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艷娜
高職《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探析
——以濮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錢艷娜
目前,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不容樂觀,為了保證生源招生途徑多樣化。以濮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2014年單招生占招生總數的50%,還有一部分預科生,學生整體質量下降,再加上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高職院校加快課程改革步伐,加強對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財務會計實務》這門課程,對其教學改革方案進行了全面論述。
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教學方案
《財務會計實務》是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開設的一門以崗位能力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教學做一體、課證深度融合的核心專業課程。本課程主要講述崗位職業能力所涉及的基本核算理論、具體核算方法和賬務處理技能,培養學生從事會計工作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知識、基本業務技能和實務操作能力。
本課程的前導課程有《基礎會計與實訓》、《會計基本技能》、《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后續課程有《財務管理與實訓》、《會計電算化》、《審計實務》、《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等,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發揮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一)情境設計與內容選取
本課程橫向按會計核算崗位設計7個教學情境,縱向每個崗位以任務為驅動,按照“填制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的會計工作過程來設計,形成縱橫交錯的系統化課程內容。
在具體內容的選取上,通過深入調研充分了解會計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及要求,將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真實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內容。參照會計職業資格標準,將會計從業資格、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考試內容融入課程,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職業資格標準的一致,有利于學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步驟
按照職業成長和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序化為“單項情境教學——校內單項模擬實訓——校內綜合模擬實訓——校外綜合實訓”四個階段。其中,校內情境教學根據工作任務導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扮演不同角色,在教師指導下依據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組織教學。教學組織步驟如下(見表1):
(三)教學組織與安排
按照會計核算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將教學內容整合序化為以下7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分若干個子情境,子情景又分若干項工作任務,共26個子情境,61項具體工作任務。具體任務安排如下:見表2。

表-1 教學組織步驟
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階段,采用任務驅動法、案例分析法、直觀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高職教育特色。
靈活運用課件、視頻、動畫、音頻、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大力推動和落實網絡教學在課程中的運用,將課程標準、課程實施方案、授課計劃、教學課件、課程教案、實訓指導書、模擬試卷等課程資源傳到網上,為師生學習交流提供良好平臺。
1.以會計核算崗位為載體設計學習情景,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和職業證書充分對接。
2.以“排隊式”頂崗實習為載體的工學結合。鑒于企業財務保密性和崗位設置唯一性特點,無法實現大規模頂崗實習。本課程構建排隊式頂崗實習模式,3—6人為一組輪流參加專業頂崗實習,體現工作與學習緊密結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發揮校外實訓基地的育人功能。
3.以生產性實訓為主體的“253結構”全過程考核。本課程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253”課程考核標準,其中,平時成績占20%、生產性實訓占50%、期末考核占30%。將知識考核與能力測試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突出以生產性實訓為主體的全過程考核法,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核與評價。

表-2 學習情境設計與學時安排
[1]教育部.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教育報,2011.7.8.
[2]倉萍萍,王奇杰.高級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會通訊,2014年第8期.
(作者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