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先生著《走進晚明》一書于2014年7月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為何茲全先生主編的《中國近世社會和政治研究叢書》成果之一,是一部對晚明社會轉型問題深入研究的力作。“晚明時代”所探討的內容始于萬歷初年,至弘光政權的覆滅為止,前后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弘光以后的南明政權,存亡于戰亂之中,沒有了繁榮景象,與晚明時代商品生產條件下的社會生活場景,已迥然不同。關于晚明時代開始發生社會變遷的觀點已為目前許多學者所認可和探討,商傳先生則進一步提出以“國家權力的異化”來解釋明朝何以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逐漸走向滅亡,認為“晚明時代國家權力沒有沿著經濟發展方向起作用,并因此產生了更多且更為復雜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該書從十一個方面具體探討了晚明的政治與生活面貌。一至五章主要探討晚明時代的政治變化:“‘王大臣’案”顯示出晚明政治中社會階層間的關聯比任何時期都要密切且多變的特點;“‘妖書’與國本”顯示出政治斗爭中“妖言”、“飛語”等輿論力量初露端倪;“從朋黨到黨社”一章探討了黨社運動從僅限于官場中的引類為朋的黨爭,轉變為與下層社會緊密相關的具有近世黨會屬性的“黨社”的過程;“從‘口喃耳語’到‘抵掌劇談’”一章探討了晚明專制政治松動的背景下,人們在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時,亦可以少有顧忌地發表個人的政治主張,并指出其與“人文主義”的關聯;“晚明民變”一章探討了當國家異化為部分權力集團的工具時,是如何使城市民變這類社會群體事件的性質發生變化的。
第六至十一章探討了晚明商品經濟下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商品化的文化”展示了社會中文化商品的盛行,以及文學界中竟陵派小品文引發的熱潮;“競奢時代”一章分析了晚明“未富先奢”的現象,并著重關注了這一時期極具新意的“為禁奢而辯”的見解;“士農工商”則展現出農工互動、士商互動的活躍場景;“走進晚明人家”展示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圖景;“從晚明的秦淮河說開去”則探討了城市生活中士人與妓女相結合的現象;最后,“告別晚明”描述了明朝在繁華亂世中逐漸走向滅亡的種種跡象,以及滅亡的原因。
該書史料詳實,視野宏闊,在考證和分析具體史實的同時,始終關照晚明在明代乃至整個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問題,敘議結合,史論結合,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生動且復雜的晚明政治和社會生活圖景。
(閆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