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賈永存 鄭宣懿
彭光勤,“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石化、中央企業“雙料”勞動模范。在中國石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第一套芳烴裝置——海南煉化6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建設投產的3年多時間里,被譽為拼命三郎。
彭光勤是海南煉化副總工程師、芳烴部部長,同時擔任對二甲苯項目部經理,既負責項目前期的方案論證與審查,又承擔著項目建設、開車和生產運行的管理任務。面對這么繁重的任務,他分身無術,靠的是延長工作時間拼命干,“5+2”“白+黑”成為工作常態。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經常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投料試車關鍵階段更是吃住在現場,夜以繼日工作。去北京出差多次,卻難得有時間見一見在北京的女兒。公司派他出國考察設備,他放不下現場的工作,主動放棄了出國機會……
“芳烴國產化責任高于天”,這是彭光勤經常說的一句話。拼命也要超過國外技術是他始終的追求。他遍訪國內在建和已經建成的芳烴裝置,調研設計、建設及運行亮點,把別人的長處揉進6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中。

□ 彭光勤在辦公室里。鄭宣懿 攝
彭光勤與設計單位一起,對方案反復論證,實現了芳烴生產裝置低溫余熱蒸汽發電、加熱爐大型化、超大型板換國產化應用、低壓排放系統裝備油氣回收、芳烴裝置地下防滲漏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突破。通過芳烴生產核心技術、配套技術、設備選型和環保技術的全面創新,第一套國產化芳烴裝置在能耗和綜合競爭力方面遙遙領先于采用進口技術的同類裝置,成為行業領跑者。特別是首次采用回收塔頂低溫熱量進行蒸汽和氨水發電,使整個芳烴生產過程發電量大于耗電量,不但一度電不耗還向外輸電,每年僅節約電費就達1.5億元。
拼進度更要講科學。彭光勤科學組織,強化總包、分包單位的協調,以項目開車促工程建設,工程建設與開車生產并行,有效地推動了工程建設進程。從一開始就貫徹清潔化施工和無土無雜物安裝,保證了項目總計170公里長的管道管網和設備內沒有異物和雜質,省去了蒸汽吹掃、水沖洗和水聯運等常規開車程序,節約了至少3個月的開車時間。對于吸附塔、二甲苯塔、爐子、壓縮機、發電機組、8臺進口泵的安裝等重點、難點、關鍵點,科學統籌,合理安排交叉施工。
二甲苯塔建設過程中,彭光勤提議實行筒體焊接與塔盤安裝立體交叉,同時進行;施工到四分之三高度時,提前上試壓水;后四分之一塔體段,邊焊接、邊裝塔盤、邊上水;施工完畢后直接進行水壓試驗,實現了全塔焊接、塔內件安裝、上水同時作業的突破,二甲苯塔比原計劃至少提前4個月建成中交。施工后期,“三查四定”與工程收尾同步進行,工程焊接一結束,就直接交付生產進油、聯運試車,將開車時間又至少提前3個月。投料試車全過程實現了不停泵、不熄爐、不停車、不退油,從抽提裝置進油后50天打通全流程,創下了從二甲苯分餾裝置進油后29天產出對二甲苯產品的新紀錄。項目從土建施工到開車成功僅用13個月、提前半年投料出產品,創造了國內外同類裝置工程安全、快速、高水平建設和一次開車成功的奇跡。

□ 彭光勤在現場與工作人員探討。鄭宣懿 攝
彭光勤創新工程建設HSE管理模式,整合總包、分包、監理三方HSE管理人力資源,劃片分區、責任到人。他帶領管理團隊每天早上5點鐘到達現場,比施工工人還早,每天晚上比施工工人要晚離開現場。通過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不間斷的檢查監督,不留空間和時間的死角、盲區,不論晴天雨天,不論地下高空,也不論設備內部外部,只要有人在施工作業,就有HSE人員在監管,實現了項目全過程施工無一人傷害、無一臺設備損壞的好成績。
彭光勤的拼命精神讓參建單位印象深刻。二甲苯塔內件開始安裝,他爬上幾十米高的腳手架,鉆進油膩濕滑、焊渣飛濺的塔內檢查內件焊接質量與桁架量安裝水平度。吸附塔格柵一旦安裝就位,就將長達10年不能再拆開檢修。面對這種極高的安裝質量要求,彭光勤放心不下。他在悶熱的吸附塔內拿著噴壺逐條焊縫氣密檢查,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出來后連體服早已經被汗水浸透。地下雨水管道鋪設完成土方回填前,他拉著監理人員,戴上頭燈從排水主管道的一端進去,貓著腰從另一端出來……
芳烴國產化承載著石油石化幾代人的夢想。以彭光勤為代表,匯集中國石化科研、設計、施工等精英的海南煉化芳烴裝置建設者,圓了國產“芳烴夢”。海南煉化芳烴裝置以國產化創新、清潔生產、節能高效的良好形象,展示著中國石化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領跑全球芳烴產業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