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搞收藏開始于1993年,那年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誕辰100周年,紀念史料大量刊載,多地報道個人紅色收藏事跡,紅色收藏熱也隨之掀起。我想到家里學生時代還有部分毛主席像章、紅寶書和紅袖標等物品。周末回去看父母,把這些放了20多年的藏品拿了回來,從此開始了收藏之路。在后來的日子里,每到朋友、同學家聚會做客,都要問一問有沒有我要的藏品,讓大家提供線索;到機關、單位辦事,也留意這方面的有關史料和物品。所以,我的藏品有家里留的,有朋友、同學送的,還有單位贈品。后來隨著市場逐步開放,舊書、舊貨市場不斷增加,大部分的藏品是在市場買的。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工資收入很少,剛開始收藏時孩子還在上學,生活很拮據,愛人常常為錢而說事,家庭氣氛很緊張。我慢慢說服她:我們生活節約一點,擠出一點錢來買些藏品,這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以后拿錢都很難買到,不像車子、房子、電器有錢隨時可買到。后來她也慢慢理解了,也支持我搞收藏了。外人很多也不理解,說閑話:蘇正禮天天買破爛,一屋都是,人家破爛往外賣,他卻往家買。我回答他們:以后你們就知道它的價值了。我有輛舊自行車,有時間就騎上到附近舊書攤和廢品收購點看看,見到有價值的舊書舊報就買下,時間一長很多賣舊書舊貨、收廢品的人都認識我了,我把電話號碼告訴他們,有好的東西通知我。有時他們認為好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會留著等我去看,讓我挑選。所以我的藏品來源非常豐富。
有一次柏郢孜一個收廢品的人告訴我,安徽理工大學舊房拆遷,拆出一件半人高的鋁質毛主席頭像,他嫌貴沒買,讓我去買,于是我找到學校把這件鋁頭像買了回來。鋁頭像直徑近1米,重15千克,后經電視、報紙報道得知,這件鋁質頭像是目前安徽省最大的一件。安徽理工大學離休干部80多歲的張毓華老先生,看到電視報道后找到我說:他原來是淮南煤校實習廠廠長,這件鋁質頭像就是他們實習廠制作的,那是1968年淮南市在淮南煤校(現安徽理工大學體育場)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館”所用,因館未建成一直放在倉庫里。他還主動為我用毛筆書寫毛主席鋁質頭像制作經過。后來,我又陸續收藏了該館開工典禮的報紙、萬歲館圖紙、淮南市革委會關于建萬歲館的通知等相關資料。
我不僅在淮南舊書市場跑,合肥城隍廟古玩城和合肥花沖公園舊書市場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有一次去花沖舊書市場,一張“東方紅”電影海報吸引了我,轉幾圈算算錢不夠,因為返回車票未買,午飯沒吃,仔細想想決定留下車票錢,剩30塊錢再和賣主商量,賣主被我的精神所感動,就折價賣給我了。我認為一兩頓飯不吃可以,但好的藏品不能錯過。這么多年我的收藏經驗是:多跑、多看、多想、多問,這樣才能收藏到好東西,提高收藏水平。
我現擁有藏品2萬余件,主要分為五大板塊:紅色黨建系列;人民軍隊物件資料;學習雷鋒專題;教育史料;淮南本土歷史資料。我將收藏的藏品整理之后服務于社會,收藏的革命戰爭時期的文物、歷史資料,省市檔案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對部分藏品進行館藏。我收藏了從1958年6月1日創刊號到1988年6月底停刊,共544期的《紅旗》雜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聞訊,邀請我申報基尼斯紀錄。
我不只是沉醉于收藏之中,還把藏品整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淮南市內外展覽10多場,多次走進機關、工礦、社區、院校和鄉村進行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受教育的群眾、青年學生達10萬余人次。2005年11月18日,我的紅色收藏在毛集農民公園展出,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各界來賓的贊揚。毛澤東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車予正,著名相聲藝術家李金斗、李建華,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著名歌唱演員徐彤等參觀展覽后都給予了高度評價,紛紛簽名題詞、留影紀念,李金斗先生還特別贊譽說:你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一次展覽中,一位老先生參觀后說:“這樣的展覽辦得好。”當他看到毛主席1921年去安源的宣傳畫說:“我也是1921出生的,如果沒有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翻身解放,恐怕我的骨頭都生銹了,我要多看幾遍。”2012年10月10日,我和田家庵區委宣傳部,在市圖書館舉辦的喜迎十八大紅色收藏展,中央電視臺分別于10月22日和11月1日,以“發揮專長做貢獻,喜迎黨的十八大”“安徽淮南紅色藏品獻禮黨的十八大”為主題兩次報道。安徽電視臺、合肥電視臺、淮南電視臺,以及新華網、人民網、人民網海外版、中國網、中國文明網、新浪網、鐵血網,香港文匯報、中國商報、收藏雜志、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市場星報、淮南日報、淮河早報等全國50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我的藏品和展覽活動近200次。中國收藏家協會發出會員表,全國紅色文化收藏聯誼會每逢重大活動和節日都發來慰問信息并邀請參加相關活動。
特別高興的是,2014年9月4日,淮南市政協主席李忠帶領市政協文史委、市地方志辦公室、市博物館等多位領導到我家參觀收藏品。李主席對我多年來的收藏成績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是對我收藏的極大關懷和鼓勵。
我相信“堅持數年,必有好處”。我的收藏將繼續下去,把散落在民間有歷史價值的物品、資料多收藏一些。我的愿望是建一個博物館,把我的藏品充分利用起來,對社會開放,讓更多的群眾、青年一代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牢記過去,珍惜今天,創造未來。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和領導支持我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辦好,以便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淮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