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安
背景:被視為宏觀經濟政策“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經濟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努力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還提出“調速不減勢”、“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等具體要求,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2015年有個良好開局。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4~2015)》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GDP增長7.3%左右,全年GDP增長7.4%。盡管經濟總體上保持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仍未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報告》預測,2015年中國預計經濟增長7.0%左右。如何實現穩增長成為當前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議題。
經濟進入新常態,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增速換擋是“調整的陣痛”,增長放緩的背后,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房地產持續調整和基礎建設投資放緩的疊加效應。而2015年經濟工作任務之一就是努力保持經濟增長,關鍵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增長速度,那么調結構也會受到影響,而作為目前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手段,穩增長的關鍵還需要“穩投資”,因此,要實現穩增長就得先處理好和“調結構”、“穩投資”之間的“二穩關系”。
穩增長與調結構間的“平穩”至關重要
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一部分人將經濟的穩增長與調整產業結構對立起來,認為對過剩產能的調整會影響增速,而在經濟下行壓力過大的情況下調整產業結構無異于隔靴搔癢,實則不然。
穩增長是為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留下回旋余地;而調結構是為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調結構可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穩增長。二者是緊密聯系又相互促進的,“穩增長”是目標,但不是從前依靠投資拉動的簡單增長,是通過“調結構”改善經濟架構實現的更有效率、更有質量的增長;而“調結構”是實現“穩增長”的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實現經濟穩增長的必由之路。
要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必須保持適度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擴大國內需求,結構調整既要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又要增強競爭優勢。要加大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及綠色環保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穩增長的關鍵仍需穩投資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消費在居民收入沒有大幅提高的情況下難以在短期內大幅提升;出口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尤其是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不穩、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減弱的情況下,出口很難為經濟的增長帶來新的動力。因此,當下“穩增長”最終還是繞不過“穩投資”。
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增長動力轉換階段,改革釋放的增長活力轉換成經濟增長尚需時間。就穩增長和保就業而言,投資仍然是2015年實現兩個政策(穩增長和調結構)目標的主要動力。盡管存在疑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投資仍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撐。近年國家推出了大量投資舉措,首先是加大棚改工作力度,其次是鐵路建設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再者為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兩次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將這些資金主要用于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農業、服務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10月1日至12月底,國家發改委共批復49個項目,涵蓋機場、鐵路、公路、城市鐵路等,項目投資總額度達到了13801億元。
不同于以往大面積鋪攤子的做法,新常態下進行的投資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結構調整,著眼于和發力于“補短板、挖潛能、轉主體、增活力、提效率、可持續”,促進穩增長、促改革、優結構、護生態、惠民生。
下一個經濟增長極在西部
2014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4年國家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33項,投資總規模835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批復的項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云南、四川、廣西等西部省份是主要受益者,且發改委集中審批的西部省份多是與“一帶一路 ”建設相關的省份。
在全國經濟增速總體趨緩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區的經濟卻保持著高速增長,在強化區域經濟“東穩西快”格局的同時,西部地區有望成為未來幾年下一個經濟增長極區域。回首中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路,以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是改革開放后的第一個經濟增長點;隨后,以上海、杭州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再隨后,區域經濟的發展重點轉向了以北京、天津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 從目前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沿海經濟帶大部分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出現了較快的增長。但西部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在這樣的宏觀態勢之下,未來西部地區將迎來一個發展的好時機。
加大對中西部的基建投資有利于完成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西部地區有望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另一個增長極,西部地區承接國外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并做好產業集群、產業集聚、產業價值鏈延伸、產業加密、加厚等工作,大力發展產業化、工業化是必由之路。在東部的支持以及政策傾斜之下,西部地區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作者系西部大開發雜志社副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