺作用,10和14 d的LC50值分別為0.466和0.173 mg/mL;此外,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還表現出較強的抑制生長發育作用,與對照相比,幼蟲齡期和蛹期延長,蛹重減小,化蛹率和成蟲羽化率顯著降低。非洲楝具有防治斜紋夜蛾的潛力。
關鍵字 非洲 ;楝提取物 ;斜紋夜蛾 ;殺蟲活性
分類號 S481+.1
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屬楝科非洲楝屬植物,該植物原產非洲熱帶地區,在我國廣東、海南等地引種栽培。該植物具有較好的殺蟲作用,對其殺蟲活性進行系統研究有望發現新的農藥品種。該植物樹皮味苦,可防治感冒[1],并具有驅蟲、催吐、通經和抗菌等多種功效[2]。Samir等[3]研究發現,非洲楝中檸檬苦素類化合物對番茄灰霉病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Ademola等[4]報道,非洲楝提取物在離體和活體條件下對綿羊腸胃線蟲具有很強的殺線蟲活性,可作為獸用驅蟲藥使用。國內外對該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學成分、抗菌和獸用驅蟲[5-7]上。Samir[5]和Munehiro等[8]報道,非洲楝活性物質khayanolides A對Spodoptera littoralis幼蟲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但有關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殺蟲活性未見報道。為了進一步系統研究非洲楝對斜紋夜蛾的殺蟲作用,本研究在室內測定了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拒食、毒殺和抑制生長發育活性,旨在為利用非洲楝植物資源開發新型植物源農藥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非洲楝采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藥植物園,經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資所王祝年研究員鑒定后確認。將其葉自然陰干后粉碎過40目篩,稱重后將10倍的乙醇浸泡7 d后過濾,反復提取3次,合并3次濾液后用旋轉薄膜蒸發儀減壓濃縮至重量不再變化為止,稱重后用70%乙醇配制成不同濃度,存于4℃冰箱備用。
斜紋夜蛾卵采集海南??诿捞m區桂林洋福云村未施藥的蓮藕葉上,經室內飼養多代,試驗選取大小一致,健康活潑的初孵幼蟲供試。
1.2 方法
1.2.1 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毒殺作用
毒殺作用參照吳文君的方法[9],整個生測過程在12孔培養板中進行。配制斜紋夜蛾半人工飼料,趁熱在每孔加入1 mL。待飼料凝固后,每孔加待測樣品20 μL,每個樣品加入10孔,重復3次。待溶劑揮發后,每孔接入1頭孵化后2 h的斜紋夜蛾初孵幼蟲,放入溫度為(25±1)℃、濕度80%的養蟲室內飼養,以70%乙醇處理為對照。分別于接蟲后7、10和14 d檢查死亡率,計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并通過機率值分析法計算LC50值。
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對照死亡率)/(100-對照死亡率)]×100%
1.2.2 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抑制生長發育作用
同1.2.1的方法,將斜紋夜蛾幼蟲用混有非洲楝提取物的斜紋夜蛾半人工飼料飼喂7 d后,換喂正常飼料,直至成蟲羽化。記錄各處理幼蟲的幼蟲期和活蟲數,觀察幼蟲化蛹和成蟲羽化情況,記錄蛹期,并稱量蛹重,統計化蛹率和成蟲羽化率。
1.2.3 數據分析
上述結果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將校正死亡率轉化為幾率值,濃度轉換為對數后,采用機率值分析法對其進行擬合。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DMRT法多重比較,P<0.05為具有差異顯著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毒殺作用
結果顯示,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作用緩慢。在處理后第7天,除最高濃度10 mg/mL的死亡率在50%以上,其它濃度處理的死亡率均低于50%;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試蟲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在最大供試濃度為10和5 mg/mL時,其對斜紡夜蛾幼蟲的死亡率分別為75%和51.85%;到處理后14 d,10 mg/mL處理組的死亡率高達90.56%,較高濃度處理組5和1 mg/mL死亡率也均在50%以上。對照藥劑川楝素對斜紡夜蛾幼蟲也具有較強的毒殺作用,其處理后7、10和14 d的死亡率分別為55.19%、72.59%和79.63%。采用機值分析法分別對其10和14 d的死亡率進行擬合,得其LC50值分別為0.466和0.173 mg/mL。見表1。
2.2 抑制生長發育作用
2.2.1 對幼蟲生長期的影響
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生長期具有明顯的影響,可延長幼蟲生長期。對照試蟲約需21 d即可正?;?,而處理組的幼蟲期均高于對照,在供試濃度為10和5 mg/mL處理組,幼蟲分別需要26和24 d才可進入蛹期,比對照分別推遲了4.7和3.43 d;高濃度處理組(10 mg/mL)的幼蟲不能正?;肌R姳?。
2.2.2 對幼蟲化蛹、蛹重和羽化的影響
結果表明,在供試濃度分別為5、1、0.5和1 mg/mL時,斜紋夜蛾幼蟲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別為24.44%、36.67%、56.40、65.19%和13.70%、26.67%、56.40%、65.19%;對照藥劑川楝素處理組存活幼蟲雖然可正?;迹谟计谌克劳?;對照試蟲蛹體飽滿,而處理組蛹體相對較小,在5和1 mg/mL處理下,蛹重分別為311.48和392.45 mg,分別為對照蛹重的56.91%和71.70%。見表3。
3 討論
一般認為,植物源活性物質對害蟲具有多種作用方式,如川楝素對害蟲具有拒食、胃毒、抑制生長發育等作用方式[10]。細辛醚對害蟲具有觸殺、熏蒸、忌避和種群抑制作用[11]。雷公藤總生物堿對粘蟲幼蟲具有拒食、毒殺和抑制生長發育作用[12]。本研究表明,非洲楝乙醇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表現出明顯的毒殺和抑制生長發育作用,并且在處理后期,延長幼蟲生長期,化蛹和成蟲羽化也具有顯著的影響,蛹重明顯低于對照。這充分說明非洲楝提取物對害蟲的作用方式是多樣的。
斜紋夜蛾(Spodoptera litura)屬鱗翅目夜蛾科害蟲,是一種暴食性害蟲,在世界范圍內大面積發生。在我國各地常間歇性大暴發。該蟲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在夏秋高溫干旱季節具多發性、雜食性和偏嗜性等特點??晌:闹髦参锒噙_99科290多種,其中喜食植物種類在90種以上[13]。目前有關斜紋夜蛾的防治主要以化學農藥為主,但由于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學殺蟲劑,使斜紋夜蛾對各種殺蟲劑產生極為嚴重的抗藥性[14],致使田間用藥量不斷加大,一方面增加了藥劑在農作物中的殘留,影響人體健康;另一方面,對害蟲天敵造成極大的毒害,同時,由于大量的農藥施于田間,對環境污染嚴重[15]。因此,尋求有效且能減少環境污染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非洲楝為楝科非洲楝屬植物,其枝葉經過煎煮可用作退燒藥和抗瘧疾藥,并具有抗菌、殺線蟲和等多種功效。本研究從開發植物源農藥的角度,系統研究了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的殺蟲活性。結果表明,非洲楝提取物對斜紋夜蛾幼蟲具有多種作用方式,不但可直接毒殺幼蟲,并可在低濃度處理下表現出顯著的抑制生長發育作用,可顯著降低害蟲田間蟲口密度,對其下一代的種群生長造成極大影響,進而對害蟲種群增長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非洲楝的殺蟲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Singh S, Mathus R S. Medicinal use of Khaya sensgallensis[J]. Ind. J. Exp. Biol, 1996, 28(8): 752.
[2] Joseph O, Musa T, Evans C, et al.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Khaya senegalensis on som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rat kidney[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3, 88: 69-72.
[3] Samir A M, Tetsuo I, Matsumi D, et al. Antifungal limonoids from the fruits of Khaya senegalensis[J]. Fitoterapia, 2004, 75: 566-572.
[4] Ademola I O, Fagbemi B O, Idowu S O. Evaluation of the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Khaya senegalensis extract against gastrointestinal nematodes of sheep: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04, 122: 151-164.
[5] Samir A M, Hiroaki O, Tetsuo I, et al. Khayanolides, rearranged phragmalin limonoid antifeedants from Khaya senegalensis[J]. Tetrahedron, 2001, 57: 119-126.
[6] Khalid S A, Friedrichsen G M, Kharazmi A, et al. Limonoids from Khaya Senegalensis[J]. Phytochemistry, 1998, 49(6): 1 769-1 772.
[7] Govindachari T R, Kumari G N. Tetranortriterpenoids from Khaya Senegalensis[J]. Phytochemistry, 1998, 47(7): 1 423-1 425.
[8] Munehiro N, Samir A M, Hiroaki O, et al. Khayanolides A and B, new rearranged phragmalin limonoid antifeedants from Khaya Senegalensis. Tetrahedron Letters, 2000, 41: 6 473-6 477.
[9] 陳萬義. 新農藥的研發——方法·進展[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120.
[10] 趙善歡,張 興. 植物性物質川楝素的研究概況[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87,8(2):57-67.
[11] 張 靜,馮 崗,馬志卿,等. 細辛醚對6種農業害蟲的殺蟲活性[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36(4): 166-170.
[12] 周 琳,馮俊濤,馬志卿,等. 雷公藤總生物堿對粘蟲的生物活性[J]. 植物保護學報,2006,33(4):401-406.
[13] 梁 卿,李 輝,鄭常格,等. 斜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研究進展[J]. 廣東農業科學,2008(8):71-75.
[14] Ahmad M, Sayyed A H, Saleem M A, et al. Evidence for field evolved resistance to newer insecticides in Spodoptera litura (Lepidoptera: Noctuidae) from Pakistan[J]. Crop protection, 2010, 27(10): 1 367-1 372.
[15] Meng X, Hu J J, Xu X X, et al. Toxic effect of Destruxin A on abnormal wing disc-like (SLAWD) in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Lepidoptera: Noctuidae)[J]. Plos one, 2013, 8(2): e5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