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軍 李海濱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四川 綿陽621000)
該設備為ZC30B-13型臥式雙室熱處理爐(圖1),額定功率為30kW,最高使用溫度可達1 320 ℃,控制柜面板如圖2所示。

圖1 ZC30B-13型臥式雙室熱處理爐

圖2 控制柜面板
故障現象如下:
(1)加熱時電極的導線發熱異常,溫度太高。
(2)溫度控制誤差較大,溫控不精確,保溫時檢測到的實際溫度高于設定溫度7~8 ℃。
(3)保溫期間電流表滿偏,設備配置的電流表量程為800A,故障出現后,電流表的指針已遠超電流表的額定刻度值,無法準確顯示此時主回路中的工作電流。
針對上述第一個故障現象,我們從該設備發熱體的特殊性判斷出應該是發熱體連接不緊密,也就是所謂的接觸不良,然后又有短路現象所致。該設備的加熱室由石墨氈制成隔熱層,固定在金屬框籠上,放在爐體中間作為爐膛,石墨布固定在一對石墨匯流環上作加熱體,環上引出兩只鉬棒作為電極,它們穿過爐膛的絕熱層插入到水冷金屬電極中,金屬電極再穿過容器的最外層,其末端與外電路連接。加熱體的負載為石墨布,因為石墨布導電性非常好,如果采用其他加熱元件,如爐絲或加熱棒,在一千多度的高溫下早已熔化,而且溫升較慢。以上這些部件如果破壞或松動,都將造成工作異常現象。
打開爐膛后,發現兩只匯流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尤其是前匯流環,兩只立柱與上環架和下環架的連接是線和點連接,鉬螺釘也已熔化了一半,再測加熱體與外殼的絕緣電阻,只有70Ω,已屬短路,上述這些現象,必將引起爐體電流異常。在尋找短路點時,發現了以前從未見過的現象,爐體上大部分用于絕緣的瓷套管已被石墨的粉塵滲入,這樣瓷管就變成了導體,在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我們用砂紙將瓷套兩個截面清理干凈,這樣就可以使接觸于金屬的端面恢復到絕緣狀態。
對于第二個故障現象,控溫精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鉑電阻、控制加熱體的導電執行元件、溫控儀以及真空度。對于這臺設備,以前我們維修的內容基本上是一些繼電器、加熱體等硬件或強電線路,這次出現的故障比以往復雜,須逐一排查每一部件,這臺設備的控溫線路在多年前已被改造過,改造后的電氣原理圖也沒有,無技術資料可查,于是嘗試著畫出它的主電路圖。這臺設備最初是利用兩種控溫儀表構成兩套獨立的溫控系統,改造后,利用一塊較為先進的溫控儀表FP21和設備原配的TG-1型可控制硅功率調節器組成了現用的溫控系統。
此時的控溫情況為:(1)當設定溫度為200~250 ℃時,系統能在設定的時間內加熱到設定溫度,在保溫期間,精度可達±1 ℃,而且保溫期間的功率輸出基本符合FP21 型儀表經內部計算所顯示的功率大小,這可在電流表的指針指示體現出來。(2)當溫度設定為400~450 ℃時,系統能在設定的時間內達到設定溫度,但精度誤差為2~3 ℃。(3)當設定溫度為600~650 ℃時,誤差為4~5 ℃。(4)當設定溫度為800~1 100 ℃時,誤差為7~8 ℃。以上這些現象有一個規律:溫度越高,誤差越大,而且保溫時的功率輸出顯示與電流表指示值不相符,表現為FP21 顯示輸出功率為11%~12%時,電流表指示針在700~800A 范圍內波動,使得控溫不精確。
我們對能造成這種現象的相關器件做了逐一排查,采用新標檢的鉑電阻,更換可控硅,最后對TG-1控制儀表內部的相關器件進行更換,發現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對整個線路及控制原理進行清晰的分析,于是畫出儀表內部及外部連接的部分原理圖。對于這個電路,筆者分析兩只可控硅反向并聯,就構成了一個交流調壓電路,根據發熱體對電壓的要求,用兩組獨立的觸發脈沖信號G1和g去控制交流電壓正負兩半波的相位進行交流調壓,實現功率調節。在這個電路中,380V 交流電壓經變壓器變壓后輸出40V 交流電壓,變壓器容量為50kVA,兩只反向并聯的可控硅與加熱體串聯后接在變壓器次級。可控硅控制角的大小決定了導通角的大小,控制角越小,導通角越大,則輸出的平均電壓值就越大;反之,控制角越大,導通角就越小,輸出的平均電壓值就越小。在加熱體功率確定的情況下,也就是該加熱體的材料為石墨布,它的額定功率為30kW,改變電壓的大小,也就改變了電流大小。這些過程的變化都取決于FP21 和TG-1 兩塊儀表的輸出指令及變化的信號,采用兩只可控硅反向并聯,是為了獲得電源在負半周時的電壓,提高電源的利用率。并聯在可控硅兩端的電阻和電容起保護作用,在可控硅一端出現過電壓時,電容就被充電,當可控硅被導通后。電容就通過可控硅放電,為防止過大的電容放電電流通過可控硅,串聯了電阻進行限流,這也是在其他很多電子線路中常見的阻容吸收電路。為了理解兩塊儀表的配合使用和內部向外輸出的信號,筆者拆檢了TG-1周波控制器,試著畫出了局部的器件連接圖,這部分是觸發可控硅的主要電路。
至于第三個問題,也就是電流表滿偏,是石墨布的功率變大所致,以前的石墨布功率較小,現購的石墨布功率較大,如果以本設備額定功率30kW 來計算,石墨布的阻值應為P=U2/R,即R=362/30 000=0.043 2Ω,經過實驗,利用5根窄石墨布便可達到23kW,這已能完全滿足工作需要,在滿功率工作時,工作電流已被控制在700A范圍內。
該設備加熱體所有部件均為石墨材料,在操作過程中必須用手去緊固,如果利用工具,則會導致石墨螺桿及匯流環斷裂。
(1)該設備多年前曾被改造過,原設計的溫控系統線路未被解除(因控制方式不一樣,現已不用)。將這套線路從現用的系統中剝離出去,解除相互聯系的各接點,簡化了線路和易發生故障的分支線路,可為日后的維修減少排查線路故障的時間。
(2)利用鉬絲替代原用的石墨繩縫合爐腔的石墨氈,起到了既耐高溫又不易斷裂的作用。
(3)反復試驗,將功率控制在23kW 之內,既保證了工作使用要求,又減少了石墨布與匯流環之間的隱性故障。
(4)提高了匯流環的整體緊密度和機構強度。
(5)對電極輸出端改用多股焊靶線進行連接,消除了高溫時電極易松動過熱的現象。
以上為ZC30B真空加熱爐維修心得,希望能為同類設備維修與改造提供參考。
[1]張興.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樂建波.溫度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專業項目教學教程之四[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