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累積Logistic模型的居民通貨膨脹異質性感受的因素研究

2015-04-16 19:32:17段進段妍朱靜平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5年2期
關鍵詞:消費者影響模型

段進 段妍 朱靜平

摘要:通過調查問卷獲取居民的通貨膨脹感受及相關的個人特征等數據,運用累積Logistic模型,從心理層面和外部信息層面考量影響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異質性的因素。結果表明,收入滿意程度、食品價格、房租價格以及促銷手段等是導致我國居民通脹感受異質性的主要因素。鑒此,政府應該提高收入滿意度、穩定物價以及調節房價,以期降低通貨膨脹感受的異質性。

關鍵詞: 通貨膨脹感受;異質性;心理因素;外部因素;累積Logistic模型

中圖分類號:F726;F82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7217(2015)02-0112-06

一、引言

通貨膨脹感受是指居民對過去一段時間的實際通貨膨脹程度的判斷和感知,是通貨膨脹預期的重要決定因素。居民會根據其對于當前物價的感受來預測未來的通貨膨脹率[1],較高的通脹感受會使居民低估購買力,從而減少支出,對總需求形成負面影響[2]。居民的通脹感受存在異質性,即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對于通貨膨脹有明顯不同的感受。通貨膨脹預期的異質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脹感受的異質性,從而增大通脹預期管理的難度,最終影響公眾對中央銀行以及政府的信任度。因此,研究通貨膨脹感受的形成原因及異質性的影響因素,對于管理通貨膨脹預期和實現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文獻綜述

在通貨膨脹感受的形成機制問題上,國外學者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居民根據日常的購物經驗以及損失厭惡性形成其通脹感受。Brachinger(2005,2006)建立了通脹感受指數(index of perceived inflation),也即IPI模型,用以描述通脹感受的心理影響因素[3]。另一種觀點認為居民在形成其通脹感受時會受外界信息的影響,修正其本來已形成的通脹感受。這種形成機制被稱為通貨膨脹感受形成的動態調整機制。Lein和Maag(2011)將Carroll(2003)關于信念形成的流行病學模型運用于居民通脹感受的成因分析中,認為接觸到新信息的消費者會根據實際通貨膨脹率來修正其在上一期的通貨膨脹感受,沒有接觸到新信息的消費者仍然保持上一期的通脹感受不變[4]。但這兩種觀點都只是從其中一個方面研究通貨膨脹感受的形成原因,并沒有將通脹感受的心理形成機制及外部調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本文將構建一個綜合模型對通脹感受的異質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不同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人口特征、經濟特征及消費習慣,其對于通貨膨脹的感受也不同。國外有關居民通脹感受異質性成因分析的文獻較少。Palmqvist和Stroemberg (2004)發現居民的通脹感受與年齡及收入之間存在U型關系,他們認為人們在中年時通脹感受較低,隨著年齡的遞增,對通貨膨脹的感受越來越高[5]。Michael和Sarah(2012)指出,人們通過媒體獲取大量的信息,但不會主動搜索與經濟相關的信息[6]。因此,消費者對于通貨膨脹的感受會受到媒體報道的影響,不同的媒體報道方式會導致不同的通脹感受。

國內學者對通脹感受的研究非常少。孟剛(2012)構建了一個綜合模型將上述兩種機制結合在一起,對通脹感受的成因進行了分析[7]。但只是將這兩個模型簡單的加在一起,沒有考慮除了實際通脹率以外的其他外部信息也可能會影響居民的通脹感受。李紅玲和戴國海(2008)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江蘇省居民的通脹感受進行了研究[8]。但他們只是分析了哪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對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較大,并沒有探討居民通脹感受存在異質性的原因。張健華和常黎(2011)探討了影響通脹預期的各類宏觀經濟因素[9]。肖爭艷等人(2011)對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的微觀基礎進行了研究,但并不是關于通脹感受的研究[10]。

三、通脹感受異質性影響因素的指標體系

本文以通脹感受的形成機制為理論基礎,將通脹感受的心理形成機制與動態調整機制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新的綜合模型,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居民通脹感受存在異質性的原因,分別是居民的個人特征、通脹感受形成的心理因素、通脹感受形成的外部信息因素[10]。

(一)居民的個人特征

以往的文獻在考慮居民的個人特征時,通常只考慮了居民的人口統計特征。本文在考慮居民的人口統計特征的同時,還將考慮居民的經濟特征,以期全面的考察居民通脹感受異質性的各種影響因素。對于人口統計特征而言,Olivier et al.(2010)認為消費者由于年齡、教育文化水平以及性別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通貨膨脹感受[11]。本文選取的居民人口統計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Paloviita和Viren(2014) 分析了個人特征與高估的通脹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個人社會經濟特征對通脹率的高估有顯著影響[12]。本文選用的居民經濟特征包括:

1. 反映居民金融參與度和風險厭惡程度的指標:持有的主要資產。國外現有文獻幾乎沒有考慮此變量對于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通脹感受形成的心理機制(IPI模型)在解釋通脹感受時,假設消費者對風險是厭惡的。但是本文認為,消費者對于風險的看法是多樣的,并不完全都是厭惡風險的。根據居民持有的資產類型的不同,可以看出居民對風險的偏好程度。不同程度的風險偏好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通脹感受。

2. 反映居民所處社會經濟地位的指標:對收入的滿意程度和住房狀況?,F有文獻通常用“收入水平”作為變量,來分析居民的經濟狀況對其通脹感受的影響。但是在我國,傳統觀念認為收入水平是個人隱私,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很難確切地統計到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Ranyard et al(2008)指出,個人的工資水平以及工資相對于物價變化的變動會影響消費者所感受到的福利變化。只有當工資上漲跟不上物價上漲時,通貨膨脹才會導致經濟福利的下降[13]。也就是說,是收入對于物價的相對水平,而不是絕對收入水平影響著居民對物價的感受。因此,本文用“對收入的滿意程度”代替“收入水平”作為變量進入回歸方程。

國外學者在分析通脹感受時,并沒有考慮房價這個因素。但是在我國,房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有必要考慮房價對我國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我國居民普遍認為當前房價很高,而國家統計局對CPI的統計計算中只包括租房價格,并沒有考慮房屋銷售價格。因此,為反映住房對于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本文用“住房狀況”反映居民當前的住房和租房情況。

3. 反映居民消費習慣的指標:支出結構和購買頻率。支出結構對于居民的通脹感受有很大的影響。Hoffmann et al.(2006)指出,居民的通貨膨脹感受容易受其支出預算中所占比重較大的商品的影響[2]。不同種類商品的價格變化幅度和方向不一樣,每個消費者在各種商品上的花費也不一樣,即消費支出結構不一樣,因此對物價變動的感受也不一樣[14]。本文采用虛擬變量“支出結構是否對物價感受有影響”來反映支出結構的影響。

相關研究表明,購買頻率通過影響價格變動信息的可獲得性,從而影響居民的通脹感受。Jungermann et al.(2007)用實證方法證明,對于經常購買的商品,消費者感受到較高的通貨膨脹率[15]。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越容易被記起,其對于消費者的價格判斷的影響越大[13]。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經常購買某種商品,那么該種商品的價格變化在消費者的記憶中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進而對消費者的通脹感受的影響也就越大。本文用虛擬變量“購買頻率是否對物價感受有影響”來分析購買頻率的影響。

(二)通脹感受形成的心理因素

在通脹感受的心理形成機制方面,本文借鑒并改進Brachinger(2005,2006)構建的IPI指數,將IPI指數中官方物價水平替換成調查問卷所獲的居民通脹感受。因為通脹感受是消費者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官方統計的物價水平并不能很好的與居民感受到的物價水平相契合,選用消費者對各類商品的通脹感受代替各類商品的官方物價數據,能更加準確的刻畫消費者通脹感受的心理形成機制。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往往傾向于簡化決策制定的過程。Yuliya(2012)認為在對某項事物的了解不多的情況下,人們更容易依賴主觀感受、想象以及當時的心情來做決定[16]。Lavine et al.(2005)也指出,在缺少認知的情況下,居民傾向于依靠情感、偏好和他人的看法來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感受 [17]。因此,本文按照國家統計局對于商品的劃分方法,將社會中流通的商品大致分為八類,分別詢問消費者對于這八大類商品的物價感受,作為消費者通脹感受的心理因素。

(三)外部信息因素

國外學者在考慮外部信息因素對于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時,均考慮了媒體報道這個變量。然而,收集關于價格變動的信息需要花費一定的收集成本,而且居民對于信息的處理和理解能力有限,其對于價格的變動表現出有限理性[18]。居民對于價格上升的感受要大于其對于價格下降的感受,即居民對于價格上升和下降的感受是不對稱的。雖然媒體報道對于物價變動的信息進行了相應的加工處理,更便于居民理解,但是,Drager(2014)認為,媒體對于經濟新聞的報道會放大居民對價格上升和下降的不對稱感受[19]。由于媒體報道的種類很多,不同的居民獲取信息來源的方式并不相同,對媒體報道的依賴程度也不同,故其形成的通脹感受也就不同。本文用“是否依賴媒體報道”這個變量來反映媒體報道對我國居民通脹感受異質性的影響情況。

國外學者認為消費者會根據實際通貨膨脹率調整各自的通脹感受。但是,官方統計的CPI的具體數值對于所有消費者來說都一樣,其對于不同消費者的具體影響還是在于消費者的個人特征,消費者是否知道、是否愿意知道CPI,以及對CPI的信任程度。Lamla 和Lein(2012)指出,實際通貨膨脹率對于通脹感受的形成影響較小[20]。因此,本文用變量“是否受政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代替實際通貨膨脹率進入回歸方程。除了國外學者普遍考慮的媒體報道和官方CPI這兩個影響因素外,本文還將考慮其他外部因素對居民通脹感受異質性的影響。居民獲取信息的意愿程度和市場營銷也會影響其對于物價的感受。Urbany et al(1988)指出,市場營銷手段會影響消費者對于商品現行價格的記憶和感受[21]。

四、回歸分析

(一)通貨膨脹感受異質性實證模型的構建及數據來源

將上述變量組合起來構建的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異質性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如下:

現有的文獻在通貨膨脹感受的度量方面,大多是衡量整個社會中居民的平均通脹感受,并將居民的平均通脹感受作為一個大整體進行分析。相關研究的實證分析部分也是取通脹感受的整體均值作為研究對象,并沒有刻畫居民個人通脹感受的形成原因及居民個體之間通脹感受的異質性。本文將從居民個人的通脹感受入手,著重研究居民個人通貨膨脹異質性感受存在的微觀基礎[10]。

在設定的回歸模型中,per為被解釋變量,隨著i的不同取值表示不同的居民個人的通貨膨脹感受。解釋變量中,gender表示性別、age表示年齡、edu表示受教育程度、marriage表示婚姻狀態、Asset表示持有的主要資產、Inc表示對收入的滿意程度、Estate表示住房狀況、pattern表示支出結構是否對物價感受有影響、Frequency表示購買頻率是否對物價感受有影響、Food表示消費者對食品價格的感受、Cloth表示消費者對衣著類商品價格的感受、Equip表示消費者對家電設備價格的感受、Comm表示消費者對交通通訊的價格感受、Health表示消費者對醫療保健類商品的價格感受、Ammuse表示消費者對娛樂教育的價格感受、rent表示對房租的感受、House表示對房價的感受、Inf表示是否受政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的影響、marketing表示怎樣看待促銷手段、media表示是否依賴媒體報道、design表示獲取信息的意愿程度。

由于通貨膨脹感受的特殊性質,本文的所有數據均來自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為黑龍江、內蒙古、遼寧、北京、天津、河南、河北、陜西、江蘇、浙江、上海、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等地600名城鎮和農村居民,在收回的54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 516份[7]。問卷調查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樣技術①中的分層有目的抽樣②和隨機有目的抽樣③。首先,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隨機選取18個行政單位;然后,在這些行政單位中采用分層有目的抽樣方法(分層指標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滿意程度等)進一步抽取樣本點。調查方式和途徑采用攔截調查、面訪調查、郵件問卷調查等調查方法。此外,用SPSS對調查問卷進行有效性分析,信度④分析指標Cronbach's Alpha等于0.896,說明本文所設計的問卷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效度⑤分析指標KMO度量為0.903,Bartlett的球形檢驗P值為0.001,說明本次問卷調查是有效的。

本文采用累積Logistic模型對回歸方程進行回歸分析。累積Logistic模型是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的一種,其假設回歸系數βi保持不變,即因變量等級的劃分對斜率系數無影響。當βi>0時,exp βi>1,此時解釋變量χi每增加一個單位,相應的累積發生比就會增加;反之,當βi<0時,exp βi<1,此時χi每增加一個單位,相應的累積發生比就會減少;而沒有進入模型的變量的值的變化則不會影響累積發生比。同時,模型假設截距系數可因被解釋變量的等級不同而取不同的值。由于消費者的通貨膨脹感受是可以由高到低進行排序的,其作為因變量是以虛擬變量的形式進入回歸方程的,并且要求通貨膨脹感受區間臨界點的劃分對模型沒有影響,因此本文選用累積Logistic回歸模型。

(二)回歸結果分析

累積Logistic模型的估計過程中需要對每一個變量設定一個參照組,本文選用每組虛擬變量的最后一個反應為該變量所對應的參照組。對整體模型的似然比檢驗表明,“-2 對數似然值的卡方統計量”⑥的顯著性遠小于0.1,模型顯著優于只有常數項的模型。對于被解釋變量為分類變量的回歸模型,模型的擬合效果不能用傳統線性回歸中的R2統計量進行檢驗,Cox 和Snell的R2⑦以及Nagelkerk的R2⑧是衡量多元Logistic模型的擬合程度的變量,Cox 和Snell的R2為0.61,Nagelkerk的R2為0.64,均大于0.1,模型的擬合性較好[7]?;诶塾媗ogistic模型的回歸結果分析如下:

1. 居民的個人特征變量。

(1)年齡對居民的通脹感受有顯著的影響。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感受隨年齡的增長呈現出U型。這與Palmqvist和Stroemberg(2004)的研究結論相一致[5]。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對于“15~20歲”的人群,其他年齡段的居民感受到高通脹的概率均顯著下降。其中,31~50歲的人感受到高物價水平的概率最低,51~60歲、60歲以上和21~30歲的人感受到高通脹的可能性依次高于31~50歲,但仍低于15~20歲。這是由于15~20歲的消費者大多還是學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父母供給,沒有經濟基礎做支撐,加上就業形勢嚴峻,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31~50歲的人正是社會經濟的中流砥柱,為社會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獲取了相當的收益,所以其感受到的物價水平最低。而60歲以上的消費者大多是退休的老人,工資來源主要以退休金為主,且有大量的閑余時間用來關注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化。

(2)“對收入的滿意程度”而言,除了“對收入非常滿意”這個層次對通脹感受的影響不顯著外,其他層次均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對于 “尚未解決溫飽”的消費者而言,其他收入滿意程度的消費者感受到高物價的可能性逐步降低。其中,“對收入比較滿意”這個層次的消費者感受到高物價的可能性最低。這說明對收入越滿意,消費者對通貨膨脹的感受越低。

(3)在“住房狀況”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對于“與父母住一起”的人群而言,擁有一套獨立住房、自己一個人租房以及住集體宿舍這三種情況對于通脹感受有顯著影響。雖然上述三種情況明顯不同,但卻具有相同的統計表現。這可能是因為房價過高,占用了擁有獨立住房的消費者的大量資金,使其閑散資金與買不起房的租房者一樣(即閑散資金都不多),所以他們會與租房者一樣,對于物價有明顯的感受。

2. 心理因素。

消費者對食品、衣著、家電設備、教育娛樂以及房租的感受都對消費者個人的通貨膨脹感受有顯著的影響。其中,對食品、家電設備和房租的價格感受對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的影響最大。

本次問卷是在2014年年初進行的,詢問的是消費者對于2013年全年的物價感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6%。2013年全年,食品價格同比上漲4.7%;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8%。住房租金價格上漲4.1%⑨。這幾類商品都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它們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居民的高通脹感受。

醫療保健對居民通脹感受的影響并不顯著,這是因為雖然居民普遍反映就醫和藥品價格很高,但是接受大項醫療服務的居民畢竟是少數,而且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些規范醫療保健收費的政策措施[8]。房價之所以對居民的通脹感受也沒有顯著的影響,一方面是我國居民普遍感覺房價很高,超高的房價讓人們習以為常,從而在考慮一般物價水平的感受時,并沒有將過高的房價考慮進來。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房屋具有剛性需求,房屋的需求彈性小,不管房價如何高,消費者對于房屋的需求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此對房屋價格變化并不敏感。

3. 外部信息因素。

外部性因素中只有市場營銷對居民的通貨膨脹感受有顯著影響。政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媒體報道以及獲取信息的意愿程度對通脹感受均無顯著影響。雖然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通訊十分發達,想要獲取相關信息非常容易。但是, “認知一致性”理論認為,人們往往根據腦海中已有的畫面和想法來形成其感受[22]。因此,人們對于“認知一致性”的偏好使得他們會根據自己已有的想法選擇性的接受外部信息。也就是說,人們最終會選擇想要的信息,得出想要的結論。即使是媒體報道等外部信息,居民也只關注那些與其感受或看法相一致的報道,忽略那些與其主觀看法相違背的報道。此外,缺少相關的經濟知識增強了消費者對個人經驗的依賴,使他們并不能對媒體報道中的物價信息做出有效的反應。即使是存在相關的認知,人們仍然傾向于通過情感、偏好和個人經驗來形成感受和看法[17]。

五、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異質性的影響因素,從而為引導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管理通貨膨脹預期和控制通貨膨脹提供理論與實證依據。本文在上述實證結果的基礎上,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議。

(一)提升收入滿意程度

外部性因素中只有市場營銷對居民的通貨膨脹感受有顯著影響,政府公布的通貨膨脹率、媒體報道以及獲取信息的意愿程度對通脹感受均無顯著影響,這是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普通大眾忙于生計,無暇顧及相關的經濟報道。第二,政府所公布的通貨膨脹率與居民的實際物價感受不一致,公布的數據受到懷疑。第三,工資趕不上物價的上漲,人們對工資的滿意程度不高,感覺福利有所下降,從而導致較高的通脹感受。因此,政府需改善民生,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以期降低通貨膨脹感受的異質性,控制通脹預期在合理的區間。

(二)穩定重要商品價格

消費者對食品和家電設備的價格感受對其總體的通貨膨脹感受的影響最大。食品是每天都要消費的生活必須品,消費者對食品的價格變化有更直觀的體驗。從心理學和認知學角度來講,人們傾向于關注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價格信息。因此,政府應完善價格監測預警制度,健全市場價格信息發布機制。此外,政府應適時干預物價,在必要時刻對關系居民生活的重要商品實施指導定價,將與居民息息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降低通脹感受的異質性,穩定通脹預期。

(三)構建房價調節機制

我國房價總體水平偏高,消費者對房租的感受對其總體通脹感受有顯著影響,擁有一套獨立住房、自己一個人租房以及住集體宿舍這三種住房狀況表現出相同的統計表現,說明住房與租房支出在我國居民的總支出中占比很大,消費者每月在支付房租、償還房貸后的剩余資金很少,使得消費者對物價變動比較敏感,形成較高的通脹感受。因此,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將空置房轉化成廉租房,提高房屋居住率,擴大租房市場的房源供給,滿足租房者的需求。同時,加強對首套購房者的信貸支持,發揮住房公積金在租房和購買首套房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增加人們的可用資金,降低高物價感受。

注釋:

①非概率抽樣技術的目的是從理論上來尋求研究人群的代表性。它可能涉及到具有不同特征的小樣本人群,不像定量研究那樣要抽取大樣本來獲得統計上的顯著性。

②根據研究的目的、研究者的興趣,將研究群體分為不同的亞群,每個亞群抽取一定的例數。這種抽樣方法的結果有利于不同亞群之間進行比較。

③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研究對象,在有多個可選擇的對象時,采用隨機的原則。但這種抽樣仍不同于定量研究中的隨機抽樣,一是因為樣量一般很小;二是因為隨機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增加一些可信度,并不追求統計上的代表性。

④調查問卷的可信度(亦稱信度)是指問卷調查結果所具有的一致性或穩定性的程度。

⑤有效度(亦稱效度)通常是指測量結果的正確程度,即測量結果與試圖測量的目標之間的接近程度。就調查問卷而言,有效度是指問卷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它所測量的理論概念。

⑥“-2 對數似然值的卡方統計量”是logistic模型中用來評估現有模型是否優于只有常數項的模型。

⑦Cox 和Snell的R2是在似然值基礎上模仿線性回歸的R2解釋logistic模型。

⑧Nagelkerk的R2用Cox 和Snell的R2除以其最大值。

⑨2013年全年各類商品物價上漲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價格指數.年度數據. 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參考文獻:

[1]Jonung L. Perceived and expected rates of inflation in swede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5),961 -968.

[2]Hoffmann J,Leifer H.-A.,Lorenz A. Index of perceived inflation or EU consumer surveys? an assessment of professor H. W.brachinger's approach[J]. Intereconomics-Review of European Economic Policy,2006,41(3),142-150.

[3]Brachinger H W. A new index of perceived inflation:assumptions,method,and application to germany[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8,29:433-457.

[4]Lein S M and Maag T. The formation of inflation perceptions:some empirical facts for european countries[J].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1, 58(2):71-76.

[5]Palmqvist S and Stroemberg L. Households' inflation opinions - a tale of two surveys[R]. Economic Review,Sveriges Riksbank,2004,(4):63-72.

[6]Michael J L and Sarah M L. Rational inattention,inflation perceptions and the media:lessons from the euro cash changeover[R]. The Swiss National Bank,2012,(2):37-52.

[7]孟剛. 居民通貨膨脹感受的影響因素分析[J]. 時代金融,2011,(12):107-114.

[8]李紅玲,戴國海. 居民通貨膨脹感受及預期形成機制研究[J]. 金融縱橫,2008,(6):22-27.

[9]張健華,常黎. 哪些因素影響了通貨膨脹預期基于中國居民的經驗研究[J]. 金融研究,2011,(12):19-34.

[10]肖爭艷,姚一旻,唐詩磊. 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的微觀基礎研究[J]. 統計研究,2011,(3):62-67.

[11]Olivier B,Heinz D,Ferrucci G,Friz R and Lindén S. Consumers' quantitative inflation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in the euro area:an evaluation[R]. European Central Bank,the Eurosystem 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10,(10):27-35.

[12]Paloviita M and Viren M.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uncertainty in individual survey expect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2014,41:69-81.

[13]Ranyard R,Del Missier F,Bonini N,Duxbury D,& Summers B.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price changes and inflation: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8,29,378-400.

[14]Wndi Bruine de Bruin,Wilbert van der Klaauw,Giorgio Topa. Expectations of inflation:the biasing effect of thoughts about specific pri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11,32:834-845.

[15]Jungermann H,Brachinger H W,Belting J,Grinberg K,& Zacharias E. The euro changeover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erceived inflation[J]. Journal of Consumer Policy,2007,30,405-419.

[16]Yuliya V. T. The formation of economic perceptions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of east central europe[J]. Polit Behav,2012, 34:137-158.

[17]Lavine H,Lodge M,& Freitas K. Threat, authoritarianism, and selective exposure to information[J]. Political Psychology,2005,26,219-244.

[18]Solovey G, Graney G G & Lau K. A decisional account of subjective inflation of visual perception at the periphery[J]. Atten Percept Psychophys,2015,77:258-271.

[19]Drager L. Inflation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in sweden-Are media reports the missing link?[D].Working Paper 12078,University of Oxford,2014,(7):1-41.

[20]Lamla M J and Lein S M. The role of media for consumers' inflation expectation form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nization,2014,(10):62-77.

[21]Urbany J E,Bearden W O,& Weilbaker D C. The effect of plausible and exaggerated reference prices on consumer perceptions and price search[J].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8,15:95-110.

[22]Pfajfar D and Santoro E. News on inflation and the epidemiology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3,(6):1045-1067.

(責任編輯:鐘 瑤)

猜你喜歡
消費者影響模型
一半模型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知識付費消費者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日本a∨在线观看| 久久www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精品美乳|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一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毛片|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五月婷婷精品|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亚洲一区免费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网|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99re视频在线|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黄色国产在线|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欧美日本中文|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久久一级电影|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毛片手机在线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欧美亚洲欧美|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91视频国产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香蕉伊思人视频| 精品视频91|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成人小视频网| 91在线视频福利|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久久伊人操|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