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吉林吉林132022)
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會議就全球減排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磋商。同時,2009年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制定了“低碳發展戰略”,該戰略要求,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約束性指標將成為政府長期發展規劃,并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體系。至此,發展低碳經濟,減少污染排放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一大目標,各行業各產業也都做出相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規劃,著手實施低碳策略。事實上,早在2005年,中國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緊接著在中國一些地方進行了試點。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都是建立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促進人口、社會、自然資源和諧發展的基礎上的??梢?,我國不論是從國內政策還是從加入的國際條約來看,都確立了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施低碳策略的決心。
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化工產業是其支柱產業,對吉林省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從國家反思經濟發展和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實施傾向于維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以來,吉林省化工產業也積極謀求轉變,以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為依托,開始走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之路。文章將圍繞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策略展開論述。
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從系統理論角度認識人類經濟活動,首次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鮑爾丁提出“宇宙飛船理論”,他認為地球就像宇宙飛船一樣,靠不斷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人類的經濟活動總是不合理的開發資源和破壞環境,超過了地球的承載能力,就會像宇宙飛船一樣最終因為耗盡物質能量而走向毀滅。在鮑爾丁的著作中,他首次將生態經濟學與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強調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互動影響的發展模式。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隨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被各國所吸收和接納??沙掷m發展理論融合了宏觀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等,是一個交叉邊緣學科。該理論為循環經濟的物質流動循環、代際傳承、資源配置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并通過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對循環經濟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參考。
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和圖奈在著作《自然資源的環境經濟學》中論述了循環經濟與自然資源的和諧統一。環境經濟學使用外部效應理論闡述經濟的發展對自然資源會產生邊際損害,這些邊際損害無法在市場機制下自動被企業或個人納入成本預算中,市場主體的活動看似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實則是忽略了社會成本,破壞了自然資源。通過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可以有意識地減少負的外部效應,使人和自然資源和諧發展。
此后,許多文獻也隨即出現,如季昆森的《循環經濟原理與應用》、譚根林的《循環經濟學原理》、張坤的《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等。我國對循環經濟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在發展伊始,由于生產力落后,國家的發展目標以GDP的增速為標準;隨著GDP的快速增長,經濟結構問題突顯,國家逐漸開始關注經濟結構的調節;如今中國已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經濟發展速度舉世矚目,但付出的環境和資源代價過大,國家將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新的發展目標。所以,隨著認識的提升和對經濟發展看法的不斷修正,循環經濟作為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具體經濟形態被引入中國是不可避免的必然選擇[1]。
化工產業雖然是高污染、高排放和高消耗的三高產業,但在吉林省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隨著世界資源的枯竭、南極冰川的融化、水資源大面積污染等事件的發生,化工產業的發展模式急需轉變,在我國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政策的指引下,吉林化工循環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
吉林省化工產業的總體布局比較分散,各區域自行發展,難以形成合力。吉林省重點化工企業有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長春大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松原吉安生化有限公司、四平昊華化工有限公司等。從重點企業的布局上清晰可見吉林省化工產業布局過于松散,化工產業在吉林市、長春、松原、通化和四平等都有分布,無法形成區域的集聚效應。鑒于此,吉林省政府與中國石油公司簽訂戰略協議,于2008年10月成立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該園區作為惟一的吉林省省級化工園區,現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融合了吉林省化工原料、生產、科研和資金等90%以上的資源[2],逐漸成為了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的極其重要的載體,對發展吉林省化工產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
2008年,在《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吉林省明確提出,“在省內產業布局上,以吉林化工園區為載體,新上化工類項目主要規劃和布局,引導到吉林化工園區內。省內現有化工企業異地搬入吉林市的,優先安排在吉林化工園區。”經過招商引資和創新發展,2009年,園區工業總產值712億元,2010年工業總產值1 054.7億元。2010年吉林省石化行業完成產值1609億元,吉林化工園區產值占吉林省化工總產值的65%左右。隨著吉林化工園區逐漸實現到2015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2 600億元,到2020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5 000億元的目標,這一比例還會繼續提升。可見,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在現在和未來都會是吉林省化工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承載吉林省化工循環產業發展的絕大部分責任。
吉林省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與遼寧省和黑龍江省同稱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其工業體系始建于開國之初,設備老舊,布局無法體現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如2005年11月13日,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之后苯類化學物質流入松花江,污染物質流經下游城市和國家,導致了一起重大的跨省際跨國界的重大污染事故。2010年7月28日,由于吉林省遭遇罕見洪災,7 000多化工原料桶被沖入松花江中,引起下游國家俄羅斯的恐慌。在面臨眾多污染事件時,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清潔生產。以吉化公司為例,如吉化煉油廠建設了亞洲最大的氣柜,取代了原來每天燃燒的“火炬”,通過氣柜回收各種廢氣并加以利用。吉化聚乙烯廠的兩座冷卻塔全部使用循環水,節約大量水資源。吉化公司還投資興建了亞洲較大的污水處理廠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化工污水緩沖池。近年來,吉林石化共投資14億元,實施了67個環保項目,該公司61套裝置全部通過了吉林省環保廳組織的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吉林化工企業以吉化為核心,全面開始實施了循環經濟的第一步,即清潔生產。
隨著清潔生產的開展,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逐步向更高層次的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延伸。2009年,吉林省新上馬的4個項目按照企業循環理念開工建設,將前三個企業,即電解銅、液化空氣分離與鉀肥項目放到了吉化動力分廠附近。這三個企業就都可以循環使用動力廠的蒸汽,不用自己建設大型鍋爐設備,使企業可以節約很多投入成本。同時,這三個企業離吉化污水處理廠也不遠,附近地下已鋪有通往吉化污水廠的管線,企業只要接到線上就可以使用吉化污水處理廠的設施。由于第四個企業丙烯酰胺裝置屬于易燃易爆產品,所以將它安排在了吉化碳纖維廠西側,因為附近幾乎沒有市民居住,并且可以使用旁邊的丙烯腈廠生產的原料。吉林省化工產業發展改變了原來的三高一低的發展模式,將再循環、再生產和再利用逐漸應用到整個產業鏈中,這不僅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也為企業創造了額外價值。
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發展首先建立在化工產業的健康發展之上,化工循環經濟是隨著化工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的。吉林省化工產業目前細分為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和汽車配套產業等幾大方面。在吉林省化工產業發展的方向中,石油化工產業是原有方向,并且在整個化工產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目前,石油化工產業利用吉林油田的原油輸入,相關企業在生產的同時已經進行了企業設備改造,實現清潔生產,并在水資源、廢氣、廢渣等方面循環利用,節約能源,增加效益。
同時,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和汽車配套等新的產業方向,在原料選擇和產品方面都進行了改變。如生物化工和新能源化工不再以不可再生的石油作為生產原料,而以可再生資源農產品玉米和農作物秸稈等非糧食纖維素資源等作為生產原料進行生產,從根源上貫徹了循環經濟。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汽車配套等化工產業將化工產品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換,并擴展了化工產業鏈,使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循環層次有所提升。
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相對較弱。第一,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基礎比較弱。當前,吉林省化工產值總量在全國排名第16位,不到東北三省化工總產量的15%,優勢產業乙烯產量處于全國第6位。作為化工循環經濟發展基礎的化工產業,相對來說產量和規模略低,無法均攤新技術成本,增加了清潔生產和高層次循環發展的難度。[3]第二,化工循環鏈條較短,主要產品仍然集中在初級產品上,絕大部分產品鏈條僅維持在3級和4級之間,高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明顯不足,每年卻向省外銷售200多萬噸的原料和中間產品。產業鏈的缺失使循環經濟的循環設計和資源利用受到重大限制。[4]第三,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發展較好的企業是以吉化為主的國家和省共管的企業,而省屬企業的化工循環能力明顯偏弱。這些地方企業裝置落后,配套能力不強,布局不科學,產品缺少關聯,很難適應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第四,全國已經建立了4個國家級化工園區和60多個省開始建立第一個省循環經濟科學發展主落后其他省份,無法、產業集聚化的發展,吉林省化工循環經
[5]
為兩大部分,一類是項目。原有項目的潔生產,而新建項目。但是,新舊項目之域也有差別,很難實于吉林省化工企業中數量雖逐漸增加,卻力和產量的現狀,構建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必須保證好新建化工項目和原有項目的循環銜接。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和提高原有企業的循環水平和層次,還能借助原有企業的資源快速發展新建企業,提升吉林省整個化工產業的循環發展能力[6]。當然,這種循環銜接不應以新項目或者原有項目為主進行構建,而應是圍繞著產業的發展方向來構造。即根據石
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和汽車配套產業等幾大發展方向,在已有企業的基礎上,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和布局,使企業既獨立承擔了所處產業鏈的責任,又能通過產業鏈將新建和原有項目合理循環銜接。
2010年吉林市化工企業因洪水泛濫,導致7 000余桶化工原料流入江中,這看似是天災人禍,其實背后反映的是化工循環經濟發展遭遇的管理障礙。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雖然已經被批準成立并且設計為吉林省未來的化工循環經濟主要承擔載體。但是,其他地區卻并沒有停止發展化工產業的步伐[7]。如導致污染事件的企業所在的吉林市永吉開發區是省管開發區,與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的地位相當,其積極招商化工企業入住,與吉林化工循環經濟園區的化工產業布局明顯沖突和重復,卻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實際上,化工循環經濟在吉林省的布局會涉及到較多的利益博弈,許多地方政府會為了保證地方經濟的發展盲目擴充化工產業,阻止化工企業向化工循環產業園的搬遷,這都不利于整個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的總體發展[8]。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的發展,要從整個省的產業循環關系進行布局和謀劃,這需要擁有一個能夠統籌和協調全省化工相關產業的擁有話語權的管理部門進行統一部署和指揮。顯然,吉林省還缺乏這樣一個組織機構。
化工循環經濟的層次一般分為三層:清潔生產、企業間循環和區域循環。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目前處于大部分企業完成了清潔生產,新建企業開始重視企業間循環的階段,循環層次僅僅停留在企業間循環的工業園區層次,并且循環體系設計也是剛剛開始。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產業園區的循環體系之內,應該向更高的區域循環層次演變。吉林省三大支柱產業是汽車產業、化工產業和農產品加工產業?;ぎa業自身循環的發展還必須與其他產業相結合。比如發展新能源化工和新材料化工將化工產業與農產品加工結合起來,汽車化工配套產品將汽車產業和化工產業融合起來等?;ぱh層次從化工產業園區向吉林市和吉林省更大區域延伸,對整個吉林省經濟將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自主創新是任何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必要手段。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的發展必須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開發新產品,研究和布局產業發展方向。吉林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非常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擁有5家國家級的技術研究中心和11家省級的相關科研機構和組織。整個園區中高級技術人才3.8萬人,技術工人10余萬人,還擁有吉林化工學院和北華大學等對口大學不停地輸送高級人才。在未來的發展上,吉林省化工循環產業應進一步融合人才優勢,發揮強大的研發能力,將產業、企業和科研緊密結合起來,有效培養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
2009年8月,國務院批準了吉林省提交的《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規劃》,該規劃的批復相當于成立了國家級的先行先試沿邊開發區和開放區。長吉圖地區位于中國、俄羅斯和朝鮮的三國交界處,以延邊地區為前沿,以長春和吉林為腹地。這一區域的建設將成為東北亞的重要發展極,范圍輻射到中國、俄羅斯、朝鮮、韓國、日本和外蒙古等國家。這將對吉林省化工產品的進出口、外資的引進,資源的開發利用等都帶來不可多得的好處。同時,因為是先行先試的開放區域,國家會對區域發展進行政策傾斜,允許對一些經濟政策進行先行先試,對政府扶持吉林省化工循環經濟增長提供了政策依據[9]。
[1] 張立巍,魏健宇.化學工業循環經濟模式探討[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8(10):5-8.
[2] 張惠軍,閆文彪,李長生.實施低碳發展戰略 打造生態化工航母[J].經濟視角,2010(5):31-36.
[3] 張立巍,周建華.吉林化工循環經濟調研報告[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6):5-8.
[4] 裴子英,連可晴.吉林省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6):1-3.
[5] 張立?。て髽I循環經濟指標體系的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14(15):42-43+118.
[6] 許晶.提升吉林省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J].經濟縱橫,2013(5):77-80.
[7] 果大軍.吉林省發展產業集群的幾點思考[J].經濟縱橫,2012(7):87-89.
[8] 張立巍.化工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7):21-22.
[9] 張立巍,裴子英.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對吉林省工業結構的優化研究[J].企業經濟,2011(7):117-119.