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濤
(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海南 海口570100)
架空輸電線路沿線架設地線是高壓輸電線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其主要作用為防止雷直擊導線。一般地線至各相導線的距離是不相等的,導致地線與各相導線之間的互感也不一樣,盡管各相導線上的負荷電流平衡,但在地線上仍然要感應出一個縱電動勢。如果地線逐基接地,與大地形成一個回路,則在地線上就要產生感應電流,其結果就是增加了線路的電能損失。
1 000kV 線路的架空地線通常一根采用普通地線絕緣運行,另一根采用OPGW 光纜接地運行。普通地線一端接地,另一端絕緣,在普通地線上會產生較大的感應電壓。OPGW 光纜逐基接地,在OPGW 光纜上會產生較大的感應電流。
為此,本文以1 000kV 同塔雙回線路為研究對象,利用ATP-EMTP程序計算分析同塔雙回線路地線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并對導地線距離、接地電阻、耐張段長度、輸送容量、單回運行等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本工程系統額定電壓1 000kV,系統最高運行電壓1 100kV;系統輸送功率6 000MW,極限輸送功率12 000MW;功率因數0.95;導線型號為8×JL/G1A-630/45,導線相序排列方式為逆相序;地線型號:一根普通地線為LBGJ-240-20AC,另一根OPGW 光纜為OPGW-240;絕緣子串長取11m;桿塔呼高取57m;對地距離取22m;導線弧垂24 m,地線弧垂17 m;土壤電阻率取500Ω·m;桿塔接地電阻15Ω。
在本文的計算中,采用導線垂直排列方式的傘型塔的塔頭尺寸作為計算條件,塔頭尺寸如圖1所示。
本文研究采用國際上通用的電力系統分析軟件ATPEMTP對1 000kV 線路架空地線的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進行計算分析。每個耐張段長度為5km,每檔檔距為500 m,每個耐張段內有11 基鐵塔(含兩端的耐張塔),連續7 個5km長耐張段,對于普通地線絕緣運行,在每個耐張段的第一基鐵塔上接地,其余鐵塔絕緣,OPGW 光纜逐基接地,計算普通地線和OPGW 上的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考慮到耐張段較多,本文計算取線路中間第4 個耐張段的計算結果來代表實際線路的情況,計算結果中的電壓、電流均為峰值。

圖1 雙回路I串塔型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計算第4 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感應電流,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表1 可以看出,由于普通地線在一個耐張段內一端接地,因此其靜電感應電壓分量接近于0;受導線上電流的影響,地線上產生電磁感應電壓,而且其幅值與距接地點的長度呈正比關系。
由于OPGW 光纜逐基接地,形成閉合回路后,將會在OPGW 光纜上產生電磁感應電流,根據結算結果,其幅值遠大于靜電感應電流,可達133A 左右。如果地線上的電流增加,則在地線上的損耗也將相應地增加。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僅改變導地線間距離,計算第4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最大值,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導地線間距離下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計算結果可知,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均隨著導地線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比如導地線間距離由22m 增加到23m,普通地線感應電壓減少48.1V,減幅為5%;OPGW 地線感應電流減少4.4A,減幅為3%。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僅改變桿塔接地電阻,計算第4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最大值,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桿塔接地電阻下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計算結果可知,隨著桿塔接地電阻的增加,絕緣的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也隨之增加,接地電阻從10Ω 增加到25 Ω時,地線感應電壓從920.1V 增加到940.4V,增加20.3V,增幅為2.2%。
OPGW 地線感應電流隨著接地電阻的增加而增大,接地電阻從10Ω 增加到25Ω 時,OPGW 感應電流從132.1A 增加到136A,增加3.9A,增幅為3%。地線感應電流的增大表明地線損耗的增加,因此在工程設計中,應盡量降低桿塔的接地電阻,這樣可以降低絕緣地線上的感應電壓和接地地線上的感應電流。同時,降低桿塔接地電阻還可以提高線路的反擊耐雷水平,對于1 000kV 同塔雙回輸電線路而言,考慮到鐵塔全高在100m 左右,很容易遭受雷擊,因此為提高線路供電的安全性,應盡量降低桿塔接地電阻。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僅改變耐張段長度,計算第4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最大值,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耐張段長度下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計算結果可知,隨著線路耐張段長度的增加,絕緣的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也隨之增加,基本呈線性關系,OPGW 地線感應電流有所減小。耐張段長度從5km 增加到6km 時,地線感應電壓從926.3V 增加到1 113.6V,增加187.3V,增幅為20.2%;OPGW 地線感應電流從133.5A 減少到132.8A,略有降低,變化較小。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僅改變線路的輸送容量,計算第4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最大值,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輸送容量下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計算結果可知,隨著輸送容量的增加,絕緣的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也隨之增加,OPGW 地線感應電流也隨之增加,基本呈線性關系。輸送容量從4 000 MW 增加到6 000 MW 時,地線感應電壓從618.6V 增加到926.3V,增加307.7V,增幅為49.7%;OPGW 感應電流從89.4 A 增加到133.5 A,增加44.1A,增幅為49.3%。
同塔雙回線路在實際運行中存在單回運行的情況,有必要對這種情況下地線上的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進行分析。計算靠近普通地線側回路運行、靠近OPGW 側回路運行和雙回路同時運行時地線上的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單回運行時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絕緣普通地線側單回路運行時,絕緣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最高,大于雙回路同時運行時的感應電壓,OPGW 側單回運行時絕緣普通地線上的感應電壓最小;當OPGW 側單回路運行時,OPGW 地線上感應電流最大,大于普通地線側單回運行時的OPGW 地線上感應電流,雙回運行時OPGW 地線的感應電流最小。由此可以看出,當單回路運行時,由于系統參數的不對稱性,導致了地線電量的變化,因此在進行線路各種參數的確定時,必須考慮這種不對稱運行帶來的影響。
保持計算用系統參數和塔頭尺寸不變,僅改變地線直徑,計算第4個耐張段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最大值,計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不同地線直徑下普通地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
由計算結果可知,地線直徑對普通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的影響均很小,地線直徑從16mm 增加到20mm,地線上的最大感應電壓增加3.6V,增幅約為0.4%;感應電流增加1.3A,增幅約為1%。因此,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對直徑的變化不敏感。
綜合本文的計算和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1 000kV 線路正常運行情況下,耐張段長5km 時,普通地線感應電壓最大值為926.3V,感應電壓幅值與距接地點的長度呈正比關系;OPGW 地線感應電流在133A 左右。
(2)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均隨著導地線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隨著桿塔接地電阻的增加,絕緣的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和OPGW 地線感應電流均隨之增加;隨著線路耐張段長度的增加,絕緣的普通地線上感應電壓也在增加,基本呈線性關系,OPGW 地線感應電流略有降低,變化較小。
(3)線路輸送容量、雙回線路單回運行等因素對感應電壓感應電流均有較大影響,在進行線路各種參數的確定時,必須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地線直徑對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影響較小。
[1]劉振亞.特高壓電網[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67-172.
[2]GB50665—2011 1 000kV 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S].
[3]張殿生.電力工程高壓送電線路設計手冊[M].2 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4]曾林平,張鵬,馮玉昌,等.750kV 線路架空地線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仿真計算[J].電網與清潔能源,2008,24(6):21-23.
[5]李寶聚,周浩.淮南~皖南~浙北~滬西1 000kV 交流同塔雙回線路架空地線感應電壓和感應電流仿真分析[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1,39(10):86-89.
[6]Dommel H W.電力系統電磁暫態計算理論[M].李永莊,林集明,曾昭華,譯.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1:68.
[7]施圍,郭潔.電力系統過電壓計算[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