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新崛起的經濟區塊或次區塊并不少。除了中部六省從經濟“洼地”轉為經濟“隆起”,京津兩地和山東也在經濟位次分別居于前列。成渝地區則已經成為西南地區發展的大亮點。從經濟實力的比較來看,整個四川盆地已經成了新經濟“高地”。他們現在只屬于地理意義上的西部,而不是經濟意義上的西部,或者說是西部的“東部”。關中地區即大西安也是這樣。他們在各自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完全可以獨當一面,更可以聯起手來,在草原絲路上、在沙漠絲路上、在西南絲路上發揮與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功能不同但又是殊途同歸的作用。
中亞絲路和西南絲路都有自己明確的輻射區位,他們在不同的區位上迎接新絲路上的經濟列車。需要指出的是,北方的草原絲路不僅連著東北亞,也還走向西部的胡楊樹環生的居延海,走向新疆的哈密與金色的阿爾泰山。2014年中,國家決定新建14條鐵路,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京沈復線和從河套的臨河伸向居延海的策克口岸的延長線,這條延長線一直走向哈密,草原絲路和中亞絲路在哈密交會,再走向中亞走向歐洲。到那時,北京與歐洲的連通,不只是隱喻中的連通,是明確的直接的道路連通。與這條還未引起人們密切關注的鐵路同樣重要的是后面將要提到的甘肅的甘南與隴南通道,鐵路正在蘭州和成都、重慶之間動工,用不了幾年,西南絲路也要通過蘭州先后與綠洲絲路、草原絲路交會。這個三線交會意味著新絲綢之路的新網狀結構開始形成,意味著整個中國內地置身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覆蓋之中。那么,什么是經濟地理中國,什么是中國的大區域經濟,一望便知。
蘭州過去就是東屏關中西托古涼州通向西域地區的咽喉之地,現在的經濟區位位置更重要,這是中國西部大開發和多條絲路組成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交通中樞和物流核心區,在跨省交通和經濟一體化中居于中心位置。這里除了甘肅省內的河西走廊經濟帶和與青海西寧連接的高鐵沿線旅游經濟帶,還有正在修建的蘭寶高鐵和銀蘭高鐵。蘭寶高鐵的貫通,不只意味著要與鄭西高鐵連接,最終實現隴海西蘭新這座“歐亞第二大陸橋”全程高速化,進一步拉近東亞、中亞、西亞與歐洲的距離,從蘭州這個交通物流中樞和中國國內跨省經濟一體化布局來講,至少還有兩件事情。一是東向連接天水或平涼、寶雞、西安經濟帶,讓這段最知名古老的絲路在真正的跨省經濟一體化新條件下,再次放出新光彩。二是北向與銀川、青銅峽、吳忠、中衛跨省區連接,并與草原絲路“聯手”,共建綠洲絲綢之路與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這種跨省連接中,最重要的是找準自身的區位、定位與角色,搞好互聯互通,抓好主要基礎設施、特色優勢產業、民生環保工程、扶貧開發項目,調動社會民間資本,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要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與水平,劃定環境保護紅線,綠色發展,循環低碳發展。
蘭州是絲路經濟帶向東向西中一連串大小十字路口中最有經濟戰略價值的十字路口。蘭州位于大陸版圖的幾何中心,是古絲路商埠重鎮,有持續的商貿傳統,全市商品市場258個,市場集散和輻射面達4億人,同時也是全國9大綜合性交通樞紐之一,黃河上游最大的水電中心。可以預見,隨著絲路經濟的發展,蘭州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鐵路集裝箱物流中心和中國西部的金融中心、經濟信息中心。蘭州都市圈如何重新定位,蘭州的城市重心是否需要更多地向劉家峽方向偏移,這一切都應當在考慮與規劃之中。
青海是南通西藏西去新疆和中亞地區的重要經濟區域,“新西蘭”高鐵客運線的貫通,凸顯了西寧與蘭州“姊妹城”的樞紐地位,她的更大的發展前景還在幾年以后,已經引起國際關注的“跨喜馬拉雅經濟區”有所實現,青海將是最重要的經濟支撐。青海的重要城市除了西寧,格爾木也在向綜合工商城市發展,這是連接雪域高原國際合作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的新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