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昌
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就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扎實工作。7月19日,《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正式發布。東北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如何?現在還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國家在本輪經濟調整的關鍵時期再次集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東北振興的新政策措施,為新一輪東北振興帶來了希望。
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經歷了四個階段:起步于“一五”“二五”期間,成型于計劃經濟時期,轉型于改革開放年代,升級于21世紀東北振興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東北地區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已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理性剖析東北經濟落后的成因和經濟結構上的“短板”,才能在新常態下補長短板、做強長板,打造黑龍江經濟的升級版。
東北經濟發展落后,可歸納為三個原因。首先是思想觀念落后。黑龍江是移民省份,小農意識積累很深,計劃經濟觀念根深蒂固,缺乏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其次是體制落后。東北經濟管理體制是歷史遺留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表現為“五最”:一是解放最早,1946年3月解放;二是距前蘇聯最近,僅一江之隔;三是學計劃經濟最快;四是退出計劃經濟最晚;五是計劃經濟留下的舊胎記最重,也因此引發了人口、人才外流等現象。再次是產業結構落后。計劃經濟留下的舊產業結構,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經濟出了問題。實踐證明:速度決定增長,結構決定發展。黑龍江重化工企業比重太大,大慶和四個煤城占黑龍江GDP的60%。大慶油田減產降價,四大煤城量價齊跌,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經濟的發展。
在經濟結構方面,黑龍江省存在著四個結構性“短板”:一是國有企業多、包袱重,非公經濟比重低,與南方發達省份相比差距較大。第二個短板是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一產大農業大而不強,二產大工業結構欠優,三產現代服務業發展晚、比重低,僅占46.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比廣東低26個百分點。第三個短板是黑龍江工業結構中,傳統制造業比重太大,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低。要打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點的新的經營格局,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生物科技、環保產業、電動汽車、高端現代智能制造業,徹底改造調整結構,黑龍江的發展才有希望。第四個短板是開發結構不合理,偏重于資源開發。黑龍江是資源大省,開發資源是對的,但不能單一開發資源,更要做好市場營銷,用市場開發帶動資源開發,在調結構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把好東西賣上好價錢。
當前,黑龍江的發展處于四個“十年”疊加期,要把握好這一寶貴機遇,使這四個“十年”互動互補,合力助推黑龍江振興發展。
第一個“十年”,是東北振興的十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對東北老工業基地企業群分類指導,研究原字號企業怎樣深加工延長產業鏈,老字號企業怎樣改造升級,新字號企業怎樣做大做強以及如何扶持民營企業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要做到三產三做。一是一產農業要做強。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做強農業貴在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二是二產工業要做優,解決工業大省結構欠優問題,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三產要做大,解決現代服務業發展晚、比重低的問題,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牢牢抓住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第二次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
第二個“十年”,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十年。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的四個特征,一是中速發展,二是深化改革,三是調整結構,四是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十年,黑龍江要著力把握好時代特征和發展主旋律,科學謀劃發展思路,以黑龍江的振興發展更好應對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第三個“十年”,是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十年。國務院批復的《“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拉動黑龍江經濟增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黑龍江大開放大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兑巹潯方ㄔO分為三步走:第一步為2014~2015年,是啟動階段,對俄貿易量預計達到250億元;第二步是2016~2020年,為攻堅階段,要建成“一核四帶一環一外”新格局;第三步是2020~2025年,達標階段要形成一個用開放帶改革,用改革促發展、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工作的新思路。
第四個“十年”,是《中國制造2025》行動的十年?!吨袊圃?025》行動綱領和第二輪東北振興的十年在時間上相吻合,能夠帶來互動互補效應。2015~2025這十年是中國企業進行脫胎換骨改造的十年,黑龍江省要有緊迫感和針對性,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打造新機遇、新平臺,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吨袊圃?025》給老工業基地帶來了“三化”發展新導向:一是智能化,在工業產品的設計和制造上實現智能化,在工業的運營和管理上實現智慧化,將黑龍江由制造大省轉變成智造強省。二是服務化,制造業的服務化是一個新理念,過去企業關起門來搞生產,就產品研究產品,對產品之外的服務關注不足。通過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我省也提出了延長服務鏈,著力開發包括科技、金融、商貿和售后服務業等在內的生產型服務業。三是綠色化。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時,為中國經濟提出了兩條底線,一是發展,二是生態。與之前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發展速度不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著力轉方式、調結構,加強生態保護。黑龍江是生態大省,發展綠色經濟前景廣闊,要著力發展生態工業和綠色制造業,使黑龍江的工業綠色化、節能環?;?/p>
對于黑龍江這個生態大省、制造大省來說,本輪東北振興有著更深的指導意義。21世紀是“互聯網+”發展的世紀,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云計算的發展勢必將改變社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東北老工業基地要以本輪振興為契機,主動擁抱互聯網,通過“互聯網+”改造提升老產業、做大做強新產業,開發智慧農業、智慧林業、智慧旅游業等,打造智慧龍江。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吉林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要做好加減乘除法。四法的內涵是:加法加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朝陽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以此來調整優化結構,加出經濟增長點,以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新的支撐點,打造發展新引擎。減法減在淘汰計劃經濟留下的落后產能和夕陽產業,主動拆除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減法還要減在政府職能上,力求政府盡快減人、減政、減權,優化發展環境。乘法乘在創新驅動上,營造新的發展動力源。創新可細化為四個創新:觀念創新出活力,體制創新出動力,融資創新出財力,科技創新出競爭力。黑龍江省要利用好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轉化速度,依托高校強省、科技興省。除法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徹底根除計劃經濟留下的舊體制、舊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就振興東北等地區老工業基地、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研考察時強調:無論從東北地區來看,還是從全國發展來看,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都具有重要意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扎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學習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講話精神,首先要著力破除計劃經濟留下的舊體制、舊機制,調整優化結構,依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東北經濟營造新動力源。此外,還要著力改善民生,不但給老百姓留下金山銀山,更要留下綠水青山,聚焦黑龍江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著力發展民生,有針對性地破解國企改革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實現加快發展與保護生態的互動雙贏,將大美黑龍江的明天建設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