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
本刊評論員
隨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一場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已經到來,我國開始進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回首“十二五”,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妥善應對“三期疊加”挑戰,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更加重視綠色發展,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中國夢”更加可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及其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同時,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為中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描繪出新藍圖。要實現這一切,離不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全國人民的齊心合力。為此,如何學習貫徹好全會精神,以“十三五”規劃統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五大發展理念是統領。任何事物都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當中的,發展理念也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需根據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變化不斷與時俱進。五大發展理念充分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不但對關于發展的各方面問題作出了全面回應,還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在于“全面”,難點也在于“全面”。全面小康社會不能僅用數字衡量,也不是簡單的平均主義,而應是全體人民都能切身體會到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小康社會。只有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戰略、政策和舉措,把五大發展理念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發展成果,才能實現我們的百年目標。
從嚴治黨是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和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更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國家走向民族復興的關鍵節點,更需要過硬的干部作風作保障。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是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舉,體現了黨和國家在從嚴治黨、反腐倡廉上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的決心。未來五年,通過加大反腐倡廉建設力度,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的是全國上下凝心聚力謀發展,以改革激發動力。對黑龍江來說,在此“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要自覺把工作放在全國大局中審視和謀劃。要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黑龍江的新發展,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到我省發展戰略、發展舉措和發展實踐中,努力塑造發展新優勢;要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機遇,總結經驗,完善政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創新活力、創新實力;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發展信心,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開創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依法依規嚴肅整治發展環境,敢擔當有作為抓好推進落實,推動龍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一張國家的發展藍圖,對接著人們的全面小康夢想。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部署要求上來,使之轉化為全國人民的具體行動,形成凝心聚力謀發展、大干快上爭上游的喜人局面。這樣,我們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