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芳
2015年八大電子商務熱點投訴事件發布
■姚建芳
8月26日,國內知名互聯網+智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2015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根據全國最大第三方消費者電商權益保護平臺——“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2015年上半年接到的用戶投訴案例統計分析而成。此外,報告還發布了“2015年(上)八大電子商務熱點投訴事件”。
2015年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此次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同時,手機行業正品率僅為28.57%;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
1月27日,淘寶官方微博轉發了一條名為“一個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心聲”的微博,質疑工商總局上周五發布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存在程序失當、抽樣不科學等問題,文中喊話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由此引發了淘寶和工商總局的口水戰。
2015年開年,央視財經頻道曝光了攜程網機票旅行套餐不按航空公司規定,收取高額退票費,幅度最高竟達到93%。
一些在線旅游網站的機票產品變身“旅行套餐”,有的改簽費高達70%,退票費高達80%,有的“旅行套餐”甚至不支持“套餐退定”、“套餐修改”。
據中電子商務投訴平臺接到的用戶投訴統計,攜程網、去哪兒網、阿里去啊等在線旅游網站收取高額退票費問題較多。
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購買進口奶粉、紙尿褲等母嬰用品已經成為如今媽媽們的首選,然而商家卻拿不出授權書,甚至購買的奶粉出現寶寶食用后腹瀉、過敏等情況。據天津市消費者協會等20家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布《嬰兒紙尿褲消費行為調查報告》顯示,超半數受訪者稱網購嬰兒紙尿褲時遇過假貨劣貨。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用戶投訴統計,在此類網站中,蜜芽寶貝用戶投訴量最多。據媒體報道,7月17日和7月21日,消費者在蜜芽購買了三個宣稱為“100%正品”“授權銷售”的“日本產”Betta寶石系列玻璃奶瓶。收到貨品后,與從日本Betta官網購買的同型號奶瓶進行對比后懷疑蜜芽售賣的為假貨。
央視曝光“微商傳銷”,通過朋友圈炫富發展下,而在朋友圈熱賣的面膜多出自黑作坊加激素超標6000倍。
2015年上半年,在經歷火爆發展后,“一夜暴富”的微商成為被戴上“傳銷”的帽子。實際上,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微商代理的產品大多魚龍混雜,沒有政府機構對這個市場的產品進行檢測監督,劣質產品經不起市場考驗。千萬人規模之大的微商隊伍正面臨著行業危機,頻頻出現品牌商壓款、代理商卷款跑路的情形。不少消費者屢屢上當受騙,消費者購買商品后被商家拉黑,錢貨兩失。另一方面,質量沒有保障,假貨充斥微商市場,“朋友圈”已經成為了又一個消費陷阱高發地。
近千位用戶向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發來求助稱在“一塊郵”試用平臺完成任務后提現不能按時到賬,其中很多是淘寶賣家。
據了解,這些投訴用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消費者,對該部分用戶來說,一塊郵是一個試用平臺,商家在平臺內存入保證金發布產品,買家下單后得到實物或傭金。買家每完成一單任務,提交試用報告,商家確認通過后,試用金額會返還到對應的平臺賬戶上。然而,從今年的3月份到至今,一塊郵平臺的提現速度越來越慢。而另一家刷單平臺KX電商平臺也涉嫌違背承諾,不及時返還用戶提現款。
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了解,為網店刷單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何來合法的資質可言?何為刷單?所謂刷單,實際上是一種虛假交易。店鋪商家花錢雇人來購買商品、撰寫評論,以提高銷量、提升信譽。
2015年5月,法國奢侈品制造商開云集團旗下多個品牌上周在美國聯邦法院對阿里巴巴集團提起訴訟,指控阿里鼓勵并協助假冒產品的銷售,而這些假貨侵犯了開云集團的商標權。對阿里提出起訴的奢侈品牌包括古馳(Gucci)、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以及法國開云集團(Kering SA)旗下的其它品牌。原告向法院提出了索賠,并對違反商標和反勒索法的商品發布禁售令的請求。
2015年上半年信息泄露成為造成電商用戶損失慘重的罪魁禍首,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統計顯示,用戶投訴涉及金額在5000元以上的近九成是由于信息泄露。
監測數據顯示,唯品會、當當網、國美在線、優購網、銀泰網、滴滴快的、Uber等打車軟件、快遞是用戶信息泄露的重災區,其中涉及唯品會信息泄露,導致用戶經濟損失的投訴最多。據了解,由國家工商總局制訂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經營者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將受到處罰。
P2P行業在野蠻生長背后,跑路、非法集資、無法提現等頻發。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P2P問題平臺達到372家,超過去年全年總和,尤其在6月出現了101家問題平臺,創下歷史新高。2015年行業處于風險高發期,在網貸平臺高速發展的同時,提現困難、倒閉、跑路等一系列問題也讓網貸市場飽受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