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婷 李維楨
(1.遼寧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統計中心,遼寧沈陽 110168;2.遼寧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服務中心,遼寧沈陽 110168)
從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看遼寧省科技成果及轉化情況
金婷1李維楨2
(1.遼寧省科學技術廳科技統計中心,遼寧沈陽110168;2.遼寧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服務中心,遼寧沈陽110168)
科技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本文根據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跟蹤調查表,從科技成果產出、成果形式、成果轉化情況、成果推廣及產業化情況、成果產生的效益作用和影響、成果尚未實現應用/轉化的原因等方面集中反映遼寧省科技成果及轉化的總體情況。
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計劃
國家科技計劃主要是指中央財政支持并由科技部歸口管理的科技計劃,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戰略性研究、自由探索性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研究開發條件建設以及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在內的比較完整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尤其是近年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組織實施中,鼓勵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任務,取得了一大批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及大地加速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的應用轉化和產業化。
科技活動的成果產出和效益實現具有時間滯后的特點,往往要到科技活動完成后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充分體現。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跟蹤調查正是針對這一特點,開展對驗收/結題不滿3年的863計劃項目、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課題)后續情況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計劃項目實施后續階段的成果及其產生的效益和影響,項目后續發展及產業化情況,研究團隊的存續情況等。2013年,全省對356項驗收/結題的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進行了跟蹤調查。
2013年被調查項目在驗收結題后公開發表科技論文793篇,其中向國外發表310篇,被SCIEIISTP收錄440篇,分別占總量的39.1%和55.5%。出版科技著作654萬字。
2013年度共提出專利申請148件,其中發明專利69件,占46.6%;獲得專利授權203件,其中發明專利129件,國外授權專利11件,分別占63.5%和5.4%。截至2013年底,被調查項目累計專利申請2073件,其中發明專利1533件,國外專利45件,分別占74.0%和2.2%;累計獲專利授權1221件,其中發明專利873件,國外專利33件,分別占71.5%和2.7%。
2013年,被調查項目課題成果經標準管理部門批準,獲技術標準46項,采用率91.3%;國家標準2項,采用率100%;行業標準5項,采用率80%;地方標準5項,采用率40%;企業標準34項,采用率100%。2013年課題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17項,獲省、部級科技獎52項。
2013年356項驗收/結題的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課題核心成果屬于新產品(新品種)/新材料的有87項;屬于新技術/新工藝的有185項;屬于新裝置/新儀器設備的有62項;屬于標準/測試方法的有19項;屬于原型樣機的有20項;屬于集成系統/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的有29項;屬于示范工程的有24項;屬于技術支撐平臺(數據庫、技術研發/推廣平臺)的有15項;屬于專利的有186項;屬于論文/著作/研究(咨詢)報告的有184項;屬于其他形態的有3項。
課題成果主要服務的社會經濟目標為: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及污染防治110項;能源生產、分配和合理利用109項;衛生事業發展36項;教育事業發展18項;基礎設施以及城市和農村規劃22項;社會發展和社會服務60項;地球和大氣層的探索與利用5項;民用空間探測及開發4項;農林牧漁業發展44項;工商業發展62項;非定向研究31項;國防32項;其他民用目標7項。
2013年356項跟蹤項目,課題成果已轉化的有162項,轉化率達到45.5%;未轉化的有178項;不適宜轉化的有16項。
成果轉化應用的主要途徑如下:自行投資實施轉化70項;對外技術/專利轉讓26項;許可他人使用該科技成果22項;以成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36項;以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3項;利用成果對外提供技術服務(咨詢)57項;批準為技術標準13項;用于大型工程項目或大型技術系統26項;用于公益性推廣應用25項;其他途徑2項。
成果轉化的課題后續應用的主要用戶:本課題承擔/參加單位124項;所屬項目內其他課題承擔/參加單位38項;所屬項目外單位66項;利用課題成果創辦的新企業11項;其他用戶7項。
促進課題成果后續轉化應用的主要機構/中介:行業協會30項;產業技術聯盟26項;技術交易市場9項;生產力促進中心6項;科技企業孵化器9項;大學科技園11項;其他機構/中介12項;未通過中介機構94項。
從成果應用范圍來看,在162項已實現成果轉化應用的課題中,只在課題承擔單位內應用,尚未進一步推廣的有57項;除用于課題承擔單位外,已實現行業內推廣的有100項;其他5項。
從成果應用規模來看,實現較小規模應用的有73項,占45.1%;實現中等規模應用的有58項,占35.8%;實現較大規模應用的有31項,占19.1%。且目前繼續應用的有160項,停止應用的只有2項。
從成果形成產品應用于市場的情況來看,課題結束時有40項未形成產品。有46項形成產品,但尚未推向市場。有58項形成產品,并占有較小市場份額。有18項形成產品,并占有較大市場份額;2013年有30項未形成產品。有38項形成產品,但尚未推向市場。有58項形成產品,并占有較小市場份額。有36項形成產品,并占有較大市場份額。
從課題成果后續產業化階段投融資情況來看:認為產業化階段經費充足的有13項,比較充足的有31項,一般的有61項,不足的有40項;160項沒有風險投資介入,只有2項有風險投資介入;已獲得投資的有33項,沒獲得投資的有129項。且該33項已獲得投資的項目目前成果實際獲得的投融資金額為57461萬元,其中國家資金占12.6%,地方政府占4.1%,企業資金占54.1%(上市公司占31.0%),商業貸款占22.8%,個人投資占1.1%,其他來源占5.4%。
162項進行成果轉化的項目中有34%的項目獲得了轉化收入,為75.8億元,獲轉讓成果54次。其中,轉讓到本省的7次,獲得轉讓收入
············1137萬元;向企業轉讓成果40次,其中向本省企業轉讓23次;專利權轉讓4件,獲得轉讓收入160萬元。
本年度專利被許可實施的有2次,獲得許可收入30萬元;本年度以成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實現直接收入1.6億元;本年度利用成果對外提供技術服務(咨詢)收入1.0億元。
從經濟效益來看,95項產生經濟效益的課題共累計產生了新增產值178.9億元,出口額12.9億美元,凈利潤額26.5億元,實交稅金2.8億元。
從節能減排來看,162項已轉化的成果中有28項是以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和能源為主要內容。截至此次調查累計減排廢氣450010萬立方米,減排廢水339萬噸,減排廢物2622.9萬噸,節水7031萬噸,節約電、煤、油、氣等折算標煤1689.57萬噸。
成果未轉化或不適宜轉化的194項課題中,因為成果沒有應用/轉化價值的有1項;成果目前還不具備應用/轉化條件的有116項;缺乏產業配套技術支持的有30項;沒有足夠的經費的有53項;缺乏后續轉化應用的人員隊伍的有15項;市場存在非良性競爭(如仿制、地方保護等) 的有1項;對成果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的有6項;有關研究人員對轉化或產業化無興趣、或無精力開展有關工作的有3項;對產業化有關工作及市場不熟悉的有7項;缺乏良好的轉化中介服務的有15項;無合適的合作單位的有25項;愿意轉讓技術,但自己進行轉化或產業化有困難的有29項;其他3項。
[1]秦蒙.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綜述.天津科技,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