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成/財政部駐山西專員辦監察專員
運用模板化管理推進專員辦工作轉型
●李元成/財政部駐山西專員辦監察專員


“模板”即澆筑混凝土成型所使用的一種標準化模具,旨在統一標準減少偏差、規范流程防止雜亂、動態檢測保證質效。“模板化管理”就是根據制度打造流程、運用流程把控質效、利用質效改進制度的現代管理方式。專員辦轉型后擔負的財政預算監管工作,在監管對象、監管原則、監管內容、監管標準、監管要求等方面都相對固定且相對連續,亟待運用模板化管理確保統一、規范和高效。
全面嵌入財政主體業務,要求專員辦既對預算編制和執行實施全過程監管,又對監管范圍和監管流程實施全覆蓋監管。這種工作轉型,實質上就是以監督檢查為主轉向以預算管理為主,以現場檢查為主轉向以資料審核為主,從“大規模游擊戰”轉向“規范化陣地戰”。因此,必須轉變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嚴格按照財政部部署,以防控工作風險和廉政風險為重點,抓住“制度、規程、內控”這條主線,建立起順向相互印證與制衡、逆向可追溯可追責的模板化管理機制,確保預算監管工作實現制度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和動態化控制。
“制度化管理”就是匯總分析財政部授權的各項制度和管理辦法,積極運用建國以來財政管理的基本經驗,逐類逐項歸納預算監管工作的依據、職責、標準、要求、時限等重要管理要素,逐類逐項研制內部管理制度,以此規范管理者和執行者行為,減少隨意、盲目和無序。
“程序化操作”就是依據上述內部管理制度,解析預算監管業務流程,剖析操作中的工作風險點和廉政風險點,確定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的原則,有針對性設置內控程序和制約步驟,形成嚴密且具體的操作規程,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與行動,確保每項預算監管工作能夠按圖索驥式展開。
“動態化內控”就是要加強“檢測”,對上述制度尤其是操作規程進行符合性測試,確保管理制度、崗位設置、操作步驟體現出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且制約;要加強“控制”,動態監督操作規程執行情況,動態掌握每項預算監管工作在不同節點的運行狀況,確保管理有效、執行有力;要加強“反饋”,客觀評價操作規程運行成效,動態管理風險、糾正偏差、修訂規程,動態總結經驗、推廣運用、完善制度。
專員辦當前主要擔負著十項工作,按照現代財政管理理論可以概括歸納為三大類型,即收入監管、支出監管、監督檢查。對于前者和后者,專員辦已從事20余年,既有工作制度又有操作規程,僅需要根據工作轉型新要求進行補充、優化和完善。而對于“支出監管”則是專員辦工作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逐類逐項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專員辦強化“支出監管”,最為關鍵的是抓住三大環節,即預算編制審核、預算執行監督、預算績效評價。從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進程和財政改革發展步驟分析,預算執行監督僅在中央預算單位起步試行,預算績效評價仍在探索之中,而預算編制審核工作既基本成熟又非常重要,尤其是財政部強調“對屬地中央預算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等提供的人員、資產等基礎數據的審核,相關司局原則上以專員辦意見為準;對資金預算的審核,以專員辦意見作為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因此,預算編制審核是當前實施模板化管理的著力點。
綜上所述,專員辦推行模板化管理應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原則,分三個層次推進:重點建立預算編制審核基本操作規程,同步優化收入監管和監督檢查基本操作規程,積極探索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和預算績效管理操作基本規程。當然,上述每類監管工作中又包括若干具體項目,因此,應在上述基本操作規程即“通用模板”統領下,逐項制定具體的操作規程即“單項模板”。以“預算審核”為例,對于目前承辦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廉租住房、文化產業等20余項審核事項,應在“預算編制審核基本操作規程”(即預算編制審核通用模板)統領下,增加對每項審核事項的審核依據、審核范圍、審核要求、審核重點等單項內容,簡潔快捷地制定出對每項審核事項的具體操作規程即單項模板。
打造預算審核通用模板和單項模板,是專員辦工作轉型后的重點工作,總體上可分四個步驟推進:
一是制定預算審核工作制度。財政部授權的制度主要包括《關于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通知》、《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規范 (試行)》、《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內設處室工作職責(試行)》等;預算審核項目主要包括中央預算單位部門預決算及專項預決算、轉移支付資金、直接支付資金審核等;預算審核要求主要包括《財政部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專員辦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等。通過對上述制度進行全面分析,就可以歸納提煉并制定出預算審核工作制度,涵蓋依據、原則、標準、職責、要求等主要管理要素,并且明確“資料審核為主,現場核查為輔”的工作方式,突出各個崗位分別對審核質效負責的內控主線。
二是打造預算審核通用模板。對上述管理制度進行細化分解,重點對預算審核工作業務流程進行分步剖析,針對工作風險點和廉政風險點特別增設內控程序,強化崗位職責和痕跡化管理,依次建立起審前準備、資料登記、主要依據、重要內容、基本原則、方式方法、受理、初審、復審、審核、核批、崗位職責、內部控制、動態督辦、信息宣傳、調查研究、檔案管理、質效考核、工作紀律、責任追究等若干個通用步驟,進而制定出對預算審核工作的通用操作規程。同時,配套設計兩張程序控制表,同步實施痕跡化管理:一張是從“受理”為起點全過程控制審核工作辦理進程的《財政審核事項受理辦理登記表》,另一張是劃分審核崗位職責且必須由受理、初審、復審、審核、核批、歸檔等重點崗位審簽意見的 《財政審核事項承辦表》。由此,就建立起順向程序化運行、逆向可追溯可追責并且普遍適用于預算審核工作的基本操作規程。
三是動態檢測通用模板質效。由內控部門對通用模板進行分析性測試,檢測其合規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以內控部門為主,對通用模板運行情況進行動態監控、動態評價、動態糾偏、動態改進。
四是打造預算審核單項模板。以上述通用模板為基準,對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20余具體審核項目,逐項增加各自審核工作的依據、范圍、重點、要求等主要內容以及特別要求,逐項制定出對單項審事項的操作規程。同樣,內控部門同步進行分析性測試和動態化監控。■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