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宏,張迎春
(1.營口市衛生學校預防科,遼寧 營口 115000;2.營口市中心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調查研究·
營口市2010-2014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趙 宏1,張迎春2
(1.營口市衛生學校預防科,遼寧 營口 115000;2.營口市中心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 分析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特征,為有效預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科學依據。方法統計分析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結果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3、5、9月份發生最多,其次在1、4、6、11、12月份,2、10月份發生最少;在區域方面,發生率最高為鄉鎮小學,達39.42%;其次為縣小學、市小學和鄉鎮中學,分別為13.46%、11.06%、10.90%;幼托機構、縣中學、市中學、普通高校、中專技校發生率較低,僅分別為6.57%、6.57%、3.69%、2.72%、2.72%。在疾病類型方面,發生率最高者為傳染病,達94.87%,其中丙類傳染病最為常見;其次為食物中毒,發生率為3.37%;流感樣病例爆發發生率最低,僅為0.64%。結論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時間為春秋季節,地點為鄉鎮小學,類型為丙類傳染病。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調查
學校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主要場所,學校人員密度大,衛生防病工作和制度不健全,免疫空白人群較多等因素是學校成為傳染病高發場所的主要原因。目前,學校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患患者數急劇增加,已成為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也是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關鍵。本研究對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調查分析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現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對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查閱,收集營口市學校2010-2014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
1.2 方法 調查所有突發事件,調查過程中運用流行病學。首先依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時間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確定突發公共衛生時間,然后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涉及范圍等劃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4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將Ⅳ級以下的歸為相關信息。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因、性質等劃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重大傳染病傳播、重大食物中毒及職業中毒、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及藥物反應、重大放射食物、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及其他對公共健康造成影響的事件[1-5]。
2.1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分布 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3、5、9月份發生最多,其次在1、4、6、11、12月份,2、10月份發生最少,見圖1。

圖1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分布
2.2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區域分布 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率最高為鄉鎮小學,達39.42%;其次為縣小學、市小學和鄉鎮中學,分別為13.46%、11.06%、10.90%;幼托機構、縣中學、市中學、普通高校、中專技校發生率較低,分別為6.57%、6.57%、3.69%、2.72%、2.72%,見表1。

表1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區域分布
2.3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類型 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率最高者為傳染病,達94.87%,其中丙類傳染病最為常見;其次為食物中毒,發生率為3.37%;流感樣病例爆發發生率最低,僅為0.64%,見表2。

表2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類型
3.1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特征 本研究結果表明,2010-2014年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3、5、9月份發生最多;在區域方面,發生率最高為鄉小學;在類型方面,發生率最高的為傳染病,其中丙類傳染病最為常見,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時間為春秋季節,地點為鄉小學,類型為丙類傳染病,我們應該給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這些流行病學特征以充分的重視,然后在日常工作中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而將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措施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依法管理并完善預案。教育部門應該將完善本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預案制定出來,制定過程中嚴格依據當地實際情況,真正做到早預防、發現、報告及控制。(2)部門聯合共同管理。衛生部門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技術指導,將防范措施提出來。教育部門應該在學校安全工作的內容中設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衛生部門的工作進行積極的配合,使各項措施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3)對學校傳染病防控制度進行嚴格落實,對學習體檢工作進行積極有效的組織,對相關規定進行嚴格執行,加強預防接種,及時查漏補種,對《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進行認真的貫徹落實,對學校及幼托機構進行積極的指導,使其切實做好晨檢等工作。(4)切實做好食品衛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在相關要求的指導下認真督導檢查所有學校、幼托機構食堂,將校園內及周邊的小賣部、小吃店等認真清理掉,加強督導檢查小飯桌及其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將無證單位堅決取締掉。認真監督檢查學校對自備水源或二次供水的應用情況,從而使飲水的衛生安全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5)促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顯著提升。衛生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組織培訓,聯合起來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開展起來。(6)加強學校衛生宣傳,促進整體防范意識的提升。學校和幼托機構應該在教學計劃中納入健康教育,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如課堂教育、張貼宣傳材料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教育,促進其衛生防病意識的顯著增強和自我保護能力的不斷提升[6-10]。
總之,營口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時間為春秋季節,地點為鄉鎮小學,類型為丙類傳染病,值得臨床充分重視。
[1]陳 瑜.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機制的法律保障[D].煙臺:煙臺大學,2013.
[2]孫小娜,王效俊,朱偉壽.新疆2007-2010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9(10): 1385-1388,1392.
[3]張樹武.魚臺縣2009~2013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22(8):81-83.
[4]曹亞軍,趙 鑫,劉繼恒,等.宜昌市2006-2011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3,11(1): 81-83.
[5]羅宏偉.周口市2004-2011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2):249-250.
[6]吳昊澄,林君芬,何 凡,等.浙江省2005-2012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9):1114-1116.
[7]段紅英,陳碧云,陳 長,等.2007-2012年湖南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13,39(4):40-43.
[8]朱 婷,張惠力.常州市新北區2006-2011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3,29(9):955-957.
[9]丁勝非,陳碧云,段紅英.湖南省2004~2005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J].實用預防醫學,2006,13(3):654-655.
[10]董 珊.桂林市靈川縣2002-2013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 特征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8):934-936.
R195
D
1003—6350(2015)17—2636—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7.0958
2015-01-12)
趙 宏。E-mail:Ykwxzh1224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