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紅,歐陽穎,梁立陽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廣東 廣州 510120)
卵睪型性發育障礙八例臨床分析
董 紅,歐陽穎,梁立陽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 分析卵睪型性發育障礙患兒的臨床特征,探討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方法回顧性分析8例卵睪型性發育障礙患兒的臨床資料,行染色體、腹部B超、性激素水平和性腺病理檢測。結果8例卵睪型性發育障礙患兒,社會性別2例為女性,6例為男性。臨床表現為尿道下裂、隱睪、小陰莖4例,女性陰蒂肥大伴勃起2例,女性外陰伴陰唇內腫物2例。染色體核型分析3例為46,XY SRY陽性、3例為46,XX、1例46,XY(66%)/XX(33%)、1例45,XO(18%)/46,XY(62%)/47,XXY(20%)。病理活檢結果5例左卵巢右睪丸、1例雙側卵睪,1例左卵睪右睪丸,1例左卵睪右卵巢。7例行手術治療,最終選擇性別與社會性別一致。有2例接受性激素替代治療。結論卵睪型性發育障礙臨床表現多樣,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患兒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患兒自身特點,實現個體化治療。
卵睪型性發育障礙;臨床特征;治療
卵睪型性發育障礙(Ovotesticular disorders of sexual development,DSD)為性腺發育異常中的一類,指卵巢和睪丸同時存在于同一機體中,在性別畸形中約占10%[1]。本文回顧性分析8例卵睪型DSD患兒的臨床資料、診斷及治療,以期提高對該病的認識。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3-2013年就診于我院的8例卵睪型性發育異常患兒,男性因隱睪或尿道下裂就診,女性因陰蒂肥大伴勃起或外陰腫物就診。
1.2 方法 提取患兒的相關資料:(1)患兒的母孕史、家族史;(2)生殖器外觀;(3)盆腔及生殖器B超;(4)血清性激素水平;(5)染色體核型、SRY基因檢測結果;(6)病理活檢結果;(7)治療方案、手術名稱及最終性別選擇。
2.1 概況 8例患兒中2例社會性別為女性,6例為男性。初診年齡2~16歲,中位年齡為6.5歲。例8伴有腭裂,例5有孕期保胎史,例6有家族史,其胞姐為女性假兩性畸形。
2.2 生殖器外觀及性腺 生殖器外觀表現多樣,表現為尿道下裂、隱睪、小陰莖4例,女性陰蒂肥大伴勃起2例,女性外陰伴陰唇內腫物2例。8例行B超檢查,5例隱睪,3例見幼稚子宮、卵巢或輸卵管。8例行病理活檢,見表1。

表1 卵睪型DSD患兒生殖器外觀、影像學及病理結果
2.3 性激素水平及染色體核型分析 8例行染色體核型分析,3例為46,XY,3例為46,XX,2例為嵌合體。7例行性激素檢測,2例(例3、例6)提示FSH、LH升高,提示性腺功能不全,5例(例2、例4、例5、例7、例8)性激素處于青春發育前水平。6例行SRY基因檢測,3例為陽性、3例為陰性,見表2。
2.4 治療方案 2例社會性別女性患兒(例2、例8)行性腺活檢并切除,繼續按女性撫養。例3、例6為 16歲患兒,已進入青春發育期,可見喉結及少量胡須。促黃體生成素(LH)以及促卵泡生成素(FSH)明顯升高,提示性腺功能不全。綜合家長及患兒意見例3行隱睪下降固定術,例6行睪丸切除及尿道整形術。術后予睪酮替代治療。其余病例處于青春發育前期,例1、例4、例7行子宮、附件切除及尿道成形術,作為男性撫養。例5僅行活檢未行手術治療,以男性撫養,見表3。

表2 卵睪型DSD患兒的染色體核型及激素水平

表3 卵睪型DSD患兒的治療方案
性別分化是由染色體組型決定性腺性別,性腺性別決定性別表型的連續過程,當這一過程發生紊亂導致了染色體、性腺與表型不一致時即出現性發育異常。卵睪型DSD的染色體核型有多種表現:60%染色體核型為46,XX;20%為46,XY;其余為46,XX/ 46,XY、45,X/46,XY或其他嵌合體[2]。本文病例中37.5%為46,XY、37.5%為46,XX、25%為嵌合體,因本文中病例數較少與已報道的核型百分比不一致。46,XX卵睪型DSD的發病機制有X-Y異常交換學說;46,XY或嵌合體核型的卵睪型DSD發病機制主要有SRY基因點突變、SRY基因缺失或移碼突變[3]。
卵睪型DSD的診斷最終依靠病理活檢證實卵巢和睪丸同時存在于同一機體中,其性腺表型分雙側型:兩側均為卵睪;單側型:一側為卵睪,另側為睪丸或卵巢;片側型:一側為卵巢,另側為睪丸。本文病理活檢示5例左卵巢右睪丸,1例雙側卵睪,1例左卵睪右睪丸,1例左卵睪右卵巢。其中4例睪丸發育不良。與以往報道的“睪丸和卵睪多在右側,卵巢在左側的規律”相符[4]。
卵睪型DSD的治療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的目的是達成生理性別與撫養性別一致,從而達到與心理性別的一致性[5]。本文病例中有2例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檢測FSH及LH水平明顯升高,提示性腺功能不全。醫師建議行性腺切除,但1例未接受醫師建議,最終行隱睪下降術。一般認為發育不良或位置異常的性腺易于發生腫瘤,46,XY的腫瘤發生率約為10%。因此對所有的含Y染色體的性腺發育不全的患者均應切除雙側性腺組織以預防腫瘤的發生[6]。但Oakes等[7]認為除懷疑有性腺惡變或者在青春期前發生女性男性化外,性腺切除應該在青春期之后。另6例未進入青春發育,激素水平處于低水平,結合病理活檢所見睪丸發育情況行相應手術治療。其中3例應用腹腔鏡手術,近年來腹腔鏡技術因其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快而被廣泛應用,對于性腺位于腹腔內者,采取腹腔鏡探查并切除性腺是最佳選擇[8]。
總之,對于確診的卵睪型DSD患兒應盡早確定性別,減小對其身心健康的不利影響[9]。確定性別時需要綜合考慮患兒外生殖器解剖條件及家長意愿等多種因素。手術和激素治療是性發育異常的主要治療手段。
[1]曾畿生,王德芬.現代兒科內分泌學:基礎與臨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53.
[2]鄧 敏,趙洪福,車與睿,等,真兩性畸形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男科學雜志,2012,26(6):55-56.
[3]Barbaro M,Wedell A,Nordenstr?m A.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J].Seminars in Fetal&Neonatal Medicine,16(2011):119-127.
[4]毛曉健,劉 麗.染色體核型為45,X/46,XY的Turner綜合征2例[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2(10):1495-1497.
[5]黃瑩瑩,李 嬪.兒童性發育異常的臨床特征及染色體核型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3(4):450-453.
[6]葛秦生,田秦杰.實用女性生殖內分泌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4-95.
[7]Oakes MB,Eyvazzadeh AD,QuintE,et al.Complete androgenin-sensitivity syndrome—a review[J].J PediatrAdolesc Gyneool,2008,21(6):305-310.
[8]侯發杰,齊山美,袁中順.腹腔鏡在真兩性畸形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4,9(4):252.
[9]陸良生,阮雙歲,畢允力,等.45例兩性畸形患兒的診斷及治療分析[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11,10(1):56-57.
R729
B
1003—6350(2015)15—2305—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5.0831
2014-12-27)
董 紅。E-mail:donghong02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