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杰
初次見到楊永智印象非常深刻,朱顏長發短髯,透著一股道家氣韻先賢風范。多年前,好友引見在從化無名小山(后楊取名“雷鳴山”)相識結緣。他坦誠好客曾打動過不少友人,但與我確是一見如故。然而真正打動我的并非他那有別常人的外貌,而是他的行為和繪畫作品。
楊永智廣州美院畢業后,和其他畫家一樣經歷過南游北漂。廣州小洲村辦過畫室,其作品多次送保利等拍賣行拍賣,和諸多畫家一同出游海外參展,作品也被一些鑒賞家收藏,成為了當代主流畫家。但他深悟當今畫界定律,在而立之年,人生和藝術的轉折關頭,他選擇了遠離喧囂的都市,畫壇的渦流,避世上山,在粵北雷鳴山上,用竹子搭起了簡易窩棚,支上了畫架,不分晝夜苦心研畫,一干就是十年。當今畫界有凡人可以告別舒適,分居妻兒隱匿山林,甘心孤苦,奢畫若命者,唯楊永智也!
楊永智的畫,大凡見者無不有種脫俗的震撼!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賞者認為他畫的是與眾不同的山水油畫,有水彩和國畫味道的油畫。同行和專家覺得它是與眾不同的以山水為主題的當代抽象油畫。應該說,楊是在深入消化吸收了西方傳統油畫的技法基礎上,廣泛吸納了現當代油畫演進的表達手法,包括選題立意擇境、造型、光比、色調、透視、肌理等,融匯傳統國畫的構圖布勢,勾勒皴折,水墨線條,潑墨潑彩,涂點韻染等技法于一體,借西潤中,中西合璧,東西交融,傳統和現當代相結合,溶進自己的思想靈魂和血脈,用生命繪制的賦予了靈性的有東西方特色的現代山水畫。
楊永智的作品清新明秀,柔美溫馨,端雅流暢,氣勢超然,平和祥藹,雋永醇厚,深邃脫俗,總給人一種心怡情悅蒸蒸日上的興奮感。他的山水畫作幅幅都會給人一種“江山如此多嬌“的感受,當你深入賞析品味時還會跳出一種感覺,所有作品好像都在表達著一個中心命題“中庸、諧和”,這不正是中國畫近千年的主題脈絡嗎?也是與西方藝術品包括油畫的本質區別。因此,這就是楊永智借用西方油畫的材質技法溶于中國畫諸多元素繪制出的“中國水墨油畫”。
說他是油畫,是因為他用的是油彩和畫布,說它是水墨,是他用油性物質調和的顏料,在畫布上形成“自流平”達到自然流暢滲透“天機不可泄露”的水墨效果,這和中國傳統水墨表達山水有異曲同工之效,有些幾近達到水墨也無法表達的渾然天成上蒼恩賜的的奇效,因為有了色彩、色調、明暗、光比、透視、折射,有。時又因為運用了國畫的潑墨潑彩,才那么天性,那么隨意,那么野性,那么張弛有度,雖然也有近似墨色線條的勾勒,有水墨的墨骨,又有油畫的肌理,不失為中西結合引西潤中中西合璧的杰作。當你瞇上眼睛細品之時,仿佛耳邊還會傳來用管弦樂演奏的中國民族名曲,又像用民族樂隊演奏的圓舞曲和輕音樂,不失為一種新發明、新舉措、新文化、新藝術。
楊永智作品不是文革初期各美術院校為改革而改革推行的那種油畫創新,即在畫布上用油彩表達仕女、景物的溝線平涂,他是在探索一條油畫和中國畫相結合,用油畫的材料國畫的技法或二者兼之,畫筆、毛筆、油彩、水墨搭用來表達中西方自然和諧之美的(山水畫)創新路徑。當然,今天也不乏有諸多年輕畫家們都在類似的區域探索和發奮,有的也頗有成效。但楊永智走的這條路是與眾不同的,一是他在繪畫思想、觀念、情感、意境、趣味、氛圍等方面有所創新;在構圖、布勢、造型、色彩、肌理、媒材等方面有新突破;在精神面貌、主題、畫風等方面有新突破。他的每幅畫都像有一雙畫眼,皆能捉住賞者的眼球,讓你感覺如此精準獨到,不可思議,如此渾然天成,巧奪天工,美妙絕倫,這就是他獨特的風格。二是他的技法中西合璧,不生硬不牽強,互相滲透,映襯呼應,自然適度,謙讓有功,不留痕跡。三是中西融合,引西潤中的方式,把抽象、意象、具象融為一幅畫作,有別于任何中西現當代的畫派畫系。四是表達主題深刻,哲理藏匿,境界窘遂,意向致遠,精神超然,其畫作多以表達幾千年人類文明社會自然規律,富含人生哲理的周易六十四卦,民俗二十四節等為主題,主題意境奇而不俗,異峰突起。
學術界認為西方的思維是科學的,所繪畫藝術只表達趨向于再現外在的客觀事物,呈極端寫實。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是“詩學的”,所以繪畫藝術上的表現趨向于內在的主觀情感,呈不求形似形神兼備物我交融的寫意。楊永智的畫則是既有具象的寫實又有意象的寫意,還有抽象的思辨。但他遠非西方康定斯基、波洛克的畫那么難懂,又絕非傳統油畫極端具象的物化直觀。覺得他是借鑒了馬蒂斯、梵高,既不是極端的具象,也不是極端的抽象,介于“似與不似之間”,意象的表現手法,并揉進潤澤到國畫水墨之中的善美結合。但說他是抽象派,無論從材質、技法、色調、韻墨,從意識流思想走向畫面形式,意向趨勢亦并非梵高、蘇格拉底,也非傳統中國畫的形制(因中國畫也有抽象),所以單單把楊的畫只局限于抽象油畫派系未免牽強,并非確切,為時過早,會影響到他的創作和發展。其實早有學者認為,西方文化藝術的三大永恒主題“戰爭、死亡、愛情”可以用具象表現,也可以用抽象、意象表現,中國文學藝術的永恒主題,并不是戰爭死亡愛情,而是“和”,即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楊的畫,則幅幅體現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中國畫和西洋畫作為兩種文化形態,區別并不在于意象、抽象和具象,因這三象中國畫有,西洋畫也有。繪畫史上唐代畫家曾借鑒了西域的畫風,西方的馬蒂斯等也借鑒過東方的畫風。楊的中西合璧,畫風三象均具,實乃當今另派也。
如果哪一天,楊的畫非要尋宗歸派的話,我卻認為他的畫既有抽象的形式,又有意象的內涵,就像他用的材質、形制、技法一樣,抽象意象是交融的,形式的抽象,主旨的意象,有時畫面還會出現具象的景物。應該說,他是在探索和開辟著一條中西合璧三象合一的現當代水墨油畫的新路徑,楊永智的山水畫卷,總流響著一首首現代朦朧詩和古典詩詞的意境,詩情畫意味道很濃,會讓你看不完品不夠!
楊隱匿十載,礪志礪筆,他探索的繪畫藝術路徑已然成形為一把利劍,鋒芒所向,直指古今畫家們奮勇沖擊的畫壇高峰。
編輯/馨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