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浩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老油區的可采儲量、延長穩產期?江蘇油田在認真尋找著解開這道“斯芬克斯之謎”的金鑰匙。
今年,是江蘇油田成立40周年,向連續第22年實現原油穩定增長邁進的一年。江蘇油田針對油氣資源接替不及時、老區遞減加快的嚴峻形勢,積極實施“科技興油”戰略,取得良好效果。一季度,在完鉆的8口探井中,有5口探井試獲工業油流,探井成功率達到63%的全國同行業較高水平。同時,針對國際油價下降的不利局面,積極轉變觀念多產“效益油”,保持了原油生產穩定運行。
江蘇油田是一個典型的“小、碎、貧、散”復雜小斷塊油田,占據原油產量95%以上的兩大主力探區高郵凹陷、金湖凹陷的油氣資源探明率達到60%左右,個別主力區帶甚至超過了75%以上。經過長期高速開采,油田面臨著產量遞減加快、措施增油難度加大、開發成本上升等諸多困難。

□ 江蘇油田在湖灘上安裝采油機。孫克 供圖
如何走出困境,盡快實現油氣資源的良性循環?江蘇油田積極依靠科技進步,立足挖掘油氣資源潛力,努力提高勘探效益。在老油區滾動勘探中,大力推進高郵北斜坡阜寧組深層以及蘇北、阜陽探區中-古生界非常規油氣勘探;挖掘真武-吳堡斷裂帶和卞閔楊地區的勘探潛力。在新區油氣勘探上,深化廣東徐聞探區勘探研究,明確資源潛力;加快江弋陽盆地構造研究,為尋找新的勘探接替區帶奠定基礎。
他們著力抓好勘探項目全過程管理,嚴格把控工程質量,從源頭提升勘探效益。今年頭3個月,提交鉆探目標25個,完成全年井位計劃的39%,以1.76萬米的鉆井進尺,取得了63%的較高探井成功率。
其中,在高郵凹陷部署的3口評價井,均發現良好油氣顯示,聯X44井試獲日產26.4立方米高產油流,曹X65井試獲日產10.9立方米工業油流,黃X162井電測解釋油層、油干層5層14.6米。在高郵凹陷北斜坡的油氣勘探也取得新發現,花X38井抽汲日產油15.2立方米、桃6井抽汲日產油6.6立方米、橋X17井日產原油達到20多立方米。同時,廣東徐聞新區的徐聞X9井鉆探成功,測井解釋油層2層4.9米。
上述勘探成果,初步測算新增預測儲量304萬噸,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贏得了主動。
任何油田都會在歷經高速開采之后,不可避免地從穩產期走向遞減期,直至廢棄。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老油區的可采儲量、延長穩產期?江蘇油田在認真尋找著解開這道“斯芬克斯之謎”的金鑰匙。
他們積極開展老油區細分層系、井網加密、控水穩油等新技術工藝,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重點做好三個層面上的工作:一是把科技投入放在發展核心技術、專有技術和基礎應用技術上;二是對資源、成藏、成烴等基礎性問題進行積極探索,大力開展三次采油研究工作;三是圍繞滾動增儲、提高水驅采收率等方面,組織科技攻關,著力消除制約增儲上產的瓶頸。
江蘇油田經過多年開發,千米地層之下油井套管密布,如同“蜘蛛網”。要在如此復雜的地下鉆遇新油層,鉆井“防碰繞障”技術便成為法寶。
陳堡油區年產油20多萬噸,是長江下游最大的油田,由于油區地處水網密集地帶,鉆勘探新井的難度很大。他們積極利用鉆井“防碰繞障”技術,多打高效油井。選準的側陳3-37A井,四周已有5口采油井,油井套管最近距離僅有15米,施工難度全國少見。該井開鉆后,科技人員駐井跟蹤施工情況,對比鄰井坐標及時指揮鉆頭在千米地層之下蛇形繞障前行。終于在“井叢”中成功打出一口日產油超10噸的高產井。接著,又陸續在側陳3-59、側陳3-30等井上獲得成功,增產原油30多噸,效果喜人。
老油井經過多年生產,地層內的油井套管因破損嚴重而被迫關井,是老大難問題。對此,江蘇油田積極應用“一體化自封自鎖斜向器技術”,先封堵千米地層下的油井套管破漏處,再利用原井筒進行開窗側鉆,另辟產油新通道,使“死井”復活。該工藝在側富—18平1井上成功應用后,日增產原油16.5噸,效益顯著。
截至4月上旬,江蘇油田已累計實施老井側鉆工藝22井次,投產19口井,日增油65噸,新增2萬噸產能。老油區精細挖潛,采出了新效益。
江蘇油田目前投入開發的老油區有30多個,平均采收率不到30%。經過長期高速開采,這些油區均先后出現了產量遞減加快、措施增油難度加大等諸多困難。
面對嚴峻形勢,他們提出“向新工藝新技術要效益,在老區油層的措施到位上下功夫”的口號,積極探索原油經濟開發新途徑,要求每一口油井的措施作業,都要做到技術論證過“三關”:深度剖析油井低產原因,結合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成果,初步篩選出措施井位;突出地質、工藝、作業“三大系統”結合,讓施工方案更好體現新工藝技術的有效應用;對措施井方案進行經濟預算分析,堅持剩余油少不上、工藝成本太高不上,減少措施井無效投入。
陳3平24井,是年初部署的一口水平井,投產后不久便因地層能量不足,產量快速遞減。對此,科技人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實施油井壓裂工藝,改造油氣儲層,經過奮戰,該井壓裂成功,日產油量上升至4.8噸。
側許35-1井,是一口老區挖潛井。該井裸眼段長880.85米,最大井斜42.3度,油層底界還有30米的高壓水層,施工難度很大。他們精心組織方案討論,確定采用微硅低密度水泥漿固井降低施工壓力、有效封隔高壓水層的施工方案。僅用72小時,便優質完成了該井側鉆,鉆遇油層6層26米,日產油16.5噸。同時,初步預測許35東塊新增含油面積0.2平方公里,地質儲量50萬噸以上。
今年以來,新投產的安豐14-1A井、側花3-6等側鉆井,分別產油6噸以上,取得良好經濟效益。韋2-95A井實施調補層后,油井含水降至1%以下,日增油11噸以上。
同時,江蘇油田按照“研究一批、試驗一批、應用一批”的思路,大力實施適合蘇皖兩省油區油藏特點的三次采油技術。其中,在橋7平1井實施二氧化碳單井吞吐,投入費用35萬元,增油300噸,創效120多萬元;花26-10井注入二氧化碳,日增油3.8噸,在小投入換來大效益的同時,也拓展了油區增產領域。
目前,江蘇油田采油工藝技術日趨完善,基本形成了具有鮮明自身特點、適應不同油藏和不同地域開發的幾十項配套技術,使油田開發逐步走出低谷,實現了原油產量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