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意
(廣西博白縣東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博白537619)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又稱豬的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是由動脈炎病毒科中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引起的。主要導致母豬繁殖障礙和斷乳仔豬呼吸系統癥狀,并干擾豬正常免疫系統,易造成豬瘟免疫失敗,造成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混合感染。現就廣西博白縣發生的一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與豬瘟混合感染病例,將其綜合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廣西博白縣東平鎮楊某規模豬場在2013年8~11月之間,相繼零星死亡30 千克左右仔豬50頭后,到鎮畜牧獸醫站求診,經詢問,業主最初診斷為喘氣病和豬流行性感冒混合感染,用抗生素加退熱藥治療,效果不佳,病豬仍持續死亡。該豬場生豬免疫接種程序如下。14日齡接種水腫苗,26日齡接種豬瘟單聯苗,38日齡接種豬鏈球菌等,60日齡接種豬瘟、豬肺疫、豬丹毒三聯苗,70日齡接種豬W 苗,100日齡再次接種豬W 苗。母豬按免疫程序相繼接種豬瘟、乙腦、細小病毒、偽狂犬、藍耳病和K88K99 疫苗。
病豬精神萎頓,體溫在41℃左右,稽留不退,食欲廢絕,喘氣,呈腹式呼吸,后期耳朵發紫,體表腋下皮膚發紫,偶見有出血斑,頜下淋巴結腫脹明顯,頸部水腫,后肢麻痹,運動失調,病程一般3~6 天,最后衰竭而死。
全身淋巴結明顯腫大,頜下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肺門淋巴結出血,脾臟梗死,腎臟色澤變淡,有針尖狀出血點,喉頭、膀胱有出血點,肺表面凸凹不平呈纖維素性壞死,少數與肋壁黏連,胸腔積液。
取病死豬病料和血清送玉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實驗室進行化驗。
4.1 細菌分離
無菌采取病死豬的心、肝、脾、肺、血液及淋巴結等病料,接種血液瓊脂平板及肉湯培養液,在37℃恒溫箱培養72 小時,未發現菌落生長。
4.2 動物試驗
取病、死豬的腦、肺、肝、淋巴等病料制成1︰10 懸液,加青霉素、鏈霉素處理后,離心沉淀,取其上清液2 毫升,皮下接種試驗兔2 只,分別觀察24、36、48 小時后,未發現偽狂犬病特征癥狀。
4.3 血清學檢驗
豬瘟檢測,用抗原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結果為陽性。藍耳病檢測采用EIJSA 法,按ELISA診斷試劑盒內使用說明書規定方法操作,檢測結果為陽性。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結果,確診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與豬瘟混合感染。
6.1 加強飼養管理
養豬采取“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在高溫季節,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冬天既要注意豬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風。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應激因素。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豬群抗病能力,杜絕豬、雞、鴨等動物混養。散養的豬實行圈養,不能讓豬只滿村跑。
6.2 科學合理免疫
免疫是預防各種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種類很多,一定要按照當地獸醫部門的建議,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適時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動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況下,商品豬在23~25日齡時,免疫一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種母豬除在23~25日齡免疫外,配種前應加強免疫一次。種公豬除在23~25日齡免疫外,每隔6 個月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免疫一次。在免疫過程中,一要使用正規廠生產的疫苗;二要規范免疫操作;三要做好各項消毒工作。當周圍地區發生動物疫情時,要按照當地畜牧獸醫部門的要求進行緊急免疫。
6.3 藥物保健預防
在獸醫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預防用抗菌類藥物、抗應激多維和免疫增強劑如黃芪多糖等,并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預防豬群的細菌性感染,提高豬只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6.4 嚴格進行消毒
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豬舍糞便及排泄物,對各種污染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飼養場、豬舍內及周邊環境增加消毒次數,農村散養戶的豬欄圈舍可使用新鮮的生石灰進行消毒。
6.5 規范補欄
要選擇從沒有疫情的地方購進仔豬,同時,購買前要查看檢疫證明,購買后一定要隔離飼養一周以上,體溫正常再混群飼養。
6.6 疫情監測報告
各地要充分發揮動物防疫監督員和村級動物疫病觀察員的作用,發現病豬后,要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并立即報告當地獸醫部門,要在當地獸醫的指導下按有關規定處理。對病死豬及其糞便、墊料等集中進行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
6.7 堅持“四不準一處理”原則
按照《動物防疫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嚴格進行屠宰、運輸、交易市場的檢疫監督,嚴禁販賣病、死豬,也不能屠宰病死豬自食,堅決按照“四不準一處理”的原則,對病死豬不宰殺、不食用、不出售、不轉運,對病死豬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在認真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預防的同時,還必須做好豬瘟、豬鏈球菌病等其他豬病的預防工作。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全群仔豬發病在半個月后得到控制,再無零星死亡發生。
7.1 由于飼養戶只對種豬接種藍耳病疫苗,忽視全群豬接種;另外,由于該場頻繁地從外地引進種豬,又未嚴格隔離觀察和車輛人員自由進出豬場等造成藍耳病疫病傳入。藍耳病的發生引起豬免疫系統紊亂,干擾了豬瘟疫苗抗體產生,是這次發病誘因。
7.2 要注意該病與有相似癥狀的豬偽狂犬病、豬弓形蟲病、豬霉形體病和豬瘟混合感染區別,豬群發病應及時采病料送實驗室確診,以免延誤病情。
7.3 建議調整豬場藍耳病免疫程序,改藍耳病只免疫種豬為全群免疫,仔豬在23~25日齡接種藍耳病疫苗2 毫升/頭,藍耳病疫苗與豬瘟疫苗免疫間隔10 天,豬瘟疫苗接種量為2~4 頭份/頭。
7.4 對引進種豬必須實行嚴格隔離觀察,加強豬場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如條件許可,可實行全進全出和分點飼養,逐步凈化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