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銳
(遼寧科技學院圖書館,遼寧本溪 117004)
現代圖書館精神在圖書館2.0建設中的作用體現
馮銳
(遼寧科技學院圖書館,遼寧本溪117004)
文章從現代圖書館精神理解入手,提出了現代圖書館精神包含用戶至上、平等共享和開拓創新精神三個方面內容,并從圖書館2.0建設的角度,闡述了現代圖書館精神在建設中的作用體現。
圖書館精神圖書館2.0均等化服務
現代圖書館精神是現代圖書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在現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時代背景下,在圖書館全體成員積極倡導、自覺實踐而形成的,指導、映射現代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精粹思想,是現代圖書館生命力、凝聚力與創造力的集中體現,是指導現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核心和靈魂。對現代圖書館精神有許多學者予以闡述,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胡軍將現代圖書館精神內容概括為:愛館敬業的奉獻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開拓創新的創造精神,團結協作的凝聚精神[1]。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葉繼元教授所著《中國百年圖書館精神探尋》一書中,通過對近百年幾代圖書館學者的探究考察,最終將現代圖書館精神精煉為:敬業、愛書、利人精神[2]。中山大學程煥文教授則將現代中國的圖書館精神濃縮為“四愛”:愛國、愛館、愛書、愛人等。
十九世紀后期,隨著西方社會工業革命的發展,在平等、共享和理性精神的大力倡導下,現代圖書館職業逐漸形成。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的《圖書館五定律》正是這種精神的很好體現,他指出書是為了用的;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3]。綜合上述,就形成了三方面的現代圖書館精神內涵:
2.1用戶至上的精神
尊重讀者是現代圖書館精神最基本的立足點。現代圖書館肩負著傳承文化、啟迪民智的使命,承擔著服務社會的責任,因此,圖書館要做好以下工作:對收集、保存的文獻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營造出“書韻”濃郁的人文環境,進而影響、喚起圖書館用戶閱讀興趣;對各種有用信息聚類收集,為用戶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咨詢館員和相應的信息技術支持。圖書館一切工作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現代圖書館用戶至上精神,用戶在得到圖書館人性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同時,也將獲得知識滿足感、精神愉悅感和內心充實感。
2.2平等共享的精神
平等共享精神是現代圖書館精神的核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指出“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4]。”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文化部先后發布了一系列包括現代圖書館在內的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方向的政策文件,明確了保障基層民眾和弱勢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也從制度上保障了均等服務的目標實現保障。現代圖書館平等共享精神代表了現代社會最基本的信息訴求,有三個方面的含義:(1)獲取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平等權;(2)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的自由權;(3)共享參與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參與權。
2.3開拓創新的精神
開拓創新精神是現代圖書館精神的靈魂,更是現代圖書館事業得以不斷發展的永恒動力。圖書館創新既要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充分認識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明確創新意識,創新思路,應用新的技術理論實踐創新、發展創新,探索現代圖書館的全新發展模式、工作方法和指導思想,創立適應新時期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圖書館事業。圖書館開拓創新切切實實地作用在現代圖書館業務工作之中,因此,圖書館員業務技能的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業務技能提升又反作用于圖書館開拓創新,將更多的創新元素應用于圖書館建設,保持現代圖書館充滿活力,和諧發展。
現代圖書館事業已經進入圖書館2.0時代,圖書館2.0是數字圖書館的延伸,深化了數字圖書館的網絡服務功能,它依托w eb2.0的技術優勢,突破了圖書館的時空限制和館藏資源內容限制,在網絡上建立起資源共享、開放共建為目標的知識社區,通過便捷的網絡交流機制,實現圖書館員、用戶及其他機構的智力集成,滿足用戶創造、研究、休閑娛樂、自我學習等多重個性化信息需求,從而使圖書館更加具有創造性,作為現代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現代圖書館精神是圖書館的靈魂和精髓,在圖書館2.0的建設過程中,處處閃耀著光芒。
3.1以用戶為本的個性化服務
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圖書館2.0建設所需要的文獻信息資源數量迅猛增長,由文獻稀缺階段快速進入到過剩階段,而圖書館用戶由于研究方向、社會分工、學習內容等的不同,對文獻信息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特點。因此,圖書館員一方面要改變為信息服務觀念,通過信息收集、信息挖掘和信息整理工作,將各種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提供給用戶全方位的優質個性化信息,實現個性化信息需求與個性化信息資源的有效匹配。另一方面圖書館員要加強對圖書館用戶的個性化信息技能教育,增強他們的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以及信息能力,為他們自助學習做好堅實的信息準備。建設學科專家館員體系是圖書館2.0時代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又一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學科專家的顯性和隱形知識,建立起專家型學科館員,開展合作參考咨詢,提高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時效性與針對性。同時,圖書館2.0時代,又賦予個性化信息服務呈現出交互驅動信息服務特色,圖書館用戶通過網上薦購、Tag自由標簽的標注活動等自助式服務的開展也為圖書館2.0的個性化服務帶來了更多的內涵。
3.2用戶的均等化服務
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8年10月正式發布了《圖書館服務宣言》,明確圖書館服務的三項基本原則:(1)對社會普遍開放;(2)平等服務;(3)以人為本[5]。“平等服務”原則表明了圖書館致力于實現公益、開放、平等的均等服務的理念,要求平等對待圖書館所有用戶。圖書館2.0的建設,正是現代圖書館精神中平等共享精神的完美詮釋,它保障了圖書館為所有用戶提供平等的圖書館服務和資源獲取權益。對于圖書館2.0,“均等化”服務包含了兩個層面:(1)是圖書館向所有用戶提供開放服務,即“無障礙服務”,所有用戶不分身份、年齡、身體狀況、職業、種族宗教等,不論其是否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都可以平等的享受圖書館2.0的文獻信息服務;(2)是圖書館所有用戶參與圖書館2.0建設,圖書館2.0將用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用戶不僅僅是圖書館2.0的服務對象,更是圖書館2.0建設的參與者,他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分享自己的知識,參加到圖書館2.0的建設中來。
3.3技術創新服務
互聯網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給信息服務行業帶來颶風般的沖擊,也強烈影響現代圖書館事業,推動信息資源中心的圖書館邁入了2.0時代。在圖書館2.0時代,圖書館要改變以圖書借閱為主體的傳統借閱模式,成為知識交流的學習空間,圖書館館員要學習應用新技術,推進圖書館2.0建設,在更廣泛的網絡信息空間中承擔起知識導航員的角色。圖書館2.0建設過程中借鑒大量的w eb2.0新技術,推進圖書館技術創新,比較典型的有:(1)利用RSS技術開展信息推送服務和定題服務,RSS技術應用了可擴展標記語言,針對特殊群體的特殊需求,圖書館為用戶開展“推送”服務,幫助他們更便捷地得到所需信息。現代圖書館較多的應用了Web2.0技術開展信息服務,包括:圖書館的最新消息(最新講座、數字資源更新動態等)、新書通報、定題書目推送服務等;(2)利用Blog等微技術建立書目導讀和參考咨詢服務,Blog是一款全新的網絡出版與交流形式,它擴展了互聯網上的共享空間,圖書館可以建立新書書目Blog和文獻評論Blog向用戶推薦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微信、微博、飛信等微技術的應用也是圖書館實現信息的聚合和向讀者推送信息服務,使用戶更便捷地利用圖書館開展參考咨詢的有效工具。(3)利用W iki技術建設圖書館特色數據庫,應用W iki技術建設有圖書館特色的數據庫,圖書館員、專家館員以及圖書館用戶都可以在這個知識網絡系統編寫、上載和發布新內容,共享知識,激蕩智慧,為圖書館開展個性化服務提供平臺支持。
現代圖書館精神以用戶至上精神為立足點,平等共享精神為核心,開拓創新精神為靈魂。堅持用戶至上,才能真正保障均等共享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而開拓創新為圖書館開展文獻信息服務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內容,三種精神相互依托、相互作用,形成一種巨大的力量。在圖書館2.0的實踐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將現代圖書館精神作為統領建設者思想的有利武器,充分發揚現代圖書館精神,保障圖書館所有用戶的獲取公益性服務的權益,引領現代圖書館事業沿著正確的發展路線不斷進取,開拓前行。
[1]胡軍.圖書館精神芻議[J].津圖學刊,2004(1).
[2]賀建明.淺談讀者服務工作失誤后的補救策略[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7):47-49
[3]阮岡納贊.圖書館五定律[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 988.
[4]馬雪松.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公益職能 努力為社會公共文化建設服務[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6):1 23.
[5]姜陵陵.服務,圖書館永恒的主題——《圖書館服務宣言》讀與思[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9(27):11-14.
馮銳(1972—),男,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遼寧科技學院圖書館采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