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本次案例中的項目,被設計師孟也本人命名為“路”。這是設計師對于業主夫婦兩人相濡以沫、一路走來的美好祝福。而這種對于家庭生活狀態的贊美,正是設計師對別墅空間設計本質的理解。
這間450平方米別墅的業主,是受過高等教育、有從商經歷的學者家庭。夫妻兩人希望在自己退休之前能打造一個美麗的歸宿,用以在退休賦閑之后有一方小天地供自己完成欣賞文學藝術、品茶論道、修身養性的心愿。同時,他們也盼望著留學美國的兒子能夠學成歸來,帶著未來的兒媳和孫輩共同陪伴自己盡享天倫之樂。
為此,設計師孟也在室內空間中重新規劃了流線,在滿足三代同堂的功能性需求之余,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審美情趣中對于幽遠曲折、起伏回轉、移步異景的追求。設計師有意拉長了進深方向移動的過程,以便更好設置進門之后花園般的視覺感受。其中夾在挑空客廳之間的橋,營造了空間情趣的同時也形成了一條通向住宅內部的捷徑,以此紀念男女主人打造人生捷徑,走向成功的經歷。而橋的盡頭,則是通向客廳、上下樓梯的空間,也是建筑形態最為曲折多變的流線樞紐。在不同角度觀察,觀者會隨著結構線條和光線變化產生一種微妙的空間體驗感。
在一層的空間規劃中,設計師采取了中國傳統造園的一些概念,突出結構而弱化方向感,營造出一種別有情趣的曲折迂回的感覺。而空中,由中國設計師原創的鐵藝裝置被當做吊燈使用,強調空間結構輪廓和肌理的同時,也將流線周圍景觀的近景感受變得更為豐富立體。
別墅的下沉庭院被改造為餐廳。巨大的采光玻璃窗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照亮室內綠植和周圍的休閑空間。主人在這里可以靜心閱讀、欣賞音樂、品嘗甜點或是從事喜愛的茶藝活動。同時,這個區域也兼具主餐廳的功能,可以用來宴飲親朋。
臥室中,有意增加挑高的設計結合日本設計師設計的云朵燈,營造出飄渺閑適的意境,展現出屬于東方特有的細膩感受。而空間中的其他家具,則全部為中國藝術家們的精彩作品,在兼具東方情懷和西方情趣的同時,與國外設計師設計的小配飾相呼應,構成時髦而具有國際化印象的整體氛圍。而這些軟裝搭配的選擇,則是由玉鸞的軟裝設計師王巍巍完成的。
在整個家庭空間中,設計師孟也并沒有執著于裝飾風格,而將重點放在業主夫妻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氣氛營造上,從而賦予空間一種模棱兩可的多元素感受。線、面、體塊一氣呵成,一切都是為了滿足美好生活的愿景。設計師孟也寄語:
“這條‘路,見證了業主夫妻童年對知識的渴望、文革青少年時期的迷茫、改革開放、從貧窮到經商改變命運的重要轉變l他們以真誠的生活態度、善良的為人、優秀的品格、智慧的經營、完成了曲折但完美的一半人生路,剩下的,是享受自己帶來的成就和滿足感,攜家人繼續美好未來!
設計師能做的,是在大同的表象下捕捉每個客戶獨有的文化特征,在精神層面將客戶的需求升華,使之成為值得永生紀念的一次設計經歷,成為鮮明時代背景下的家庭建設和不可被時間磨滅的設計印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