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錦
【摘 要】 本文從民樂縣淺山沿山區歷年各項工程造林配置模式中選擇出四類典型設計加以研究推廣,解決了民樂縣淺山沿山區歷年造林樹種單一,配置模式不合理等問題。
【關鍵詞】 工程造林 樹種配置模式 設計
1 工程區概況
該區土地總面積為62754.40hm2,其中林地面積為9928hm2。主要涉及南古鎮、新天鎮、豐樂鄉、順化鄉、民聯鄉的上半鄉及永固鎮、南豐鄉。本區域土壤為栗鈣土和黑鈣土,土層深度1-3m,具有明顯的腐殖質積累和鈣化過程,有機質含量高,質地較好。植被少、覆蓋率低,植被類型是溫涼半濕潤草原植被。現有林草植被質量低、結構不合理。近年來,通過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工程的實施,總結出了幾種適宜的樹種配置模式加以推廣,解決歷年各項林業工程造林科技含量低,技術缺乏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和建設質量。
2 造林典型設計
2.1 白榆、檸條、禾本科草混交模式(見圖1)
造林方式:白榆、檸條喬灌混交,禾本科草播種。
造林密度:株行距均為1.5×2m。每畝白榆111株,檸條111株,禾本科草每畝1.5kg。
整地方式:水平溝整地。
混交方式:行間混交,即1行白榆,1行檸條,行間播種禾本科草。
種植:品字形配置。春季造林,根部蘸泥漿,栽植時分層埋土踏實,埋土超過原土印,栽后覆蓋。
撫育管理:造林1~3年內,每年適時松土、除草、培土,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等。
2.2 新疆楊、花棒(檸條)混交模式(見圖2)
造林方式:新疆楊、花棒(檸條)喬灌混交。
造林密度:株行距均為1×2m。每畝334株,即新疆楊167株,花棒(檸條)167株。
整地方式:穴狀整地。
混交方式:株間混交,隔株栽植,即每行1株新疆楊,1株花棒(檸條)。
種植:品字形配置。春季造林,根部蘸泥漿,栽植時分層埋土踏實,埋土超過原土印,栽后覆蓋。
撫育管理:造林1~3年內,每年適時松土、除草、培土,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等。
2.3 檸條、梭梭、禾本科牧草混交模式(見圖3)
造林方式:營造檸條、梭梭
混交林,混交類型為灌木與
灌木混交,禾本科牧草(披堿草、
老芒麥)播種。
造林密度:株行距1.3×3m。
初植密度每畝170叢(每穴3株)。
整地方式:穴狀整地。
混交方式:行間混交,采用行
間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為檸條、梭
梭2∶1,行間播種禾本科牧草。
種植:品字形配置。春季造林,
根部蘸泥漿,栽植時分層埋土踏實,
埋土超過原土印,栽后覆蓋。
撫育管理:造林1~3年內,每年適時松土、除草、培土,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等。
2.4 新疆楊、白榆、刺槐、禾本科牧草混交模式(見圖4)
造林方式:新疆楊、白榆、刺槐喬木混交,帶間撒播禾本科牧草(披堿草、老芒麥等)。
造林密度:新疆楊株行距為1×1m、白榆株距4 m、刺槐株距4m。帶間距4m。
整地方式:水平溝帶狀整地。
混交方式:帶間混交,即新疆楊2行,白榆1行,刺槐1行。
種植:品字形配置。春季造林,根部蘸泥漿,栽植時分層埋土踏實,埋土超過原土印,栽后覆蓋。
撫育管理:造林1~3年內,每年適時松土、除草、培土,并做好病蟲害防治等。
3 結語
總結推廣民樂縣淺山沿山區工程造林樹種配置的模式,采用多樹種配置,多模式布局、喬灌混交、針闊混交等方法,達到景觀異質、林分穩定的效果,切實解決工程造林中存在的缺乏復合經營模式等實際問題,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為今后各項工程造林提供適宜喬灌草種、優化配置模式,對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及長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民樂縣林業局.黑河流域上游三北四期工程生態造林優化模式及技術示范應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甘肅,2004.
[2]民樂縣歷年退耕還林工程作業設計.
[3]民樂縣歷年三北防護林工程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