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傳忠
(南京中核二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08)
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分析及相關政策探討
黃傳忠
(南京中核二三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0008)
分布式光伏發電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文章主要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經濟效益及相關政策,以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推廣發展提供參考。
分布式光伏發電經濟性政策
太陽能屬于清潔能源,推廣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可以減少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消耗,對于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具有重大意義。當前,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過剩,歐美等國又相繼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限制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應用對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為此,國家能源局制定了《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至2015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0GW,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13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積極開拓國內光伏市場,促進光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財政部2013年7月發布了《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健全了補貼和發放機制,確保補貼及時足額發放。國家發改委2013年8月發布《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照全電量補貼,電價補貼標準定為0.42 元/(kW·h)。國家電網公司也出臺《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全面服務分布式發電入網,后續又出臺《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擴大了分布式電源接入的種類,并將服務對象由企業擴充到自然人。
2.1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在國際上能夠主導市場的產業并不多,光伏產業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美國和歐洲的“雙反”,就是要采取貿易保護手段,對我光伏產業進行戰略遏制,就是要獨占國際光伏市場,搶占先進能源技術的制高點。在這場國際產業競爭中,我們一定要牢牢掌握主動權。經過近10年,特別是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光伏產業體系和巨大的生產能力,光伏電池產量占全球市場70%,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但同時應該看到,我國光伏產業長期過多依賴國際市場,重生產,輕應用,產業發展不平衡,市場風險很大。近幾年歐美等國“雙反”給我國光伏企業帶來了慘痛教訓。這充分說明,只搞制造不行,必須加快拓展國內應用市場,構建完整的光伏產業體系。國務院出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為拓展國內市場創造了條件。我們一定要乘勢而上,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切實拓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實現從上游制造向下游應用的延伸,培育和完善產業鏈,實現我國從光伏制造大國向光伏產業大國的轉變。尤其是浙江、江蘇、江西、河北等光伏大省,更應充分認識,高度重視,切實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光伏應用上走在前列。只有這樣,才能把光伏產業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升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2.2優化我國能源結構,確保我國能源戰略安全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聽取國家能源局關于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匯報,明確提出“四個革命”和“一個合作”,即: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體制革命,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強調著力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擁有巨大的資源量和發展潛力。第一,在用電負荷達到30萬千瓦的工業園區,安裝屋頂光伏的規模可達1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占到工業園區用電量的10%左右,優化能源結構效果明顯。第二,光伏發電負荷與工業用電負荷在時段上十分吻合,既能滿足工業用電需求,又能“頂峰”發電,優化電力系統運行。第三,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力爭到2020年實現光伏發電用戶側平價上網,光伏發電將在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清潔電力供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對于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優化能源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只要各地區各企業高度重視,大力推動,總書記提出的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就一定能夠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2.3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創新城鄉用能方式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出到2020年城鎮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達到13%。目前,國家能源局按照任務分工,正在抓緊制訂《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行動計劃》。分布式光伏發電作為清潔、環保、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城鎮新能源利用的現實選擇。按照計劃,到2020年,光伏發電將達到1億千瓦,每年可減少燃煤5000萬噸,在替代城鎮煤炭消費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5000~20000人的小型建筑群,使用LNG 實現冷熱電三聯供,既能集中制冷,制熱,發電,還能解決天然氣調峰問題。這樣就能實現能源的清潔化利用,改善城鄉用能方式,實現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
3.1審批流程
國家能源局發布《光伏電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將分布式光伏發電核準制簡化為備案制,具體備案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但目前大部分省級備案方法均未出臺,地市相關政策更加延后。國家能源局要求實行備案制的各省項目規模要控制在各省年度指導規模指標范圍以內,而各省規模指標如何分配還不明確,這些都影響了光伏發電項目的審批進度。因此,必須加快國家政策在各個省市的具體落實,完善備案制相關政策,才能加快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速度。
3.2售電結算
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上網電量銷售給電網,但目前電網公司要求居民必須先開具增值稅發票才能從電網公司獲得相應的售電收入,但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不能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目前大部分是以收條或普通發票代替,不利于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長期健康發展。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中企業需承擔相應的增值稅等成本,雖然當前政策是增值稅減半至8.5%征收,但是有效期只有2年,后續相應政策需要盡早明確。國家出臺的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相關政策只是框架性文件,需要能源局與財政部等政府部門加強協調,進一步完善細化配套政策,明確發票和稅收等政策,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健康快速發展。
3.3補貼
根據前面計算,當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經濟性主要依靠各級政府的補貼。已出臺地方補貼政策的地區,光伏發電經濟性較好,投資回收期較短,反之未出臺地方補貼政策的地區,光伏發電僅依靠國家補貼,項目經濟性一般,投資回收期較長,投資風險較大。為此,建
············議各省市政府盡快完善地方補貼政策。國家發改委文件中還指出會根據光伏發電發展規模、發電成本變化情況等因素,逐步調減補貼標準,這給分布式光伏發電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光伏行業最主要的補貼資金來自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但基金規模與行業需求仍存在巨大缺口,如何拓寬資金來源,也是急需政府解決的問題。
太陽能資源、政府補貼、分布式光伏發電上網比例、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利用小時數等因素,對居民和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經濟性都有很大影響。為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還需要從審批流程、售電結算、補貼、屋頂資源、商業模式等多方面不斷完善。
[1]朱明,方竹.關于發展分布式發電的幾點思考[N].中國電力報, 201 4(5):09.
[2]蘇劍,周莉梅,李蕊.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