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寒迪
(西南大學 園藝園林學院,重慶400715)
中國歷史悠久,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中國傳統紋樣,作為重要的文化元素,貫穿于中國整個歷史脈絡之中,體現了每個時代不同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內涵。鄉村旅游作為當代社會發展的產物,在國家近年來對農業大力扶持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筍一般迅速發展起來,但是由于一些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地方政府對鄉村旅游的本質、內涵認識不足,盲目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傳統鄉土文化的流失。因此,如何在鄉村旅游規劃中保護傳統文化,是中國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對中國傳統紋樣在鄉村旅游規劃中的運用研究,可以為鄉土文化保護提供一個可能,并衍生出更多優秀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
圖案早于繪畫和文字,是人類最初的藝術形式。傳統紋樣則是以圖形為題材而產生的反應人們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精神狀態與文化發展的產物。在原始社會,人們用彩陶紋飾體現生產生活。奴隸時期,青銅器上的紋樣開始出現圖騰信仰與崇拜。到秦漢時期,吉祥紋樣開始在瓦當、漆器和紡織品上運用。隨著佛教的傳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紋樣開始融入佛教元素。到了隋唐,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飽滿、活潑更具韻味。明清時期,吉祥的概念被極度放大。而近現代,紋樣更趨于國家與民族祥和、熱情的氛圍。
傳統紋樣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獨特的人文魅力,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價值。除了在古代被頻繁的運用于各種器皿、紡織品、建筑之中,在現代生活中也將其大量應用于平面設計、服裝設計以及園林造景等方面,它為設計增加東方韻味與民族特色。其優美的線型與構圖也為設計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了靈感與可能。如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把代表祥瑞的吉祥云紋融入其中,通過紅白對比使這個設計高雅華麗,內涵厚重。而昆明世博園入口處的線式植物造型,以紅莧草為底色,中間以黃色翠菊裝飾蝴蝶圖案,寓意“福疊而至”,在文化傳播與景觀營造方面都有極大的作用。這些成功的案例,都為傳統紋樣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鄉村旅游是現代旅游業向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通過旅游業的推動,將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進行了有機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產業形式。它最早起源于歐洲,近年來,在中國開始迅速發展起來。鄉村旅游因為其獨有的魅力與發展潛力而受到了經營者與地方政府的青睞。不同鄉村有其獨有的自然風光與鄉土人情,由于未經如城市一般的劇烈的人為改造,鄉村保留有其獨特的文化記憶。無論是傳統節日,民間文藝還是火耕流種等農耕文化對城市人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經過合理的產業布局與旅游規劃,不僅可以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對鄉村自然風光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進行有力的保護。
由于鄉村旅游在中國的起步較晚,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發展,但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在對當地傳統文化的保護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問題。許多投資商與地方政府對鄉村旅游的認識不足,缺乏長遠的目光而大面積開山推土,為追求城市化,甚至破壞了當地原有的文化遺跡,傳統文化被逐漸拋棄。除此之外,由于對文化價值理解的薄弱,每個地區特有的傳統文化在其鄉村旅游中體現薄弱,而導致現階段大量鄉村旅游景觀趨同,缺乏亮點與特色。而合理運用當地傳統文化,并推陳出新,不僅可以對鄉土文化進行保護,也能使鄉村旅游更具吸引力與特色。
傳統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員,是對每個時期,每個地區特有文化的濃縮與總結,其造型優美,寓意深刻,在鄉村旅游中,不僅可以作為每個地區文化的一種代表且運用方便,而且可以被多方面表現,運用于整個鄉村旅游規劃之中。而對其線性與造型的提煉,則可以拓展出更多富有創造力富有價值的衍生品。除此之外,傳統紋樣在對當地文化保護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記錄當地文化的一種工具,可以加深游客對當地的理解與印象。
在筆者參與的重慶萬州“石橋水鄉”鄉村旅游規劃項目中,就曾把傳統紋樣作為視覺符號運用在整個園區之中。經過對當地多方面調查,依據其深厚的漢文化背景,最終確定提取當地挖掘的漢闕上的云氣紋作為文化元素貫穿于整個園區之中,在道路線性、植物造景、導視系統及鋪裝方面都進行多方體現(圖1和圖2)。

圖1 石橋水鄉道路線形

圖2 石橋水鄉植物造景
除了在當地文化中提取傳統紋樣,也可以從其他傳統紋樣中提取有益元素,觸類旁通,在鄉村旅游規劃中靈活運用。把中國傳統紋樣合理運用在鄉村旅游中,并創造出新樣式,新活力,是打造中國特色鄉村旅游的方法之一,是使中國鄉村旅游長遠發展,保持活力的有力手段。
不同的傳統紋樣有其不同的優美線性與構圖,其多變的形態與鄉村自然起伏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鄉間小道有相似的特征。將其合理運用到鄉村旅游的道路規劃當中,可以提高游覽路線的靈活性與美觀性,營造更多的空間活力。在“石橋水鄉”項目中,通過把云氣紋富有動感而且美觀的造型融入整個園區道路體系之中,形成了園區獨有的肌理與文化烙印。
除此之外,其他傳統紋樣也同樣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比如回紋,將其運用到小空間或者田間小道上可以增加游覽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鄉村溪水曲折蜿蜒,湖島自然相宜,利用傳統紋樣的美觀造型,優化水與地形的關系,整合植物景觀,可以營造更富魅力的水體景觀。在承德避暑山莊的湖區,就把古代吉祥物“如意”與“靈芝”之形運用到堤島的到造型之中,通過芝徑云堤,使湖中三島的形象構成一棵“如意靈芝樹”,為傳統湖島模式錦上添花。在鄉村水體規劃中同樣適用,雖然鄉村水體具有自然天成的優勢,但是駁岸往往植被生長凌亂,島區亂木叢生,在保留其原有的湖島景觀的基礎上,借用傳統紋樣的形態與空間結構,通過植物的重新整理與地形的微改造,就可以營造不一樣的鄉村景觀。
鄉村往往擁有大面積的梯田與開闊的種植區域,通過對種植作物的調整可以創作出嘆為觀止的大地藝術。日本青森縣田舍館村舉行的稻田藝術節,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觀光游客,當地利用稻田的顏色,種植出不同的圖案。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中國傳統紋樣作為大地藝術的元素,在傳統農業種植中,加入藝術元素,結合鄉村獨有的開闊地形與大面積梯田創造具有文化記憶的大地景觀。
傳統紋樣是中國文化的縮影與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形態與內涵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都有可以應用的積極意義,結合不同鄉村地區的文化背景與自然狀況,合理應用中國傳統紋樣,是提升該地區鄉村旅游精神內涵,創造獨特旅游魅力的重要手段。隨著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對鄉村文化的進一步重視,中國傳統紋樣在將來的鄉村旅游中必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1]盧小麗.國內外鄉村旅游研究熱點-近20年文獻回顧[J].資源科學,2014(1).
[2]郭煥成.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近展,2010(12).
[3]蔡 玲.中國傳統圖案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