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軍
(江西升科工貿有限公司 象山煤礦,江西 豐城331100)
小型礦山多應用立井井筒提升,采用帶防墜器的罐籠、吊桶或箕斗作提升容器,罐道使用鋼絲繩罐道。由于提升機司機操作不當或管理缺陷,極易造成卡罐溜主繩事故,罐道斷繩纏繞卡罐事故,罐道阻滯卡罐事故等。如對卡罐事故處理不當,將造成事故擴大甚至造成人身傷害。本文就立井井筒內卡罐事故的處理及預防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這類事故多由于提升機在下行途中突然停電停車,或運行途中接到停車信號緊急停車,此時由于重力作用或司機操作剎車手柄滯后速度手柄而使防墜器動作抓住了罐道繩,重新啟動下行時,由于防墜器抓住了罐道繩未松開,主繩仍下行,操作臺顯示已到井底,而罐籠未到井底卻停在井筒中。
這類事故是由于罐道繩被薄膜、風筒碎片、衣服碎片等柔軟性的異物纏繞,阻滯了罐籠的導滑輪,造成罐體歪斜卡罐,或是由于罐道繩磨損斷絲嚴重形成散亂鋼絲結阻滯卡罐,或罐運行速度快時異物阻滯導滑輪而拉斷罐道繩造成卡罐。
這類事故多由于對罐道繩檢查不仔細,罐道繩磨損過度而斷,斷開的繩子迅速與其他罐道繩纏繞在一起,造成罐被卡住,不能上下。如未及時停車,將導致井筒內其它裝備遭受破壞。
(1)下放物料時,由于物料未捆扎牢固,散開溜出撞到井壁,頂歪罐體而卡罐。
(2)罐內礦車因未關好阻車器,礦車竄出造成卡住罐體。
(3)井筒內管路銹蝕斷裂,斷管阻住罐籠下行而造成罐體歪斜卡住或防墜器動作卡罐溜繩。
(4)罐籠兩側的罐道導滑輪磨損過度未及時更換,造成罐道繩跑出,被滑輪與夾板卡住,使防墜器動作停罐溜繩或歪斜罐體而卡。
(5)罐籠防墜器維護保養缺陷,出現抓緊不能松開現象而卡罐。
罐道繩斷后可能立即下墜到井底,也可能與其它罐道繩纏繞,造成卡罐,或罐籠兩側的4根罐道繩拉力不均衡而防墜器動作卡住,罐體歪斜,一旦發生罐道繩斷卡罐,處理起來非常麻煩,而且風險極高。采用“換主繩法”,按以下步驟能順利實施處理。
第一步,將罐籠主繩固定在井口邊緣工字鋼上,將提升機滾筒上的鋼絲繩卸下并脫離天輪。
第二步,重新上另一根鋼絲繩到提升機滾筒和天輪,安裝一吊桶作臨時提升容器,供排險人員下去偵察。
第三步,偵察清楚后,制定方案措施,排險人員佩帶保險繩和切割設備等器具乘吊桶下到井中卡罐位置,將纏繞的繩子切斷解開。
第四步,切斷了纏繞繩,解除卡罐的阻礙物,排險人員上來后,撤除吊桶和鋼絲繩,將原主繩換回來裝好,按檢修狀態以0.3~0.5m/s速度上提即可將罐籠提起來。
遇到突然停電或提升機司機收到緊急停車信號而停車造成的卡罐事故,分兩種情況處理:
(1)未發生主繩纏繞。井底信號工發現主繩下放到了井底而罐未下來,立即報告出現卡罐,應停止提升,派人員偵查分析,搞清楚主繩是否纏繞,如未發生纏繞,可啟動提升機按檢修狀態以0.3m/s速度慢速上行提繩即可將罐籠提起來。
(2)已經發生了主繩纏繞。這種情形是由于井底信號工和提升機司機沒有立即報告,而是擅自主張,多次上提下放造成了主繩纏繞,從提升機操作顯示屏上深度數據超過了正常深度數,提升機滾筒上余繩量減少數,即可判斷主繩已經纏繞??砂垂薜览K斷造成卡罐的事故處理方法—“換主繩法”進行,排險人員到達卡罐位置,須先做聯接繩子將罐籠與吊桶主繩聯接固定,防止罐體在切斷主繩時繼續歪斜,再拉伸主繩或切斷已纏死的部分主繩,最后將原罐籠的主繩頭裝入罐籠的主鉤,解除聯接繩子,排險人員上來后,按檢修狀態以0.3m/s速度上提即可將罐籠提起來。
異常情況造成卡罐,可參照上述“換主繩法”處理。
1)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檢查井筒罐道繩和罐籠。
2)罐籠在運行途中,禁止發送緊急停車信號。
3)提升機在遇到非通知停電停車,或緊急停車信號停車,啟動后,不論提升機原是上行還是下行,一律上提,切不可下放。
4)礦井應對提升機司機和信號工進行崗前培訓,提高對卡罐現象的快速辨識,防止事故擴大而增加處理難度。
發生卡罐事故,切不可強行硬提。筆者曾聽聞一個小礦因發生卡罐,礦領導指揮強行硬提,結果主繩破斷,斷繩迅速抽向地面參與處理的人群,造成地面人員多人傷害,教訓極其深刻。處理卡罐事故一定要偵查清楚,井筒中懸空作業,安全措施務必周到,指揮得當,才可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