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杰 彭長遠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近年來,考察失真失實、“帶病提拔”、“帶病上崗”等問題時有發生,干部群眾對此深惡痛絕。用人失察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文化的健康發展,助長了黨內腐敗現象的滋生,削弱了領導干部隊伍的戰斗力,更損害了我黨領導干部的形象,危害可謂嚴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逐步加強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管理,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嚴格貫徹落實。為此,實際工作中,如何選好人用好人,切實避免用人失察問題的發生,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堅持黨管干部首要原則,突出黨委領導把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作為我國干部人事制度最鮮明的政治特色,它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的根本保證。黨管干部要取得成效,核心就是黨委要掌握好在干部選拔任用上的話語權和決定權,從醞釀動議到民主推薦,從組織考察到討論決定,都要嚴格把關。在干部問題上必須集體主導、集體把關,領導干部的個人作用要在集體中發揮,不能獨斷專行。正確處理堅持黨的領導與發揚民主的關系,兩者有機結合,要多渠道聽取群眾意見,既不能簡單以票取人、以分定人,更不能違背黨的群眾路線,在用人上搞神秘主義。積極嘗試實行重要崗位干部人選由黨委初始提名、合理確定會議投票推薦參加人員范圍、明確民主投票環節所占權重等。只有堅持好黨管干部原則,才能形成“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的良好局面。
2.明確干部選拔任用標準,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以什么樣的標準選人,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并將其寫進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簡稱《干部任用條例》)的總則第一條,這不僅明確了新時期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更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衡量干部好壞提供了準則。實際工作中,要以這20字作為具體標準綜合考量。認清用人標準與用人導向的關系,兩者緊密相連、互不矛盾,把好干部標準堅持好、落實好,就是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導向對了,就能把正氣樹起來,激發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導向錯了,就會影響干部的積極性,貽誤我黨的事業。
3.嚴格執行《干部任用條例》,提升干部工作質量。新修訂的《干部任用條例》,是我們黨新時期選人用人的總章程,為進一步做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具體操作中,可以探索在細、深、實、嚴、新上下功夫。“細”就是精細操作,研究制定具體的干部選任工作實施細則,確保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辦法;“深”就是深度把握,準確掌握條例精神實質,切實提高貫徹條例的水平;“實”就是求真務實,要善于結合具體工作、客觀實際來抓好條例的貫徹執行;“嚴”就是從嚴對待,嚴格遵守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十不準”,以嚴的態度、嚴的措施、嚴的激勵保證條例貫徹執行到位;“新”就是創新實踐,在制度方面,《干部任用條例》做出原則性規定要求的同時,也在具體操作上給基層進一步創新預留了研究和探索的空間,結合實際工作對新情況新問題予以探索嘗試。作為基層黨組織,要嚴格貫徹執行《干部任用條例》,認真領會、強化執行、探索創新,全面提升干部工作整體水平。
4.建立健全責任追究機制,有效杜絕用人失察。《干部任用條例》中,對于用人失察失誤造成嚴重后果的追責制度,為我們追究用人失察責任提供了依據和準繩,明確用人失察的界限,結合產生問題的原因,實際工作中的用人失察責任追究應從推薦、考察、決定和監督這四個關鍵環節著手,分別建立四個環節的責任追究制,進一步明確四個環節的責任主體、責任追究內容以及責任追究形式。各環節出現問題誰負責任?出現哪些問題要負責任?出現問題后要怎樣追究責任?只要我們弄清楚、回答好這三個問題,用人失察的責任追究就不會只是隔靴搔癢說說而已,而成為能夠產生強大約束力和震懾力的有力機制,就能真正幫助我們有效杜絕用人失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