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叢瑋
【摘 要】 油田開發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后,注入水的長期沖刷或由于各種增產措施的參與,油水井間形成大量優勢滲流通道,嚴重影響了水驅生產效率。為改善油藏水驅狀況,提高水驅效率,迫切需要對目前油藏的地下注水狀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井間示蹤劑監測技術是一種用于油田開發動態監測的重要手段,該技術能精確確定油水井連通關系、注入水的流量分配及水線推進速度,還能判識高滲條帶和斷層封閉性,從而為增產措施制定及措施效果評價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 井間示蹤劑 動態監測 優勢通道識別
油田注水開發是通過注水井向油層注水,補充地層能量從而進行高效開發的方式。但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增長,注入水對儲層進行的沖刷以及各井間生產制度相互干擾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注水井與油井之間的連通性,是油氣藏評價的重要內容,影響著油田注水開發的效果。因此,對油藏的注水狀況進行透徹的研究,明確油水井的動態對應關系,有助于進行剩余油分布研究,對油田后續開發決策有著重要影響。
1 示蹤劑監測原理
井間示蹤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參照監測井組的有關動靜態資料,設計監測方案,篩選優化適合的示蹤劑,在監測井組的注水井中投放示蹤劑,利用示蹤劑隨注水井的注入水一起從注水井滲流至生產井,按照規定的取樣頻率,在相鄰生產油井中取樣、制樣,經過現場或實驗室的樣品分析,對樣品中所含示蹤劑量進行精確檢測,然后做出采樣生產井的示蹤劑產出曲線。綜合分析監測井的示蹤劑產出曲線和油藏動靜態等相關資料,能夠了解相鄰油水井間的注采連通狀況,注入水沿各個方向的流動速度等情況,為油水井的堵調措施和方案編制以及效果評價提供比較確切的地質依據。
2 示蹤劑產出曲線分析
當從選定的注水井注入示蹤劑段塞后,監測到的相鄰生產井的示蹤劑產出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即為示蹤劑產出曲線。當含有一定濃度示蹤劑的水注進油藏后,能與存在于油藏中的水完全互溶,而這種混相的流體在孔隙介質中運動時會受對流和擴散兩種因素的影響[1]。由監測到的示蹤劑產出曲線,根據注水井的注水量進行劈分后,可得到注入水在實際油藏各監測井中的體積分配系數,結合井組動靜態資料可得出井組中油水井間的具體連通關系。
雖然實際油藏物性差異大,但可理想化為是由滲透性不同的數個小油層疊加而成。由于各層的地層系數不同,因此當示蹤劑段塞注入地層后,示蹤劑段塞將會優先沿著優勢滲流通道或大孔道首先進入相連通的生產井,此時便出現了產出曲線的峰值。若曲線有多個高滲透層,則將出現多個峰值。礦場上示蹤劑產出曲線通常由監測到的示蹤劑濃度和注入段塞的體積(或換算到時間)間的相關曲線表示。(如圖1所示)
3 示蹤劑井間監測技術的應用
長嶺油田YB1-10-8井周圍大部分油井含水在75~95%之間,部分油井已水淹,僅憑生產動態難以準確判定見水方向和水線推進速度。為了準確判斷見水方向和水線推進速度,選取YB1-10-8井組進行井間示蹤劑監測(見表1)。
分析監測結果,表明:示蹤劑產出濃度低、波動大,符合儲層微裂縫十分發育、微裂縫小而密集的儲層特征;井組雖經長期注水,但儲層微裂縫十分發育、微裂縫小而密集的特征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注水波及體積較小。
4 結語
(1)油層的非均質性決定了注入水水線在不同滲透率層段的推進速度和到達生產井的時間及產出比例是不同的。理論上認為示蹤劑產出曲線中有幾個峰數,油層就對應有幾個大的滲透層段。
(2)示蹤劑的好壞是示蹤劑技術的關鍵,應選擇化學穩定和生物穩定、安全無毒、成本低的類型。
參考文獻
[1]李妮.莊36區低滲透油藏示蹤劑適用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