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琴
(黑河市水務局,黑龍江黑河 164300)
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
王景琴
(黑河市水務局,黑龍江黑河164300)
當今時代下我國的水土流失現象尤為嚴重,就此現象而言,實施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針對水土生態建設的戰略意義以及我國水土資源的現狀,提出了相應可持續發展下的生態建設的戰略措施。
可持續發展水土生態建設戰略措施
水土方面的問題是關系國民生計的重大問題。現有的水土生態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應值得我們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現有的水土生態建設仍存在著許多弊端與不足之處,我們應找出弊端與不足,并將其建設的更好。在新形勢下,應將水土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結合起來,使水土生態建設變得更加完善。
1.1水土生態建設的涵義
我們通常所講水土生態建設,指的是防止水土資源的損失與破壞,以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為主要任務的一種生態建設。而事實上水土生態建設,并不能單單從水土資源方面來考慮,它是結合社會包括動植物、人、還有產業之間的關系,而主要針對改善水資源現狀的一種生態建設。
1.2可持續發展的涵義
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會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而人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心體;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處理好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與發展問題。保證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地區、個人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保證我們的子孫后代同樣擁有發展的條件和機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3可持續發展下水土生態建設的戰略意義
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指的是,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而進行水土生態建設。它在提高其水土生態建設效率的同時,也節約了水土生態建設的成本。在當今社會,實行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尤為重要。[1]
2.1對水土生態建設的認識不足
由于人們對水土生態建設的認識還不夠深,所以在制定有關水土生態建設方案時只注重在水土本體的損失上,而忽視了防治水體損失過程中的保持與利用關系間的問題。在制定相關方案時很多外界因素沒有考慮周全,例如,沒有考慮到風力等自然因素的侵蝕作用和人類活動等人為因素。人們對水土生態建設認識的不深,是在實行水土生態建設進程中最大的前進阻礙。所以要想搞好水土生態建設這項工程,增強人們對水土生態建設的深刻認識是相當重要的。
2.2水土生態建設中治理形式比較單一
由于我國在水生生態建設中的相關治理技術比較落后,也是導致治理效果不夠明顯的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也經濟在向前發展著,但是在很多方面,經濟技術發展水平還是不夠高。技術的落后也就導致了在水土生態建設中治理形式比較單一,治理效率低。在水土生態建設這一重要工程中,如果沒有先進的治理以及管理技術,就使工作進程以及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既耽誤時間,同時也浪費人力物力。[2]
2.3資金的不合理利用
資金不合理利用給水土生態建設帶來嚴重的阻礙。我國在針對水土生態建設這一重大工程已經投入相當大的資金,但是為什么至今水土生態建設產生的效果不夠明顯,原因在于,水土生態建設的資金利用不合理,存在盲目投入的現象。有些地方為了防止水土流失而種植植物,其出發點是對的,利用植物依附地表生長以防止水土流失,但是所選擇的植物種類存在問題。在沒有考察和做好預實驗的基礎上選擇了不適于此種土地的生長的植物,大量種植后,出現的結果卻是資金的大量浪費以及水土資源現狀未得到改善。
3.1提高人們對水土生態建設的認識
提高人們對水土生態建設的認識,是要搞好水土生態建設的前提。水土生態建設關系著民眾的生活質量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妥善處理水土流失問題,未來將會導致更多的土地沙漠化,耕地也將減少,嚴重情況下不僅衣飽問題得不到保障,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也會使人們的生活也受到威脅。因此人們應該從日常生活做起,不亂砍濫伐,保護水土資源,避免浪費、污染水土資源的現象發生,才能維護我們人民自身的利益,同時也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可以將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建設得更加好。
3.2增加水土生態建設中的治理形式
水土生態建設中的治理形式單一,是導致治理效果不明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加水土生態建設的治理形式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加強技術的學習,加強對水土生態建設工作技術人員的專職技術培訓,推廣實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高水土生態建設的工作效率。提高水土治理水平是保證水體生態建設工作高效、穩定向前進行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技術提升后治理方法也應大力改善,不要再以以往的老套單一治理方法,而應增加水土生態建設中的治理形式,使水土生態建設在保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穩步向前發展。
3.3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合理分配可以用的資金
資金的不合理利用嚴重阻礙了水土生態建設向前的進程。為了減少這方面的阻礙作用,應嚴格控制好資金的利用。實行水土生態建設資金管理上的報賬制度則是加強在水土生態建設中資金管理的一項重要而理性的制度,是保證建設資金投入的使用,能夠獲得明顯收益的有效措施;在開發建設的項目上,要嚴格依法加強管理,以水土生態建設工作為基礎,健全相應的治理法規,加大對開發建設項目中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懲治力度;完善資金的分配制度,對嚴格可行的項目大力支持,而那些不夠嚴格的、合理的有關水土生態建設的項目不要盲目認同,并撥款進行相應的建設。嚴格避免資金上的浪費現象,這是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水土資源保護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國所重視的問題,由于我國當前的水土流失、水資源浪費以及水土污染現象過于嚴重,要想把水土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充分結合起來,就要做到從根本理念開始,做到把握好全局,規劃好每一步工作與任務,以改善生態自然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協調并改善“水土資源與生物”、“水土資源與人口”以及“水土資源與產業”之間的平衡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穩步協調的向前發展。
[1]龍振華.淺談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與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
[2]劉艷萍.淺析可持續發展下的水土生態建設.山西大學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