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文娟 鄭麗君 付凱妹
今后數年,全球煉油依然會面臨油品質量升級、替代能源沖擊以及煉油利潤不斷降低的不利形勢。
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及歐洲等地區油品需求下降等影響,2014年全球煉油能力達到43.98億噸/年,比2013年下降0.08%;共有煉廠646座,比2013年增加1座;煉廠平均規模達680.8萬噸/年,略有下降。全球大部分煉廠處于減產狀態,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法國、印尼等國有煉廠關閉情況。西歐地區煉廠由于成本較高,導致整個煉油能力大幅下降。亞洲地區仍然是主要的煉油能力增長地區,油品需求仍然是煉油能力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全球最大的煉油公司、最大煉廠排名與2013年相比均沒有太大變化。在分地區煉油能力統計中,亞洲地區小幅上漲,非洲、東歐地區與2013年基本持平,北美、西歐、中東、南美地區均有所下降。亞洲地區仍為全球煉油能力最大的地區,共有163座煉廠,較2013年減少1座;北美地區煉油能力達10.79億噸/年,與2013年基本持平,擁有煉廠146座,較2013年減少1座;西歐地區煉油能力為6.66億噸/年,91座煉廠,較2013年減少3座。
從全球最大的煉油公司來看,埃克森美孚依舊以2.73億噸/年的煉油能力穩居榜首,殼牌、中國石化分列二、三位。雪佛龍因其控股的加德士澳大利亞公司關閉了悉尼的675萬噸/年Kurnell煉廠,公司排名降至第10名;美國Sunoco公司由于剝離了其賓夕法尼亞州875萬噸/年Marcus Hook煉廠和費城1650萬噸/年煉廠,被臺塑石化取代了第25名的位置,其余各家公司與2013年排名大致相當(見表1)。
從全球最大煉廠統計來看,排名與2013年完全相同(見表2)。
受來自亞洲、中東、俄羅斯和美國的成品油進口增加及自2008年以來歐洲成品油需求下降14%的影響,歐洲煉油能力持續過剩。自2007年以來歐洲已關停14座煉油廠,未來6年仍將關停12座煉油廠。
在西歐,煉廠利潤微薄,加上煉油能力過剩和油品結構供需不平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煉油企業處境艱難,BP、道達爾等石油巨頭正加速調整下游業務,將投資逐漸轉向上游業務。受此影響,2014年西歐煉油能力進一步降低,從2013年6.79億噸/年降至6.66億噸/年。煉廠數也由2013年94座降至91座,其中法國關停的煉廠最多。
亞太地區發達國家的煉油能力正在下降,新興經濟體則在增長。由于許多國家進口成品油的成本更低,因而目前未有新建項目公布。2014年,由于需求持續下降,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均選擇關閉部分煉廠以減少煉油能力,但仍然過剩。
亞洲大陸其他國家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印度和越南正在擴能。中國煉油能力的增長是需求增速的2倍,2012年和2013年分別增加4350萬噸/年和3500萬噸/年,另有1500萬噸~2000萬噸/年煉油能力將投產。印度也在迅速提高煉油能力,預計增速將在2015年印度石油公司(IOC)的Paradip煉廠投產后放緩,印度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印度將繼續出口約5000萬噸/年的油品,但國內需求最終會上升到與煉油能力相當的水平。越南也將從煉油能力不足轉為能力過剩,到2015年其唯一的Dung Quat煉廠將擴能達到1000萬噸/年(20萬桶/日)。該廠目前僅能滿足越南30%的燃料需求,多家機構計劃在國內再建6座新煉油廠,如果這些煉廠全部建成投產,屆時將導致產能過剩。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增長乏力,復蘇進程跌宕起伏,石油需求增速放緩,自2014年6月以來,原油價格急劇下跌,現已跌破2009年3月以來的最低點,跌至45美元/桶左右。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油價大跌主要由石油需求趨緩引起,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原油價格將維持在低位運行。受此影響,煉油業將持續下行,全球煉油業將會進一步加速調整。
全球煉油中心將繼續向亞太地區東移。由于歐洲地區市場需求不振,該地區煉油能力將繼續縮減。中國、印度等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這些地區油品需求的增長,促使亞太地區的煉油能力持續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一些大型煉油項目的投產,該地區煉油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盡管油價大跌也無法緩解,煉油能力將嚴重過剩。
全球煉廠平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加氫能力不斷提高。在日趨嚴格的油品質量升級等因素的影響下,煉油企業壓力重重,一些能耗高、規模小、油品質量不過關的小型煉廠即將面臨淘汰。與此同時,隨著一些千萬噸級以上大型煉油項目的上馬,預計全球煉廠平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亞太等地區清潔燃料需求增長,全球加氫能力尤其是汽柴油加氫能力會繼續提高。

表2 2014年世界最大煉廠排名
頁巖油氣資源的開發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全球煉油業發展格局產生影響。目前,美國頁巖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估計,美國頁巖油將在2019年達到峰值4.8億噸/年。頁巖油氣資源的開發影響了北美地區煉廠和石油產品的價格和利潤,美國幾乎所有地區的煉油商都可以利用廉價的北美原油,石油產品不再依賴進口補給,轉而出口亞太地區。歐洲地區油品需求降低,以及北美等地區汽油產品需求的降低,使得歐洲煉油能力過剩,部分企業還將停產或減產。
綜上所述,今后數年全球依然會面臨油品質量升級、替代能源沖擊,以及煉油利潤不斷降低的不利形勢,競爭力強、規模效應顯著、原油供給充足、油品走向穩定的煉廠將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那些設備技術陳舊落后、經濟效益差、油品需求方向不明的煉廠將逐步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