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李娣
【摘 要】 2014年4月對江蘇省洪澤湖9個點位進行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調查。洪澤湖9個點位共獲得57種浮游動物,其中原生動物15種、輪蟲類17種、枝角類14種、橈足類12種,浮游動物密度為2604頭/升,優勢種群為原生動物的表殼蟲(Arcella sp.),優勢種優勢度為12.8%。
【關鍵詞】 洪澤湖 浮游動物 結構 多樣性
浮游動物是一類懸浮于水體種的小型水生動物,在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中,浮游動物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湖泊富營養化、急性毒性等,浮游動物反映比較敏感[1]。研究洪澤湖浮游動物群落結構,為區域湖泊資源利用與保護提供重要的資料。
1 研究區域
洪澤湖(33°06′~3°40′N,118°10′~118°52′E)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在淮安、宿遷兩市境內,水域面積1597km2(以汛期控制水位12.5m計,廢黃河基面),最大長度65km,平均湖寬25km,最大水深6m,平均深度2m,年平均水溫16.3℃。在洪澤湖湖區布設9個點位:成鄉河中,成鄉河西,成鄉河北,成鄉河東,蔣壩鎮,龍集鄉北,臨淮鎮,老山鄉和高澗鎮。
2 研究方法
2014年4月對洪澤湖9個點位進行浮游動物群落結構調查,并用Shannon-wiener(香農威爾)多樣性指數進行評價。
2.1 浮游動物樣品
定量樣品需采集10-50L水樣通過13號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在水中表層下0.5m處以20cm/s-30cm/m的速度作∞形循回緩慢拖動約5min,或拖濾1.5~5.0m3水體積。浮游動物鑒定及計數時,要將樣品充分搖勻,將樣品置入計數框內,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進行鑒定和計數。具體分析步驟參考《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浮游生物的測定”的相關內容及水生生物分類鑒定圖譜[2-3]。
2.2 數據處理
用EXCEL進行浮游動物群落樣品密度、優勢度和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計算。
3 結果與分析
2014年4月洪澤湖9個點位共采集到浮游動物物種57種(表1),其中原生動物15種、輪蟲類17種、枝角類14種、橈足類11種,浮游動物密度為2604頭/升,優勢種群為原生動物的表殼蟲(Arcella sp.),優勢種百分比為12.8%。
水質的變化對浮游動物組成有顯著影響,但不同的物種對水污染的敏感性不同。況琪軍等[4-5]發現可利用水生生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對水質進行評價,其評價標準為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3表示無污染、2~3之間表示輕污染、1~2表示中污染、0~1表示重污染。利用浮游動物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表2)對洪澤湖水質進行評價,表明洪澤湖水體處于輕污染到無污染的狀態。
參考文獻
[1]Hellawell J.M. 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Freshwate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London-Elsevier,1986.
[2]韓茂森,束蘊芳.中國淡水生物圖譜[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92-294.
[3]章宗涉,黃祥飛.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358-388.
[4]沈韞芬,章宗涉,龔循矩,等.微型生物監測新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5]況琪軍,馬沛明,胡征宇,等.湖泊富營養化的藻類生物學評價與治理研究進展[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5,5(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