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鐘
(南通昊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蘇省南通市 226300)
淺析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張建鐘
(南通昊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江蘇省南通市226300)
清水混凝土是把現澆混凝土自然色當作飾面,施工過程中一次成型不須再次修飾,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內建筑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依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產生影響。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并提出了清水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能夠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質量,從而帶來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建筑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1.1模板控制要點
①模版拼縫位置、對拉螺栓與施工縫的設置位置、形式以及尺寸必須合理;②結合構件的規格與形狀,科學的選擇不同的模版材料,配置若干定型模版,從而作周轉所用;③模版接縫的處理必須嚴密,模版內板縫選擇雙面膠嵌縫,外側選擇硅膠或者發泡劑進行封閉,避免漏漿。模版周轉次數必須嚴格控制,通常周轉2次后應當進行一次全面的拋光打磨;④進行模版的拆除必須要控制好時間,如果過早拆除會損壞混凝土,拆模時必須要做好模版保護工作,避免使用器械硬撬,無法使用的模版要第一時間進行更換。
1.2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作業是實際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通常來說必須要做好下面幾項工作:①在澆筑過程中應堅持分層下料,分層振搗的原則,分層厚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作業時要設置分層標尺干來對厚度進行控制;②對存在結構縫的獨立柱,結構縫兩側應同時進行下灰與振搗作業;③澆筑時必須委派專人對鋼筋和模版進行看護,澆筑作業完成后要第一時間把混凝土頂面伸出的甩搓鋼筋整理好;④當各層下料完成后必須第一時間開始振搗,振搗棒選擇60kHz高頻振搗棒,第一層混凝土的振搗時間控制在20s以內,避免過振跑漿,之后各層振搗時間保持30s以上,振搗時需要做到快插慢拔,插入深度一般為50mm左右[1]。
1.3鋼筋的控制
已經綁扎入模的鋼筋必須保持清潔干凈;鋼筋翻樣必須準確制作,保護層應根據正誤差控制,綁扎過程中應將綁扎點的扎絲扣按到,避免翹起在混凝土上產生銹跡。①要委派專人進行鋼筋翻樣和綁扎作業,鋼筋翻樣時要結合保護層厚度;②應當做好鋼筋連接、錨固、搭接和綁扎安裝作業的控制;③在進行合模之前必須對鋼筋和扎絲進行檢查,確保不存在鋼筋或扎絲的裸露現象,尤其是在陰陽角位置,合模之后要確保鋼筋不會直接碰到模板。
1.4清水混凝土養護
①當柱體混凝土強度超過1.2MPa之后即可將模版拆除,拆除后及時使用無紡布進行包裹,外層再用塑料布進行保護,養護時間一般來說在7d左右。清水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可以在柱頂位置懸掛盛滿水的鐵桶,讓其保持勻速滴水,進而讓柱頂始終處于濕潤的狀態。②當梁板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也應選擇塑料布進行保護,養護時間為7d左右,當其強度超過1.2MPa以前要禁止施工人員在上方踩踏。③委派人員定期進行澆水養護,澆水之后及時覆蓋塑料布,避免混凝土終凝之前的水分蒸發。
1.5成品保護措施
①清水混凝土柱澆筑完成之后,選擇彩條布覆蓋甩頭鋼筋,避免裸露鋼筋生銹;②當模版拆除之后要第一時間包裹無紗布,之后覆蓋塑料布并進行澆水養護,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裂縫;③墻體上距離樓板2m之內的洞口,應在其兩側選擇木膠合板進行封閉,門洞口邊做1.5m高的護角,避免門洞邊角在其他施工作業時被碰壞。
2.1鋼筋間距的控制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橫向間距的控制必須使用梯子架,這是因為梯子架水平筋間距與墻體橫筋間距誤差不大,鋼筋保護層厚度可以看作是水平筋外露與橫筋直徑之差,而梯子架豎向筋間距和墻體兩排鋼筋間距基本一直,如此一來能夠有效的控制鋼筋的間距;對墻體上端鋼筋進行控制時,應該選擇專用的卡具,同時要控制好半圓孔間距與豎墻間距之間的距離,確保二者相等,之后再利用螺栓將其和大模版連接起來,防止出現鋼筋位移的情況。
2.2爛根問題的控制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剪力墻往往會產生爛根的問題,這一問題通常是因為墻體根部混凝土漏漿的問題引起的,同時也很容易產生石窩,讓新舊混凝土之間更難以融合。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要保證頂板混凝土平整度。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若借助泵送的形式進行混凝土澆筑,會產生非常大的塌落度,同時會讓砂率增加到4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浮漿的厚度。所以應當控制好墻體混凝土的留置高度,等待將浮漿剔鑿之后,保證墻體混凝土高度大于底板標高5mm左右[2]。
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除了本文中所探討的施工技術要點,還必須要全面的考慮到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的科學設計、振搗過程的質量控制等環節,從而真正確保清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其顏色、平整度以及光潔度符合預期效果,讓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得以真正提升。
[1]王平.淺談清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點[J].科技與創新,2015(04):47.
[2]王磊,劉俊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探析[J].四川水泥,2011(05):35.
TV544
A
1673-0038(2015)15-0087-02
201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