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為創新碩果點贊
本刊編輯部2015.10.28
9月29日,市科委發布了《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先導與優勢材料創新發展專項”成果,包括12納米碳納米管集成電路CMOS器件研制、埃博拉病毒快速診斷納米試劑盒等在內的先導與優勢材料領域10項科技創新成果均取得國際國內領先水平。行動計劃播下創新的種子,收獲了創新的碩果,令人欣喜,讓我們為此點贊。
先導與優勢材料是現代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基礎,處于全球科技創新與經濟競爭的戰略前沿。2014年4 月14日,本市發布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行動計劃下設的12個專項,“先導與優勢材料創新發展”專項位列第11項。該專項部署了3項重點任務,即納米材料原始創新和集聚發展、先導材料國產化開發和高端產業培育、優勢材料產業競爭力提升和輻射帶動。到2017年,要實現80項以上納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20項以上高溫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等先導材料及其應用產品的開發和批量生產,持續提升優勢材料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專項實施以來,市科委聯合相關委辦局,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建立了以應用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項目組織方式,圍繞納米技術原始創新、納米產業園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制等方面布局59個項目(課題), 一批原創性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此次發布的10項成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通過專項實施,北京在超導材料、非晶帶材、高性能磁性材料等優勢材料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逐步增強。
探索形成科技成果批量轉化“北京模式”,也是專項實施的重要成果。市科委等部門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著力打造科技成果批量轉化通道。一是承接院市合作,推進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轉化,探索政府引導資金、社會資金和科研成果三者的有機融合。二是針對企業需求,以應用為牽引,對接專項成果。三是發揮企業系統工藝集成優化能力,結合企業重點業務布局,全面承接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四是暢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創新鏈,建設專業孵化器,對接產業園、創新基地,實現基礎研究、小試、中試、產業化全鏈條無縫對接。
專項實施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創新機制委區共建產業園,實現科技與產業的對接。為了加速推進先導與優勢材料科技成果轉化,市科委與懷柔區政府聯合共建了北京納米科技產業園,與順義區政府聯合共建北京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應用聯合國家創新基地,與區縣聯合開展項目對接、現場調研和項目篩選,推動區縣出臺相關政策。納米產業園位于懷柔雁棲經濟開發區,在專項的支持下,先后有41項納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戶園區,總投資約50億元,初步形成了納米印刷、納米能源、碳納米材料、納米膜材料等板塊快速集聚的發展格局,產業園被科技部認定為“北京國家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第三代半導體聯合創新基地位于順義產業園,將匯聚全球創新創業人才,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運營方式打造第三代半導體的開放式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并在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承接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帶動京津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確定的重大科技專項,“先導與優勢材料創新發展”項目實施的碩果昭示出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在本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昭示著首都創新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