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
(開灤(集團)蔚州礦業公司興源礦,河北張家口 075700)
注氮防滅火技術在興源礦的應用
張澤
(開灤(集團)蔚州礦業公司興源礦,河北張家口075700)
文章闡述了注氮技術的工作原理,并在6401綜采面進行應用,有效地對采空區自燃發火進行了控制,保證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產和撤面。
注氮防滅火 應用
興源礦屬瓦斯礦井,煤層為自然發火煤層,自然發火期3~6個月。2011年礦進行技術改造,實現綜合機械化采煤,6401面為綜采首采面,該面走向長度710米,傾向長度100米,煤層傾角為3度,平均煤厚為3.08米,采高為2.6米。采用走向長壁全部垮落法開采,軌道順槽進風,運輸順槽回風,進風量保持在560—700m3/m in。
由于興源礦初次上綜采,支架采用集團公司其他礦已有支架,即為ZF4400-18/28支架,雖然滿足支護強度要求,但采高平均為2.6米,所以,只能留底煤開采,有時頂板破碎時,也留頂煤開采,當采面遇到一些問題,推進速度慢時,采空區容易發生自燃現象,同時,在工作面回采到位撤面時,采空區也容易發生自燃現象。
為防止工作面在推采不正常時、撤面過程中采空區發生自燃現象,礦采用了向采空區壓注氮氣進行滅火,使采空區自燃隱患得以有效治理。
3.1制氮裝置及注氮管路系統
(1)礦井采用DM-1000礦用膜分離制氮裝置作為氮氣源,該制氮機主要技術指標:氮氣產量:1000m3/h,氮氣純度≥97%,O2≤3%,氮氣出口壓力≥0.1—1.1MPa(可調),制氮裝置安裝在地面,通過管路到達采煤工作面。
(2)輸氮管路選擇:
①管路直徑的選擇:輸氮管路的直徑應滿足最大輸氮流量和壓力的要求,按照下式計算出管路直徑:d=6.5L0.2Q0.37
式中:d---管路直徑,mm
L----管路輸送長度,m,取2460米
Q----通過該管路的自由空氣量,m3/m in,本制氮機最大輸氮流量為1000m3/h,即為16.7m3/m in
則:d=6.5L0.2Q0.37=6.5×24600.2×16.70.37=87.07mm
所以,該面注氮管路選擇管徑為四寸輸氮管路。
②計算管路的壓力損失:一段管路壓力損失可按下式計算:
⊿P=1.15Q1.85×L×10-12/d5
式中:d---管路直徑, m,通過計算取0.1m
L----管路輸送長度,m,取2460米
Q----通過該管路的自由空氣量,m3/m in,本制氮機最大輸氮流量為1000m3/h,即為16.7m3/m in
則⊿P=1.15Q1.85×L×10-12/d5=0.052MPa
制氮裝置所能提供的壓力按最低0.8MPa計算,則到達工作面壓力為0.75MPa,滿足管路未端最低壓力0.2MPa的要求。綜上計算可知,所選管路直徑滿足注氮要求。
3.2供氮能力計算
按將采空區氧化帶內的原始氧含量降到防火惰化指標以下,其計算公式為:QN=KQ0(C1-C2)/(CN+C2-1)
式中:QN—供氮能力,m3/m in
K---備用系數,取1.2
Q0---采空區氧化帶內漏風量,m3/m in,一般取工作面供風量1/ 60—1/100,該面與其他巷道無通道,所以取1/100,即為5.6m3/m in。
C1---采空區氧化帶內平均氧濃度,一般取15%
C2---采空區惰化防火指標,一般取7%
CN---注入氮氣純度,一般取97%
經計算工作面防滅火需要的供氮氣能力為CN=806.4m3/h,因此,DM-1000型煤礦用膜分離制氮裝置可滿足要求。
3.3注氮方式的選擇及管路的鋪設
(1)注氮方式有兩種:即開區注氮和閉區注氮。根據我礦6401工作面為首采面,漏風所能滲透的范圍較小,滲氣性較差,氮氣在采空區內滯留的時間相對較長,注氮時采用了開區間歇式注氮。
(2)采空區每次間歇注氮所需最小量和時間:采空區間歇注氮時,每次注氮必須將采空區氧化帶的氧含量降到7%以下時,才能起到防火作用,每次注氮的最少時間用下式計算確定注氮量:
Q=K×V×1.03
K----富余系數,一般取1.2;
V----待注地點的幾何體積,6401氧化帶寬度取最大100m,工作面長度100米,采高為2.6米
1.03----膨脹系數
將以上數據代入上式得出Q=32136m3,制氮機流量為1000m3/ h,所以每次注氮時間不得少于32小時。
(3)注氮管路鋪設:礦采用埋管式注氮工藝,氮氣釋放口沿工作面進風巷設置在距工作面停采線以里25—30米、距巷道底板500mm處的采空區中,采用預埋管路和絞車拖移管路方式。輸氮管路在進風順槽進入采空區處設置壓力表、截止閥和三通閥門,每次注氮時,通過三通閥門進行排空,經檢測確認氮氣純度超過97%后再向采空區灌注,并且在注氮期間每天利用束管監測系統對采空區取樣分析一次,一旦發現氮氣純度低于97%,應停止注氮待處理好后再注。
3.4安全防護
氮氣雖然無毒,但有窒息性,因此,注氮時對工作場所安全氧含量不得低于18.5%,對于正常通風的工作面,工作場所的安全供風量應滿足下式要求:Q0≥QN(CN+C1-1)/(C1-C2)
式中:Q0---工作場所的安全供風量,m3/m in
QN---最大氮氣泄漏量,m3/m in,按管路全部氮氣泄漏量,取16.7m3/m in
CN----泄漏氮氣的純度,%,取97%
C1----工作面或巷道中的原始含氧量,%,取20.8%
C2----工作場所的安全氧含量指標,%,取18.5%
在輸氮管路沿途或工作面,假設所輸送的氮氣全部泄漏,按工作場所氧濃度不低于18.5%的要求計算,巷道安全風量為129.24 m3/ m in,而6401工作面進風量為560m3/m in,滿足安全供風量要求,同時,注氮期間,除在回風隅角處設置氧氣傳感器適時檢測監控外,每班安排瓦斯檢查員利用氧氣檢測管分別對工作面回風隅角、回風流等處氧氣進行巡檢,確保整個工作面空間中氧氣濃度均不低于18%。
由于推進速度慢,2011年10月18日白班測得6401上隅角CO濃度為0.008%,連續不斷向6401采空區注氮,每天注氮氣18h,連續注氮3天,共向采空區注54000m3/h,到10月21日中班測得CO濃度為0.0012%,以后連續監測一周,基本穩定。在6401推到停采線時,為防止自燃發火,礦又向采空區進行了注氮,連續注氮3天,每天注氮氣18h,有效預防了自燃的發生。
從6401采空區的采用注氮工藝情況看,注氮氣能及時消滅高溫火源,預防煤炭自燃,取得了顯著效果,保證了工作面的安全生產和撤面。同時,使用氮氣防滅火技術工藝簡單,滅火迅速,節約材料及能源,經濟可靠,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袁亮.煤礦總工程師技術手冊[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 0.
張澤(1970.1—),男,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人,本科學歷,通風安全工程師,安全副總從事一通三防工作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