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方智勇。
3月15日,全國“兩會”順利閉幕。在綠色環保、節能減排這個焦點議題上,許多代表委員都建言獻策。其中,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在助力節能環保方面的作用受到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如何發揮信貸的杠桿作用,更好地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筆者就此訪談了興業銀行環境金融部總經理方智勇。(以下提問方簡稱Q,回答方簡稱A)
Q:你認為綠色信貸在國家推進節能減排事業、深化環境領域改革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A:綠色信貸可以通過銀行的資源配置功能,將資金重點投放到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等領域。同時,銀行通過創新金融服務,通過在向客戶提供服務時評價、識別企業和項目潛在的環境與社會風險,引導企業綠色發展。因此綠色信貸的發展,能夠成為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市場化有力推手。
Q:興業銀行是怎樣運用金融杠桿參與到防霾治霾當中的?
A:我行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將大氣污染防治產品生產及貿易項目作為綠色信貸重點支持領域。以國內環保除塵行業龍頭企業福建龍凈環保為例,近年來我行累計為其提供綠色融資5億元,用于其生產和推廣大氣污染控制產品,并配套提供投資銀行、現金管理、綠色金融、貿易金融等一攬子綜合化服務。另一方面,我行在貸款準入環節嚴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不符合國家政策的項目堅決不受理,從源頭上切斷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等產業發展。
Q:許多商業銀行在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時會有績效顧慮。你認為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是否會損害銀行的商業利益?
A:綠色信貸商機無限,不是一件只有付出沒有回報的事,“綠色”投資一樣能換來“金色”收益,綠色信貸讓我行開辟了新的業務領域、實現了新的業務增長,成為我行實行差異化競爭策略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從綠色信貸實踐出發,我行提出了“寓義于利”的社會責任實踐方式,在履行社會責任中尋找商機,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截至2014年末,興業銀行累計為3400多家企業累計提供5558億的綠色信貸融資,所支持的節能減排項目可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352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880萬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COD)123萬噸,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710.79萬噸,年節水量26,229.06萬噸。
Q:興業銀行是業內第一家成立綠色信貸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這對推動興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有何作用?
A: 2009年,我行成立可持續金融中心,之后升級為總行一級部門可持續金融部(后更名為環境金融部),并在全國建立了34家環境金融中心,現在擁有約200人的國內最大的綠色金融專業團隊。綠色信貸專營,推動我行綠色信貸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末,我行綠色信貸融資余額達2960億元,是2009年末的21倍;綠色信貸客戶數達到3234戶,是2009年末的17倍。
Q:興業銀行這兩年在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信貸投入很大,是基于怎樣的規劃?
A: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從那時起,我行即開始著手研究,通過基礎產品組合和創新推出合同環境服務融資、特許權經營權質押融資等特色產品,集成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綜合服務方案。截至2014年末,我行在這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的融資余額達761億元,占全部綠色信貸融資余額的比例已超25%。
即將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帶動水污染治理行業近2萬億的投資。興業銀行未來將會繼續加大投入,貢獻自己的力量。
Q:興業銀行綠色信貸下一步的發展藍圖是什么?
A:2015年我行將會繼續聚集專業人才,將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固廢處理、供暖等重點領域以及節能環保重點企業作為攻堅“主戰場”,持續提升環境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加大資源保障,為“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建設繼續貢獻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