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枝 李玉紅
基于“崗課證賽融合”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優化研究
張亞枝 李玉紅
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應按照會計工作崗位群要求和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所需的知識和能力設置課程體系,并把會計技能競賽項目納入到專業課程授課計劃和實訓內容中,做到“崗、課、證、賽”深度融合,從而順利實現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設置;會計電算化專業;崗課證賽融合
(一)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學生工作崗位結合不緊密
我院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稅法和審計為主線的學科體系。這種課程設置使會計教學與會計工作不能有機結合,學生畢業后往往要花較長時間才適應職業崗位工作。
(二)專業課程設置忽視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從業人員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職業紀律,是會計人員做好會計工作的根本和重要條件。如果在教學中忽視給學生灌輸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那么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發生道德沖突時將無所適從,這將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缺乏這方面的課程,有的僅為會計從業資格考證的需要,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納入課程體系,顯得有些流于形式。
(三)專業主干課程內容重復較多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部分主干課程內容上存在交叉重復。如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會計理論體系和會計目標、會計要素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重復;成本會計與財務會計在成本計算與管理方面的重復;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在存貨管理、決策方法、全面預算等方面的重復。多遍重復的課程內容模糊了學生對不同性質企業會計特質的把握,既浪費了相對有限的課時資源,又無益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四)專業課程設置未考慮學生考取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需要
目前,適合高職會計類專業在校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初級會計資格證等。據對我院2013級會計電算化學生的調查統計,學生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覺得難度最大的課程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這我院未設置該門課程有很大的關系,該門課程僅從2014級學生才開始設置。
(一)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崗、課、證、賽”融合優化課程設置的內涵
“崗、課、證、賽”融合中,所謂的崗是指會計工作崗位群,主要包括出納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總賬會計崗位、會計主管崗位等;課是指高職會計電算化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如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等;證是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財政部頒發的助理會計師證書、審計署頒發的助理審計師證書、省財政廳頒發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等;賽是指社會和學校內部舉辦的各類會計技能大賽,如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會計技能大賽等。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崗、課、證、賽”融合優化課程設置應遵循的原則
1.市場化原則。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必須結合市場需要進行優化設計,這需要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專家和一線教師等多方參與研究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把學校課程與職業生活聯系起來,增強會計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2.除舊納新原則。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要關注新的會計準則變化和信息技術給會計專業帶來的影響。例如將2013年營改增政策解讀、案例分析及會計核算等方面的教學內容納入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
3.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數量結構、學時分配及授課時間安排要合理。專業課程開設既不能太泛太少,又不能設置過細、過多,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如果把專業課的某一章節作為一門課開設,這既擠占了專業主干課程的課時,又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我院在會計電算化教學計劃中開設了財務報表分析、稅務籌劃課程,而作為其基礎課的統計學卻沒有開設,這樣導致學生對許多術語和計量工具不了解,很難保證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
(一)以崗設課:根據會計職業崗位群及工作技能要求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對我院2014屆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高職會計電算化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及會計中介機構,會計電算化學生主要從事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申報、會計主管及審計助理員等崗位,其中出納員崗位是會計職業崗位群中的基層崗位,會計核算員和納稅申報崗位是會計職業崗位群中的核心崗位。因此,構建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應以出納、會計核算等崗位群及工作技能要求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突出崗位技能訓練。

表1 :會計職業崗位與課程設置對應表
(二)以證融課:課程設置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無縫銜接,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
按照會計法的相關規定,會計專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慮在校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應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證項目與有關專業課程設置直接掛鉤,實現職業資格證與專業課程考核相結合,使職業教育真正融入學歷教育。考慮到學生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和服務企業的需要,在設計課程結構、制定教學大綱、安排授課計劃時應盡可能與職業考證的時間、要求和內容保持一致。課程考核方式上可采取以證代考或免考等考核方式,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報證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過率(見表2)。
(三)以賽強課:將會計技能競賽融入到專業課程實訓中,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由于競賽具有趣味性和激勵作用,將會計技能大賽項目融入到專業課程的實訓教學中,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通過開展競賽培訓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表2 :會計職業資格考試與課程設置安排一覽表

表3 :會計技能競賽與課程設置對應表
總之,“崗、課、證、賽”融合優化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整體優化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以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初級會計師證為具體目標,以全國職業院校會計技能競賽項目來強化訓練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內容與淘汰過時內容,最大程度地實現課程學習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1]張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崗位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11,(2).
[2]劉洪海.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3).
[3]楊艾.會計專業崗課證賽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33).
(作者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2014年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級課題《基于“崗課證賽融合”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優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4LX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