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玉芳
x 徐浩松可以說是紹興柯橋最早期的窗簾窗紗經營戶之一,他的“歐米嘉紡織”幾乎是和柯橋的窗簾窗紗市場一同成長的。從1992年獨自創業到現在,已年過五十的徐浩松感受最深就是一個“變”字。從十多年前的門幅之變,到如今的電商之變,二十多年的市場敏感讓他意識到,窗簾窗紗或又面臨一次“變”,而他也必須抓住時機,再次在變中求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柯橋的中國輕紡城開始形成市場規模,一批早期做窗簾窗紗面料批發的經營戶便在各處興建起來的輕紡市場內活躍起來,當時還不滿30歲獨自創業的徐浩松,就在這批最早的經營戶之中。
剛開始形成的市場總是處處商機,在徐浩松的記憶里,剛創業時的生意是最好做的,訂單不斷。經歷了蓬勃發展的十年,徐浩松的歐米嘉紡織以及其他窗簾窗紗商戶們迎來了一場變革——門幅之變。“之前我們生產的窗簾窗紗門幅都是1.5米的窄幅,但隨著時代改變,房屋樣式也變了,在2000年的時候,開始出現了一些2.8米寬幅的需求。”
徐浩松回憶道,“從1.5米跨越到2.8米,沒設備,沒懂行的工人,寬幅的新概念也沒有被市場上的客戶廣泛接受。”到底要不要做?徐浩松也犯過難。但他似乎嗅到了寬幅這一新概念所蘊含的商機,沒猶豫多久,他就著手找資源,組織生產這種寬幅的窗簾窗紗。“如今回頭再看.我們都能明白窗簾窗紗從窄幅走向寬幅是必然趨勢,但當時如果轉型反應慢一點,或許窄幅的貨就會大量積壓,你也很難在新市場中占到先機。”徐浩松說道。
2000年的門幅之變,徐浩松抓住了機遇。而隨著紡織業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與觀念的不斷變化,徐浩松發現,如今的窗簾窗紗市場已與之前大不相同。“以前窗簾布品種不多,現在人們對窗簾的需求已經從單一的實用性,向感觀、美觀甚至情感上轉移,所以窗簾布變得品類繁多,而且出新頻率越來越高,抓住市場流行趨勢變得越來越難。”徐浩松分析道。
同時,“以往都是一些窗簾店、加工廠向我們訂貨,現在出現了一批淘寶店主,他們做網絡定制售賣,每次進貨量少,但要求速度快。”徐浩松認為,這批淘寶店就像當初他剛進入窗簾窗紗市場時一樣,滿是商機。
徐浩松意識到在門幅之變的十年后,又一場變革已經到來。2011年,從沒接觸過電子商務的徐浩松入駐了網上輕紡城這個紡織B2B平臺,在網上做起了窗簾窗紗批發。“現在網絡發展得這么好,很多老客戶都因為信息溝通方便而流失了。”
“但是,在哪里流失就可以在哪里找回來,開網上商鋪也為我帶來了新的客戶。”徐浩松表示,目前網上商鋪主要交由工作人員專職打理,實體門市中有的樣品基本在網上商鋪上都能看到,而累積的200多條成交記錄與客戶評價也成了他網上商鋪最好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