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新世紀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將靶心鎖定“三農”,彰顯了“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強調農村改革、農村法治建設,給黑龍江這片富饒的北疆沃土實現“三農”強富美的壯麗愿景指明了方向。
這是一幅清晰的路線圖——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推動“四化”同步發展,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在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下,黑龍江省必須結合國家政策和具體實際,在統一思想中凝聚共識,在破解難題中提振信心,在發展變化中捕捉機遇,在深化改革中激發活力,不斷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核心要務。持續推進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本在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盡快轉到數量質量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從單一發展種植業盡快轉到全面發展種養加銷全產業鏈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基本遵循。能否在新常態下促進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是對我省“三農”工作的重大考驗。促進農民增收,要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同時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拓展農村外部增收渠道。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建設新農村為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一個讓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需要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加快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注重“物的新農村”,更要注重“人的新農村”,著力培育社會有保障、文化有傳承、生態有保護的新時代鄉土文明,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讓鄉愁有所寄托,讓美麗形神兼具,增添農村發展活力。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兩大平原”改革試驗,繼續圍繞“五個創新”,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抓住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契機,向農村耕地、宅基地和建設用地“三塊地”要紅利。通過“三權分離”,搞活土地經營權,實現“穩制活田”;通過賦權頒證,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等“沉睡”資源,使其變為顯性、恒久資產;通過征地改革,讓土地真正實現“同地、同權、同價”,使農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以加強農村法治建設為重要保障。農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更需要用法律為改革保駕護航。實現“依法治農”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財產權的保護。同時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善于發揮鄉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從滿目荒野的“北大荒”到文明富庶的“大糧倉、大廚房”,作為全國唯一的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省,黑龍江站上更高起點。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蹄疾步穩,順勢而為,繼續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聚力“三農”強富美,萬頃黑土地上,農業現代化建設必將譜寫富民強省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