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家》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的女性權益在倒退。許多報紙刊登過類似評論,認為中國年輕女性太挑剔,過于關注教育、職業地位和收入的“三高”,但“她們沒意識到,隨著年齡增長,她們越來越掉價,到拿到碩士或博士學位時已人老珠黃。 ”
這些文章的調子令人吃驚,畢竟到2010年中國26%的城鎮女性擁有大學學歷,比例是10年前的兩倍。在中國高校,女生表現優于男生也是常事。1990年中國城鎮婦女工資是男性的78%。到2010年這個比例降至67%。城鎮女性就業率也在下降,從1990年的77%降至2010年的61%。
美國學者萊塔·芬奇認為,如今,新世紀日益擴大的社會自由造就越來越多的女性單身。但這并非好現象,因為單身人群越少社會就越穩定,新組建的家庭可刺激消費和樓市繁榮。
法律也反映出對婦女賦權的轉變。2011年高法對《婚姻法》的一項解釋稱,夫妻離婚時財產不應平分,雙方應擁有各自名下的財產。
芬奇認為,該解釋具有嚴重影響。夸大“剩女”問題還令許多女性倉促走入不幸福的婚姻,且與不適合的男人結婚的條件是,同意不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房產證上。只有約30%的已婚女性在婚后房產的契約上有自己的名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