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偉
強化優勢應對競爭 加快建設現代乳業
祖偉
乳業是彰顯我省經濟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是優化農業結構、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產業,也是支撐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落實“穩增長、調結構”新要求,加快現代乳業建設,打造龍江經濟發展新優勢,已成為我們亟待認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課題。
發展乳業是我省推進國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打造優勢產業的必然選擇。從我省實際分析,食品產業具有成為第一大產業的潛力和優勢。畜牧業是前驅種植業、后帶加工業的中軸產業,是綠色食品產業的重要支撐。乳業是聯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服務業的完整產業鏈,加快乳業發展,可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謂一業興多業旺。2014年,全省原料奶生產實現產值200億元;乳品加工業產值40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34.5億元,上繳稅金近20億元。據初步測算,全省乳業及相關產業總產值已達600億元。按照“兩牛一豬”規劃,到2020年,我省乳業將打造成產值千億、稅收50億的大產業,成為拉動龍江經濟的新興替代產業。由此可見,進一步發掘我省的資源優勢和潛力,打造食品第一大產業,當為首選。
我省是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實現糧食就地轉化增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必須緊緊依靠乳業。近年來,隨著我省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已誘導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食品工業的機會。奶牛養殖業能夠實現糧食過腹轉化,安置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使農民在充分就業和糧食轉化中增加收入。據測算,1公斤玉米轉化成牛奶平均增值0.5元左右。2014年,全省奶牛養殖業轉化糧食40億斤,實現過腹增值效益10億元。全省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30多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15元,其中杜蒙、富裕、雙城等奶業大縣的農村人均奶牛收入超千元,奶牛已成為農民的“鐵桿莊稼”。實踐證明,利用我省糧食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實現糧食就地轉化增值,既為糧食找到一個很好的出路,也能有力地保證農民持續增收。
在全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油、煤資源型產業量價齊跌,替代產業發育滯后;糧食持續增產,但在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擠壓下,農民持續增收難以為繼。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挖掘經濟增長潛力,破解糧食增產不增收難題,迫在眉睫。立足我省實際,著眼長遠發展,優化農業結構,拓展增值增效空間,做大做強乳業應是有效途徑,也是必由之路。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農業內部結構向畜牧業上調,深入實施“兩牛一豬”規劃,提升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平;引導種植結構向糧經飼上調,支持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飼料飼草種植。進一步明確了畜牧產業在我省現代農業中的重要地位,為優化調整農業結構指明了方向。發展乳業,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業總產值、畜牧業產值和牛奶產值保持合理的比例。農業發達的歐洲國家牛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第一位,一般比重為18%—28%;畜牧業現代化國家的牛奶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比例都較高,美國為23%,荷蘭超過50%,而目前我省牛奶產值僅占畜牧業的12%,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不足4%,其上升空間較大。發展乳業,能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種植業的比較效益。據測算,1畝青貯通過過腹轉化,比種植普通玉米效益高2—3倍。因此,我省大力發展乳業,向種養加全產業鏈延伸,能夠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漁結合的現代農業結構,有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的空間。
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和體質,讓祖國下一代喝上優質安全放心奶,龍江乳業責無旁貸。我省不但自主培育了完達山、龍丹、大慶等一批全國知名乳制品企業和產品品牌,而且雀巢、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等國內外著名乳品企業也紛紛把我省作為高端產品的主要基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國產乳業陷入信任危機,而我省乳制品以優質、綠色、安全、放心深受國民青睞,生產的約80%嬰幼兒奶粉銷往省外,也就是說,國人每喝六杯奶就有一杯來自黑龍江,樹立了龍江誠信、責任和承擔的良好形象。可以說,讓“中國的奶瓶子”牢牢地攥在中國人自己手里,用優質、綠色、安全、放心乳制品養育祖國健康下一代,是龍江奶業的責任和使命。
黑龍江發展乳業具有獨特的資源、區位和比較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積淀了厚實的產業基礎,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消費潛力,完全具備實現大發展快發展的要素條件,在今后一個時期必將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當前,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是提高奶牛單產和鮮奶及其產品質量的唯一路徑。由于我省大力推進現代奶牛場建設,加快了發展方式轉變,未來3-5年,我省奶牛存欄增速將有所減緩或出現年際間負增長,但規模養殖奶牛單產水平將會明顯提高,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鮮奶總產量將穩固增長;乳制品總量也將呈穩固增長趨勢,其中嬰幼兒配方粉和安全放心的液態奶具有明顯增長空間和優勢。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來自外部的挑戰。我省乳制品品牌不夠響、營銷渠道不順暢、整體競爭力不強等;歐盟已取消鮮奶生產配額、中澳自貿協定也將于年底生效,我省乃至我國乳業面臨的國際競爭將更為激烈。可以說,機遇挑戰并存、困難潛力同在、壓力動力共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十三五”時期,龍江乳業將主動適應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強化改革創新,突出提質增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奶業整體競爭力,加快乳業強省建設步伐,打造龍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欄達到300萬頭,其中產奶牛150萬頭;奶牛平均單產超過7噸,牛奶產量達到1050萬噸,原料奶生產實現產值400億元;奶粉產量達到100萬噸,其中嬰幼兒配方粉40萬噸;高端液態奶200萬噸;普通液態奶200萬噸;乳制品總產量達到500萬噸,銷售收入實現1000億元,上繳稅金50億元。
一是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有利于增強乳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乳制品穩定供給;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從源頭對質量安全進行控制,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畜禽糞污的集中有效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奶牛養殖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繼續實行奶牛場建場補助扶持政策,吸引大量社會資金,建設一批大、中、小不同規模奶牛場,快速轉變奶業發展方式。在建設大型現代化奶牛場的基礎上,強化政府扶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在全省范圍內再扶持建設一批泌乳牛存欄300頭左右的中小型奶牛場。到2020年,全省形成50萬頭優質高產奶牛核心群,平均單產達到或超過8噸,生產優質鮮奶400萬噸,保證高端嬰幼兒配方粉的原料供應。
二是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競爭力。充分發揮我省優質奶源的基礎性和根本性作用,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加大安全性、健康性、時尚性、娛樂性產品開發力度,生產嬰幼兒配方粉、中老年配方粉、巴氏消毒奶,以及奶酪等高附加值產品。立足我省現有品牌優勢,集中宣傳和打造放心品牌,提升我省乳制品品牌影響力。積極拓寬和完善營銷渠道,加強和鞏固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我省乳制品市場占有率。
三是提升乳制品加工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益。加大乳制品加工企業整合和兼并重組力度,扶持乳品加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益。加快與國際知名品牌和大型跨國公司的深入合作,力爭2-3年內實現國際化大品牌1-2個,5年內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國產乳制品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促進民族乳業良性健康發展。
四是完善產業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提振消費信心。進一步完善修訂現行乳品產業政策和標準,特別是對配方粉干法、濕法工藝提出明確規定;加強對復原乳的監督管理,特別是使用進口大包粉還原生產配方粉企業,應參照復原液態乳進行明確標識,并對進口大包粉的保質期和使用進口大包粉生產的產品保質期做出明確規定。加大宣傳力度,主動引導輿論,普及乳品知識,提振國產乳制品,特別是國產嬰幼兒配方粉消費信心。強化我省現有品牌優勢,集中宣傳和打造放心品牌,進一步擴大我省嬰幼兒配方粉的市場占有率,3-5年內實現50%以上的國產嬰幼兒配方粉產自我省。
(作者系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