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鳳歡
(廣西興業縣山心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興業537823)
豬藍耳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病毒性傳染病,由PRRS 病毒引起,呈地方性流行特點。PRRS 病毒只感染豬,不分品種和年齡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主要特征以妊娠母豬的繁殖障礙(流產、死胎、木乃伊胎)及各年齡豬特別是仔豬的呼吸道疾病為主。患病豬和帶毒豬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豬感染病毒后2~14 周通過飲食、呼吸及直接接觸或與污染有PRRSV 的運輸工具、器械接觸均可感染。目前,藍耳病已成為規模化豬場的主要疫病之一。
該病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和生殖系統上,因此,必須與繁殖系統和呼吸道疾病進行區分,如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豬瘟、豬流行性乙型腦炎、豬呼吸道冠狀病毒病、豬腦心肌炎、豬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細菌性疾病。豬藍耳病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發熱,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妊娠后期(105~107 天),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豬流產率可達50%~70%,死產率可達35%以上,木乃伊可達25%,部分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及輕癱等癥狀,產后1周內死亡率明顯增高(40%~80%)。少數母豬表現為產后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1月齡仔豬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食欲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到40℃以上,腹瀉。被毛粗亂,共濟失調,漸進性消瘦,眼瞼水腫。少部分仔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發紫,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斷奶后仔豬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抗過此病的豬生長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
生長豬和育肥豬表現出輕度的臨診癥狀,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統癥狀,少數病例可表現出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深紫色。感染豬易發生繼發感染,并出現相應癥狀。
種公豬的發病率較低,主要表現為一般性的臨診癥狀,但公豬的精液品質下降,精子出現畸形,精液可帶毒。
這是目前在規模化豬場藍耳病表現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為豬群的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緩慢,母豬群的繁殖性能下降,豬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豬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體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發病率上升。
感染豬不發病,表現為PRRS 病毒的持續性感染,豬群的血清學抗體陽性,陽性率一般在10%~88%。可表現出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深紫色。感染豬易發生繼發感染,并出現相應癥狀。
施行全進全出的生產系統,在產房,保育,中大車間做到全進全出,每棟舍一批豬,使每批豬的生產在時間上拉開距離以進行隔離消毒,可有效地切斷疫病的傳播途徑,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群體中形成的連續感染、交叉感染。
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可對棟舍內外進行定期的消毒。每周2 次,用速潔1︰500 倍稀釋帶豬噴霧。每月2 次熏蒸速潔1︰25 倍稀釋帶豬熏蒸,每瓶(500 毫升)可熏蒸1250 立方米。
按程序給豬群進行接種免疫,常規防疫每年2 次,即春秋各注射1 次藍耳病疫苗;繁殖母豬配種前兩周做1 次防疫;仔豬在35日齡時進行1 次防疫。同時要注意疫苗的保存與運輸條件,防止失效。
在畜牧業養殖中防重于治,藍耳病更是如此。在養殖過程中首先控制好應激反應及其他疾病的感染,其次是做好藥物預防和保健。即:種公豬每月或每季度預防1 次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主要成份:黃芪多糖10%、靈芝多糖1%、綠源酸5%、干擾素4%、大青葉等)500 克+支原必凈(主要成分泰妙菌素)500 克,連用7天;母豬妊娠70~80 天,產前7 天、產后7 天: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克+支原必凈500 克,連續飼喂;母豬斷奶當天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克+支原必凈500 克,連續飼喂7 天;后備母豬配種前7~15 天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克+支原必凈500 克,連續飼喂;仔豬斷奶前3 天至斷奶后2 周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克+支原必凈500 克,連續飼喂;第18、22 周齡每噸飼料添加藍圓康泰500 克+支原必凈500克,連續飼喂。
場內制定出自己合理的驅蟲計劃,對豬群進行定期的內外驅蟲。同時做好豬場的滅鼠滅蠅工作,消滅血蟲病的傳播媒介。
對豬群健康狀況定期檢查,發現病豬立即隔離,嚴重者予以淘汰處理。制定科學的疫情撲滅措施,發現重大疫情要及時上報,對疫區嚴格封鎖,嚴禁豬只的出人,對病死豬要焚燒深埋,對豬場、疫區進行嚴格消毒,避免疫病的流行與擴大。
對于已發病豬,可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2.7.1 中藥療法
生石膏50 克,生地黃18 克,牡丹皮10 克,赤芍10 克,玄參15 克,黃芩15 克,連翹10 克,銀花藤20 克,板藍根15 克;高熱加水牛角30克,麥冬15 克,丹參10 克,加水2000 毫升,浸泡30 分鐘,煎沸10 分鐘后,自然放涼。大豬每次100 毫升,3~6 次/日,小豬每次20~50 毫升,3次/日,患豬可保基本存活。
2.7.2 西藥療法
注射豬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打干擾素,病豬隔離淘汰,所有的豬都做治療。若有繼發癥,須使用混合血清,以增強效果。
2.7.3 注意事項
當病豬退燒并恢復食欲后,不可喂食,每日以少量清水摻以中藥或西藥飲之。否則,病情會反復持續發作,并不斷加重。空腹使之饑餓,10多天后,肥豬漸漸變瘦,病情隨之日漸緩解,或者康復。
在豬場發生疾病后,首先要找出病因進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治療和保健方案,盡早控制疾病,把損失降到最低。在平時還要做到防重于治,養防并重,保證豬群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